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评论妙手仁心一甲子林禾禧的中医情
TUhjnbcbe - 2021/8/12 16:15:00

?相信评论的力量。

▎序一
  这是一曲人生的歌,情切、意浓、志坚、感人!
  这是一首中医的诗,传承、实践、探新、普及!
  我与禾禧主任中医师,相识、相知、共谋于福建省中医脾胃学术委员会,他任委员;后改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当任副主任委员。我们探讨了中医脾胃的内涵、各种理论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科学研究,以及对养生保健的意义等。林主任深研《内经》,熟悉诸家,重视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闽南民间医药经验的发掘、整理,临床证治经验丰富,尤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有创新、有成果。他参与国内首部《现代中医消化病学》的编写、任编委。中医养生保健有独特理论和有效方法,退休后的他极力这方面工作,写就了《中医养生与健康长寿》的科普书,并积极宣讲,很受欢迎,在泉州有极大影响。他的行为,体现了中医学为人的生命全周期服务(养生保健、医疗康复)的优势。
  《妙手仁心一甲子——林禾禧的中医情怀》一书,咱幸得先阅,欣然写了小序。
  我已是耄耋之年,他也古稀之岁,愿同心在中医药发展大好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共映夕阳红。国医大师杨春波辛丑年·初夏于福州▎序二五味人生“爱”为引


  林院长又出书了,不过这次是别人写他。出差途中,浏览《妙手仁心一甲子》书稿,劳顿之状烟消云散,对这位名医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不说他编写《暴痛》,出版《蔡友敬临床经验集》、《张志豪论医集》,为《活婴金鉴》作释,就说退休以后的著述《中医养生与健康长寿》,两年间再版四次,一时成为畅销书。《林禾禧谈二十四节气养生》竟是在四年中再版十五次,创下了本土作者作品出版的一个记录。


  我认识林禾禧先生那时,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不过20年来,他给人的印象依然是一个大忙人,除了写书,到老年大学授课,入社区举办讲座,上电视谈养生,为报刊撰写专栏,资助贫困学子,应病患之邀出诊……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坐诊,因为每天都有不少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敲开位于市区礼让巷的林家院子大门。


  这位退而不休的”值班医生”和”健康教练”,腰杆笔挺,衣冠楚楚,思维敏捷,声如洪钟,以至于连朋友们都低估了他的实际年龄。走向耄耋之年,回望来时的路,林院长的人生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从一名学徒成长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林禾禧为什么能?相信这是许多人想知道的一个谜。


  在颜瑛瑛下笔之前,我曾主动为她做过“指导”。直到读到这本书的初稿,我才发觉,自己对林院长的了解过于皮毛了。


  惜时如金,不耻下问,勤学苦练,乃至悬樑刺股,若是为了学业进步,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求取功名,皆可理解,也无可非议。而林院长主动学习、博闻强记,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爱病人,视病人如亲人。


  他的姑婆林巧稚生前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病人第一”的职业精神,赢得了“生命天使”的美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林巧稚的道德风范在林禾禧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不理解病人,不同情病人,就不算是好医生。”从本书众多生动感人的事例中,我们分明可以读到林院长在行医路上对待病人的那种特殊的感情,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写的爱。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冰心说的是爱情,如果转换到名医林禾禧的视线中,“行人”便是他始终关爱的病人。以爱为药引,他的五味人生,堪称一个励志典范。在医患关系引发思考与重建的当下,阅读此书,无异于接受一次爱的教育。


  不忘初心,携爱同行。老树繁花,春华秋实。掩卷之余,奉上祝福:智者乐,仁者寿!

泉州市文联副主席、

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郭培明

年5月12日

急就于南京紫金山庄

▎序三

望闻问切总关情
  林院长责我为其新书作序。心中不免惴惴。一则从年资来讲,林院长和我父亲同庚,是我尊敬的长辈。二来为林院长之前几本大作作序的都是中医界的前辈巨擘,而我对中医虽然推崇,但却半窍都不通。林院长宽慰我,此书虽言及“妙手”,但多写医者“情怀”。我想,作为林主任诊治的成千上万的患者之一,对其“情怀”是多有感受的。
  结识林院长是在八年前。彼时我刚负笈美国学习归来。高节奏的学习生活和美式饮食把我本就薄弱的肠胃折磨得千疮百孔,甚至在美国有多次看消化科急诊的经历。肠胃的煎熬使我对异域的风情已无丝毫的留恋而归心似箭。甫一回到泉州,朋友向我推荐了林院长。几剂并不昂贵的中药喝下,肠胃中无以言表的舒适让我如释重负。一段时间内,林院长位于泉州幽静的礼让巷中却“门庭若市”的住所成为了我经常拜访的地方。在我心中,总在专注凝神把脉,无微不至关怀患者的林院长是仁厚、贴心、值得信赖的长者。及至年,由于要将年幼的犬子送去美国与妻子团聚。出于对美国高昂医疗费用的“担忧”,出国前,我带孩子去拜访林院长,请他给孩子医院都没能治好,已严重到无法正常呼吸,有可能要到美国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证”。林院长当时谦虚说试着开出的药方竟完全根治孩子的顽疾,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林院长的神奇妙手。再后来,我在美国的导师到访泉州,谈到他在美国一直无法根治的身体问题,我向他推荐了林院长,也是药到病除,着实让美国大学教授感受到了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者,深受中医之益的我常常会感叹其频频遭遇的误解。在海外,“中医”常被视为没有科学依据的“巫术”。甚至在国内,十几年前“中医是伪科学”的论调竟然也能大行其道。讲好中医“妙手仁心”的故事仍需“上下求索”。
  数月前,林院长谈及他想写一本讲他从医60载故事的书,但又担心有不够专业之嫌。我却极为赞赏和推崇此举。从炎*文明始祖神农氏尝百草起始,“舍己为人”的“仁心仁术”就成为了“中国故事”中不可阙如的重要文化基因,讲好“传承”故事,讲好“情怀”故事,为中医的传播而助力,难道不也是“功德无量”的仁心善举吗?
  几个月后,初稿甫成。我迫不及待地先睹为快,深深地被书中洋溢着的质朴情怀所打动。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情、医患情无不让人动容、感人至深。我想,虽然此书只是在林院长六十载从医生涯的剪影和素描,但千千万万像我这样受过林院长恩惠而“承情”的患者、读者也定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掩卷之余,耳边仿佛回响起美国医者特鲁多那富有哲理的箴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难道不也是“林巧稚精神”的真意所在吗?看来天下医者,莫不将仁心作为医术的最高境界。惟愿仁心永驻、仁者不老。
  是为序。王琰博士华侨大学海外华文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林禾禧简介


   林禾禧,年生,中共*员。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60年来,他以林巧稚为楷模,勤奋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中医经典著作,为老中医经验整理、继承、发掘做了大量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先后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撰写、参与编辑相关中医学书籍十余部。五次获得泉州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并曾获福建省、泉州市自学成才奖。


  

春波培明王琰

陈起拓

素明潘登

轮值二审

锦秋

轮值三审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论妙手仁心一甲子林禾禧的中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