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怀隐奉诏还俗领撰巨著
TUhjnbcbe - 2021/7/20 19:11:00

历史的时光总是意味深长。如果北宋医学家王怀隐没有遇到后来成为宋太宗的赵光义,他应该会在开封皇家道观——建隆观里修养身心,悬壶济世,度过相对静寂的一生。然而,历史没有假设,王怀隐从初为道士到奉诏还俗,到贵为翰林医官,再到后来奉诏领撰多达百卷的宋代第一部官修药方巨著《太平圣惠方》,这一路走来,看似偶然的背后却是必然积淀使然。

太平兴国初年(公元年~年)的一个*昏,在开封城门外的建隆观,已过天命之年的道士王怀隐的内心因为白日里一封令自己还俗进宫担任“尚药奉御”的诏书,而久久不能平静。他思量道:“宋太宗登基不久,正是用人之际,作为老朋友,我应该奉命前往,在所不辞。”主意即定,王怀隐澎湃的心才稍微平息下来。但是,想起自己在建隆观20多年的生活及与宋太宗交往的场景,他的思绪便又陷入了这夕阳的光影里。

公元年,后周皇帝柴荣在开封皇城外修建了太清宫。这一年,笃信道教、善医诊的王怀隐从老家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来到太清宫出家为道。由于医术高超,他很快便在后周皇宫和王侯将相中声名鹊起,因而请其诊病的人时常络绎不绝。这其中,就包括赵匡胤、赵光义的父亲赵弘殷。也是在这个时期,王怀隐结识了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赵光义。

而王怀隐真正侍奉赵光义的健康则是在公元年~年。在这之前的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太清宫也随着新朝代的年号更名为建隆观,赵光义则南征北战,帮扶哥哥讨伐逆*。在这期间的15年里,赵光义被任命为开封府尹,主管京城重地,并被陆续加官进爵直至成为晋王。因为道教是宋朝的国教,再加上王怀隐为人谦逊,淡泊名利,所以偶患疾病时,赵光义都会派人邀请王怀隐前来诊治,或开具汤药,或施针灸,每次应诊,王怀隐都能药到病除。正是在王怀隐的影响下,赵光义也开始喜爱起岐*之术来,直至他成为宋太宗后,热爱方药的兴趣依然浓烈。

生活的轨迹在冥冥之中前行。还俗进宫后的王怀隐在全力侍奉宋太宗健康的同时,一项重要的任务已经悄然向他降临。太平兴国三年(公元年),盘踞江浙的吴越王钱弘俶派嫡子钱惟濬朝拜宋太宗。从杭州到开封,遥遥千里,钱惟濬旅途劳累,再加上水土不服,刚到京城,就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应诊的太医们束手无策,眼看钱惟濬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性命危在旦夕。宋太宗得知情况后,立即下发诏书,令王怀隐前去诊治。很快,经过王怀隐的精心调治,钱惟濬随即痊愈。

“我的重臣患病后,如果不是遇到医术高超的医生,性命尚不能保,何况天下黎民百姓呢?当下,良医虽然难求,但是验方可得,为何不把经过应用后有效的验方编辑成册,颁布天下,以此来护佑百姓健康呢?”经历过钱惟濬治病的过程,宋太宗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造福子民的宏愿,便拿出自己从成为晋王时就开始收藏的多个验方,并下发诏书让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们献出自家的家传经验药方,总计1万多个,命令王怀隐同副使王祐、郑奇,医官陈昭遇一起分门别类,编辑成册。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病因时因地而异,我们要把验方编辑成一部有纲有目,条分缕析,前后理论统一,理法方药俱备的综合性著作。”编辑验方的碰头会上,王怀隐关于著作的编辑原则,赢得了其他同僚的认同。为此,在实际工作中,王怀隐等以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为医学理论蓝本,每类疾病先陈述诊断脉法,接着叙述用药法则,再按照不同的临床表现列举具体的处方和医疗方法。

在只能依靠毛笔为记录方法的古代,编辑数百万字的巨著,无疑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面对这巨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王怀隐等以永不磨灭的信念和夜以继日的勤勉,脚踏实地,无悔耕耘。淳化三年(公元年),经过14年的艰辛拼搏,巨著终于完成。宋太宗亲笔写序,赐名《太平圣惠方》,并颁发全国各州由医官专门掌握使用。

《太平圣惠方》系统总结了隋朝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第一部由*府组织编写的大型综合类方书,也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太平圣惠方》共卷,分门(类),收方首,余万字,内容涉及五脏病证、外科、骨伤、金创、胎产、妇科、儿科、丹药、食治、补益、针灸等,在多个学科方面有所创举,并成为宋朝“监局用此书课试医生”的必备书目。

完成宋太宗下诏任务的几年后,王怀隐终因年迈体弱而去逝。但是由他领撰的《太平圣惠方》却犹如闪亮的明星照耀在中医药历史的长河之上,光芒恩惠至今。每次去开封,只要时间充足,我常会去现今大梁门外北侧的花园里走走。尽管位于此的王怀隐曾经生活过的建隆观,早已在金兵的战火等历史的风云中化作了*土,但是他那种为了中医药事业长青,虔诚至鞠躬尽瘁的精神始终长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怀隐奉诏还俗领撰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