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朱丹溪之倒仓法
TUhjnbcbe - 2021/6/15 10:14:00
白癜风需要用什么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65.html
倒仓法治沉疴朱丹溪回到赤岸,应用所学的本领治疗病人,常常巧发奇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令家乡的诸多医生惊诧不已。他们私下里找来朱丹溪开的处方,将其与《和剂局方》比较对照,发现和书上有关内容不相吻合,于是众人开始讪笑嘲讽,存心排挤他在当地行医。认为他这样做违背时局,纯属标新立异,想出风头。
  但是病人却不这么认为,谁能看好病他们就找谁。朱丹溪家门前车马往来,病人求诊接连不断,应酬无暇。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使家乡的医生对他刮目相看,转变了态度。
  事情是这样的:
  朱丹溪在东阳九华山学堂的许谦老师一日病重,专程派人传口信请朱丹溪速去诊治。老师的病朱丹溪一直挂念在心,得到消息后,他急如星火般跟着来人赶往东阳。路上简单询问了老师发病的情况。  许谦患病历经10年余,因素来体弱,消化不好,饮食积滞,日久化作痰疾,酿成脾疼。后来又屡次触冒风雪,感寒受冻,腿骨作痛。医生认为他伤于风寒,用的都是丁香、附子、肉桂、干姜一类辛燥温热药。温灸腿骨的艾条(中药艾叶炮制后做成条状,用时以火点燃熏灼病变局部穴位)也数以万计。每番治疗后症状似乎缓解了,然而下次再发作时,以前的症状还是重现,且更为严重,反反复复,屡治屡犯,一直没有断除病根。数日前许谦外出归来,不巧遇上大风雪天,乘船回家后就一病不起。整日不思茶饭,躺着不能坐起,勉强扶起来也不能站立,更无法开步行走。两胯不得开合,疼痛钻心,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此外,脾疼的旧病也时常发作。二者相兼,腿疼比脾疼稍轻,脾疼重时腿疼略微。
  朱丹溪来到东阳,直奔许谦家里。师母在门外迎候他,朱丹溪进屋后刚在椅子上落座,发觉还有几位老先生在此,似曾相识。他们是东阳的几位老医生,见朱丹溪来了,便站起身告辞离开了。
  许谦满脸憔悴,看上去较以前衰老多了,人也消瘦得不成样子。握着老师骨瘦如柴的手,朱丹溪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师病势沉重,几乎成为废人。如今外出求学归来,若不能治愈他的顽疾,怎对得起往日的教诲?  师母送走几位东阳的老医生回来,忧心忡忡地对朱丹溪说:"适才几位医生为先生的病已商量了好半天。他身体这般羸弱,用峻猛攻伐的治法恐他难以承受,近日感受了风寒,施用补益食品,则犯医家之忌(中医理论认为,风寒侵犯体表,若误用滋补疗法,必导致病邪入里,病情加重,缠绵不愈)。几位医生束手无策,正犯难呢,看见你来了,故托词离开。"
  师母的话,使朱丹溪感受到的压力又增加了。能否治好老师的病,家乡的医生们也拭目以待,人们等着验证,朱丹溪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他的新观点在治疗老师的疑难重症上能不能行得通?
  这时床边传来许谦细微的声音:"丹溪,不要有何顾虑,我信你,大胆地治吧,我会尽力与你配合。"
  老师的鼓励,给予朱丹溪莫大的支持。他信心陡增。按照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原则,仔细诊察,一丝不苟,尔后经过慎重分析考虑,给老师开了方药。
  朱丹溪认为:此病初因中脘(指胃肠)积食,宿食积久成痰;又感寒湿,抑遏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顽症痼疾,非涌泄之法不足以驱除病邪。故用甘遂研末一钱入猪腰子内煨熟,然后食之。甘遂属中药里攻逐下利之品,药性十分峻烈迅猛。入猪腰子内煨,取缓和药势之意。
  许谦服后连泻7次,翌日即能起床,两足开始行步。可是一周以后又呕吐大作,卧床不起,饮食不进,并不时烦躁难耐,气息低微,无力言语。老医生们见状,均归罪于朱丹溪。但他们已认识到以往过用温补药致使病情复杂难以诊治,故亦不敢贸然下手用药。  朱丹溪日夜琢磨老师的病情,带着问题查阅各家医著。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里记载:病人无寒热,而短气不足以息者,以实也。书上的论述与老师的病情恰好相符。积年累月的病邪聚结,一旦用刀圭之剂(重剂锐药)泄之,走动猖狂之热邪无以制御,故出现上述症状。于是朱丹溪决定选用吐剂,促使病邪从上而出。
  开始仅选一味瓜蒂,呕吐不彻底。3日后换栀子,此药性较上药为甚,但仍吐不透。3日后再用附子和浆服,这才得以大吐。呕哕终日,前后吐出膏疾体液一大水桶。  之后朱丹溪又开了一剂若寒凉药,蒸浓汁放井水中令其极冷,连服4日,至第五天,许谦觉腹部微微有些胀满,大小便皆秘结不通,朱丹溪打算用重剂泻之,然而诸位医生皆以为不可。过了一日,朱丹溪第二次诊察,还是坚持肠胃有积滞,应行速泻,结果又引起争议,只好改用力量稍缓的丸药。数日后许谦腹满痛胀不可以手摸,神思不佳,朱丹溪仍持己见并申明:此时机不可再错过,否则贻误病情,后果危险。他用大*、牵牛等苦寒泻药做成丸剂,服后第二天许谦大小便并通,大便量约有三碗许,便出物如烂鱼肠样,恶臭可畏。
