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晋张晔《博物志》
清代湘妃竹案几(一套三件)
台面为红木质地,其余均为湘妃竹节攒接而成,装饰“卍”字纹,拐子,冰裂等样式,竹材顶端皆以红木封塞,做工细巧,雅致美观。
清代红木镶湘妃竹蕉叶茶道盘
清代湘妃竹漆面博古架
取湘妃竹节榫卯穿插而成。竹材顶端皆以红木封塞,十分精致。各板面黑漆髹制,光滑明亮。边侧为格纹及冰裂纹,结构精巧。
清代湘妃竹二层漆面茶棚
清代湘妃竹六方香几(一对)
清代红木镶斑竹方台
清中期红木嵌螺钿镶湘妃竹插屏
清红木镶湘妃竹花几
红木镶湘妃竹叶形茶托(一组五件)
清早湘妃十三竹壶
湘妃竹不经雕刻和加工,其丰富的纹理以及神秘的传说都赋予了其妙不可言的收藏价值,以湘妃竹制成的扇骨、挂饰、香筒等雅致之物均成为古代文人墨客袖中的珍视之物。
此壶以十三竹为壶体,壶体以泥绘手法点绘斑斑印痕,摹仿湘妃竹斑,壶流三弯,壶把若耳,盖为嵌入式,盖纽、壶流、壶把都是仿湘妃竹造型。整壶呈现出竹文化之意韵,令人读壶思竹,品茶品壶亦品竹。造型古朴大方、线条简洁流畅、壶体轻薄优雅。体现了清早期文人的审美和艺术造诣。
湘妃古竹玉扣茶笼
湘妃竹斑点如泪,晕散成圆,飘飘洒洒。以之制作各种文房雅器自古就是文人的好尚,至明清尤甚。此件茶笼由湘妃竹整齐排列制作成笼壁,盖顶成阶梯状,内部分为两层,笼门有一个小型环形提梁,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佗寂气息游畅,搁上茶具几许,茶舍风范潇洒,古朴,乃茶品收藏中的佳品。
清湘妃镶嵌红木面长方几
香几为供奉或祈祷时置炉焚香用的一种几,式样较多,有高矮之别,不专为焚香,多摆放各式陈设、百玩之类,以供清玩,甚快心目。《遵生八笺·燕闲清赏》中关于香几的描述就很详细:“芍室中香几之制有二,高者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玛淄石,或以骨柏楠镶心,或四、八角,或万,或梅花,或葵花、慈菇,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渚木成造者,用以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香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革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此几别致异常,面为大漆,脚饰湘妃竹,大漆的沉稳和湘妃竹雅相得益。甚是可人。
清红湘妃黑漆面冰纹长方几
此小几平直长方。面板黑漆光亮如镜,以多根湘妃竹贴合包边组成框架。竹色蜡*,上生点点红晕,飘落如雪,聚散纷扬,潇洒自在。整体风格简练隽永,简而不陋。榫卯结实,工艺娴熟。可放置笔墨等小型文具,美观实用。器形虽小却韵味十足,是一件文雅精美得文房佳设。
清代湘妃竹笔架
清湘妃竹大漆面长方几
清代湘妃竹镶瘿木面方几
清湘妃黑漆博古架(一对)
晋张晔《博物志》中这样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毛泽东也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著名诗句。湘妃竹的意义已经早已超越了一般的竹,而成为一爱的表征。此架别致异常,面为大漆,脚饰湘妃竹,大漆的沉稳和湘妃竹雅相得益,甚是可人。
清湘妃、烫画扇骨(二件)
湘妃竹又名“泪竹”或“斑竹”,是产于湘闽等地的竹子名品。相传,上古帝王唐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虞舜,后来虞舜在南巡途中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思念虞舜,伤心痛哭,泪沾湘江之畔的竹子,竹尽染斑,遂有了湘妃竹。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湘妃竹上的斑点其实是竹子受真菌腐蚀导致。由于在竹笋初发的时候,真菌随之侵蚀,由此产生质变,形成状似斑斑泪痕的花纹,成为一种随变生趣的天然风致。
因产量稀少,湘妃竹很早就被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折扇、笔杆、笛子、竹帘、搁放书籍的插架,是文人们于斋窗下切磋攻文、林下逍遥娱老的雅玩。北宋陶谷的《清异录·文用》:“宝相枝,斑竹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在这一时期,用湘妃竹制成的毛笔,就已是供文人欣赏的掌中清玩。到了清代,以湘妃竹制成的扇骨,更是官宦士人竞相罗致的珍玩,其上品与*金等值,有“一两*金一两竹”之说。而如今,最受藏家追捧的是产于湖南九嶷山境内的红湘妃竹,竹上均匀铺洒红褐色的斑痕,迹似泪珠,形如烟霞,疏密得宜,韵味隽永,是制作艺术品的上佳质材。
-------------------------------
折扇推荐
:精工湘妃九单折扇
:9寸,9档,1.0排口,白牛角钉
:精工湘妃秋扇
:8寸,30档,1.0排口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到孔乙己微店查看详细,或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