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抗美援朝战场,一位中国医生与英军战俘的故
TUhjnbcbe - 2022/11/12 19:51:00
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yzhongg.com/xinwen/7142.html

「本文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雄赳赳,气昂昂, ……”71年前,英雄的 战士出国作战,同朝鲜人民和*队一道,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 医生、翻译、作家*远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笃定理想一心“为国为民”

*远祖籍厦门,年出生在广东汕头,就读于厦门英华高中。抗日战争爆发后,厦门沦陷,他投靠在广州海关的父亲,续读于英华书院直至高中毕业,此时他已经能用英语熟练对话及写作。

日*占领香港后,他随父亲搬迁到上海租界。恰好国立中正医学院到租界招生,*远名列前茅,才得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远到朝鲜后, 从朝鲜发回给家属的安全抵朝证明

上海解放后,他怀着报效国家、为人民奉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参加南下服务团随*入闽。当时在南下大*中,拥有高等医学学历者凤毛麟角,因而他医院,后更医院(医院东街院区)。在这里,*远得以施展才华和抱负。

后来,医院开设了传染科,主要治疗肺结核病,*远在这里成了主力。他的医术精湛且不怕脏不怕累,因而许多病人都指名要“*医生”。

他休假时,常应邀出诊或遇上门求医。晋江陈埭湖中村的张金庆老人四处寻医,久病未愈,已抬到祖厅,其子女不愿放弃,请*远到家中为其诊治。*远当场进行救治,再辅以药物,老人竟又活了13年,其子女深感无以为报。

医者仁心谱写“跨国情缘”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远(右)与彼得·劳雷合照(*远家人供图)

年,*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随*当*医兼翻译。他说:“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才能跟战场上投降的战俘交流。”

英国派赴朝鲜作战的第二十九旅受到了中国人民 的沉重打击,一批英*做了俘虏,其中就包括年仅19岁的彼得·劳雷。

朝鲜战俘营里注射防疫疫苗的证件

那一年,彼得患了大叶性肺炎,病情十分严重,全团仅剩10支青霉素,全部用上才能救彼得的命。看着彼得苍白的脸,*远当时就决定,“救!”在请示团长用药后,彼得终于得救了。

搬出诊所后,彼得和*远同吃同住,无话不谈,度过了一年多时光。

20世纪50年代,*远(左)和彼得的第一张合影(胡彦明翻拍)

年11月,*远结核病复发,回国休养,彼得也于年9月遣返回国,他们这一别就是37年。

休养期间,抗美援朝的经历一幕幕闪现,*远文思泉涌,一篇篇英文通讯落笔而就。

年,《人民文学》刊载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总有一天》,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作家创作的首部中篇小说。

跨越时空踏上“和平之旅”

年,*远在“广交会”当翻译时,结识了一名英国商人莫朗尼,便让他把相关资料带回英国,登报寻找彼得。没想到彼得看到报道后,立马回信,说要来中国看望*远。

彼得与朝鲜战友叙旧

相别37年后,两人在泉州相聚,彼得不住华侨大厦,硬要跟*远同吃同住。当时,彼得在泉州住了21天,*远陪同他游览桂林、广州等,直至送出国门。

年11月,已从工厂退休的彼得携妻子再访中国,答谢*远救命之恩,并邀*远访英。

彼得陪*远领略英国的城市风光

*远耄耋之年时,将*府给他离休的五万元建房款用作旅费,由小儿子祥昌陪护远赴英伦。

受*远医治过的战俘深为感动,结队欢迎*远父子。英国媒体还连载*医生故事,轰动一时。

年,*远(右)与彼得成了英国报纸的新闻人物

而今,在*远老人的家里,还保存着他与彼得的合照,以及20多年前载有相关报道的报纸、光盘等资料。老人有些迷糊后,家人担心这些珍贵的资料丢失,便将其锁在一个玻璃柜中。家人笑着说,一说起朝鲜,老人就会唱起,“雄赳赳,气昂昂, ……”

*远老人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跨越国界亘古友谊

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供稿

泉州市纪委监委

文字来源

海峡都市报、福地炎*、医院等

审核

福建省委*史方志办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美援朝战场,一位中国医生与英军战俘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