  次日许谦神情转安。
  不想过一日许谦再度病情反复,腹胀绞痛,腰胯沉重且坠,痛苦不堪。持续约两个时辰,泻下污秽物如柏油条状一尺许,肚中热灼似火烧。片刻之后方渐渐安定下来,上述症状慢慢消失。是夜,许谦自生病以来第一回安稳入睡。从此身体状况日趋好转。由以前的粒米不进渐至啜稀粥,言语之声逐渐有了气力,神色亦一日好似一日。
  次年,许谦元气已复,朱丹溪再予倒仓法给老师治疗。多年的宿疾病根至此彻底除掉,许谦痊愈如正常人,行走步履稳健。据史料记载,许谦病好二年后还喜得一子,那时他已年逾五旬,可见身体较之同龄的一般人更为康健。  朱丹溪用倒仓法治愈许谦多年沉疴。何谓倒仓法?有人比喻人体中的肠胃好像集贸市场,容纳的食物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当胃肠发生疾病的时候,病邪也在此集结。胃里面又以谷物居多,故有人又称它为"仓廪",即藏纳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积旧而游濯,使之洁净也。倒仓法,就是用涌吐之剂,令病人呕吐,使胃腑中积聚的病邪从上而出,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朱丹溪撰著《格致馀论》一书,这是一部代表他学术思想的中医学著作。其中有一篇"倒仓法",专门阐述倒仓法的适应病症、用药、病例等。书中指出:人体依赖饮食得以维持生命,然而遇适口之物难免过量嗜食。任何食物均存在寒热温凉属性,五味辛甘苦酸咸偏胜,饮食不注意节制易导致积食。此外感受外来风寒暑湿燥火(热)的侵袭,人体内部情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激烈刺激,均会引起胃肠功能的失调,出现多种疾患。而对于与此相关的病症,倒仓法不失为一种便捷的治疗方法。许谦的病就作为一个典型病例在书中详细叙述。
  许谦是一位享有很高声望的学者,朱丹溪治愈了他的陈年重疾,此事很快在家乡传开了。眼前的事实使医生们信服了朱丹溪的观点。没有人再讪笑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人上门求教,恳请拜他为师。数年之间,朱丹溪声名远播,浙江东西,以致于吴中地带,罕有不知朱丹溪之医术高明的。朱丹溪的家乡赤岸镇有一条溪流名"丹溪"。人们出于对他的敬重,尊称他"丹溪翁"、"丹溪先生"。试从倒仓法论朱丹溪治中老年病及养生观1.侠骨仁心朱丹溪朱丹溪(-)字彦修,名震亨,今浙江义乌县人,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后人有“杂病宗丹溪”之说,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祖父辈均以孝闻名乡里。朱丹溪的堂曾祖,堂祖父精通医学,重医德。他们均对丹溪有一定的遗传影响。在他15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性格豪迈,见义勇为,从“不肯出人下”,颇具侠义风范,敢于抗拒官府的苛捐杂税,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连官府都忌他三分。有点有为乡绅反对地主恶霸的味道吧?这里看起来,好像跟他后来成为名医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侠骨者,才有仁心。你要是立意不纯,自私自利,那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的。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老母患严重的脾疼。这个脾疼是什么病呢?有人认为是脾胃病,也有专家考据后认为应该是痹病,就是关节痛吧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他心情焦急,请了许多医生治疗都治不好。这些医生,大都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盲目搬用《局方》。开的药大同小异,吃下去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时,他深深体会,在后来的《丹溪心法》序中写到:“医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养亲不可缺”[3]。就是那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觉,你体会过吗?当然,这里他母亲就是痛,风湿关节痛不会死的,他母亲后来活的长寿的,这也与朱丹溪的奉养分不开。从此他就开始攻读医学,不过成效有限。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的是孝字,古人说百善孝为先,那是一种氛围,一种孝文化。你看那么多名医,都是十分注重奉亲养老的。比如张从正的书叫《儒门事亲》,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等等名医,都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今日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孝敬父母了,啃老族都还有那么多不是?