诸宫调的起源
诸宫调又称诸般宫调,这一曲种形成于北宋熙宁、元丰间(-)年间。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熙、丰年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孔三传创造的一种以调性变化(兼调式和调高两方面)丰富而得名的说唱音乐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套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宫调。这样,各套之间的连接则出现了多宫调的运用,造成官调色彩的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以后它在发展中不断吸收了其他歌曲艺术的新因素,唐、宋词调,唐、宋大曲,宋代唱赚的缠令及当时流行的其他俗曲。丰富了其曲式,如《刘知远诸宫调》除用了不同宫调的变曲以外,还用了不同宫调的套曲。套曲的形式有两种:一为同宫调的一个曲调重复二次或三次后接尾声,一为同宫调的若干个不同曲调接尾声成为缠令的形式。诸宫调的特点
多调性是诸宫调在音乐上的重要特点,以体制宏大、曲调丰富而著称,在表演时有说有唱。这几种曲式,视故事内容情节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随着宋室南迁,诸宫调传到南方。如元代无名氏作南戏《张协状元》),其戏文开始部分由末色所唱诸宫调一段就是实例之一。诸宫调所用的伴奏乐器,诸宫调在宋代表演时,一般由讲唱者自己击鼓,另外由他人用笛、拍板等乐器伴奏,后来也有用水盏拍打,或用弦索伴奏的。金、元时,有加用弦乐器和其他打击乐器,后来的明、清人又称诸宫调为“弹词”或“弹唱词”。诸宫调的主要描写内容
诸宫调所描写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涉及"小说"和"讲史书"两类,在讲史书中,有相当篇幅是描写战场故事和英雄事迹的。说经一类并不占重要地位。宋代的诸宫调作品,有很多已经丢失,只能从史料记栽中知道一些作品的名目或说唱的内容,如南宋民间艺人张五牛作的《双渐苏卿诸宫调》等。金、元时的诸宫调作品,今存的也只有少数几种,其中《西厢记诸宫调》是唯一完整的一部,作者为金代章宗(—)时人董解元,故又称《*解元西厢记》,通称《*西厢》,是中国古代优秀说唱文学作品之一。
诸宫调的历史地位
诸宫调突破了一个宫调一个曲牌的范围,将唐宋以来的大曲、词调、缠令、缠达、唱赚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按其声律高低归入各个不同的宫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相联而成。诸宫调是由说唱、歌舞到戏曲的演化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是宋代诸多说唱音乐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艺术性,尤其为士大夫文人所喜爱。诸宫调的形成和发展,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形式,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发展的新高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诸宫调这种艺术形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其发展做出的贡献。“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