后来,他听说著名理学家许谦(字文懿)在东阳八华山中讲学,专门传授朱熹的理学,这个许谦,比当今的韩寒李敖等辈要风头更劲吧,他对许文懿讲授那套理学非常崇拜,听了,“自悔昔之沉冥颠齐,汗下如雨。”(古代文人写文章有时往往都喜欢夸张吧)他“每宵挟册,坐至四鼓,潜验默察,必欲见诸实践。”经过四年学习,深有所得,以前,他读《素问》,觉得“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然后“茫若望洋,淡如嚼蜡”。现在读起来确字理明晰了。“古人以医为儒格物致知一事”,所以朱丹溪有篇著作就名为《格致余论》,可见其受理学影响是很深的。延祐元年(年),恢复科举制度。朱丹溪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这时,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百医无效,也是鼓励他学医。于是,朱丹溪决意断绝仕途,专心从事医学事业。这里又得说说考试落榜以及选行业的问题了。古代医生地位很低的,大家都想学而优则仕,做官是千古文人梦啊,不想做官的读书人是可耻的。扪心自问我觉得朱丹溪同学也是出于无奈退而求其次罢了。然后再以范仲淹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自我安慰。我们现在看来好像丹溪同学立志从医目标高远似地。不过你想想,比如高考失败了,心情会好吗?但落地也不打紧的,你必须要相信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一技之长总会有前途的。泰定二年(年),朱丹溪45岁,渡钱塘江,千里迢迢来到江苏苏州。后到安徽宣城,江苏镇江,辗转南京,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位适合当老师的人。有人告知,杭州罗知悌医术高明,学问精湛,他就不顾夏日的炎热,日夜兼程,匆忙赶到杭州求教。但名医不是你想拜师就拜师的。“蒙叱骂者五六次蒙叱骂者五七次,趑趄三阅月,始得降接”。后来,与他成为忘年之交的宋濂,对,就是那个明初帝师宋濂在后来的《石表辞》中写道:“日拱立于其门,大风雨不移”。说来就是一句话,三番五次被骂,还如是者三个月。三个月啊,问谁能做得到?这个罗知悌老爷子,师从于荆山浮屠,(荆山浮屠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刘完素的弟子),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可谓当时医学的集大成者,曾以医侍宋理宗。据《丹溪翁传》记载,由于朱丹溪医学基础好,罗知悌“即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畅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每日有求医者来,必令其(丹溪)诊视脉状回禀,罗但卧听口授……。”[8]人家有本事啊,当然架子就有点大了,不用亲自望闻问切的,“来那个小朱,你去给我诊诊脉,来回禀”。当然也可能是罗老爷子老了,行动不便,寻求点安逸。从另一方面来说,罗知悌这样做既放手锻炼朱丹溪的临床技能,又传授了他理论思想。朱丹溪拜罗知悌为师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这样学习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家的学术思想。经过三年多学习,他的医术就和罗师相近了,朱丹溪便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医学专家了,可见罗知悌的方法是成功的。当然,学习好的原因不只在于此,前提是我们的朱丹溪同学资质要好,又肯勤奋学习。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吧,中医学了5年,7年,往往还不甚了了,这和我们的学习教育方式也很有关的。朱丹溪之前在读张子和的汗吐下三法,觉得正确,又有些怀疑。《*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位张老爷子驰名中原,那也应该不会全是浪得虚名,多半是确有过人之处的,那又为什么和《内经》、和张仲景的意思有点不一样呢?这些疑问可困扰了朱震亨很久了,没人和他讨论。朱震亨问过罗老爷子,可这位罗老爷子还卖关子,告诉他说以后就知道了。那么,这攻邪的秘诀是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件事情,原文是这样记载的“罗先生治一病僧,*瘦倦怠。罗公诊其病因,乃蜀人。出家时其母在堂,及游浙右经七年,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欲归无腰缠,徒尔朝夕西望而泣,以是得病,时僧二十五岁。罗令其隔壁泊宿,每日以牛肉、猪肚甘肥等,煮糜烂与之。凡经半月余,且时以慰谕之言劳之。又曰:”我与钞十锭作路费,我不望报,但欲救汝之死命尔”。察其形稍苏,与桃仁承气,一日三贴下之,皆是血块痰积方止,次日只与熟菜稀粥将息。又半月,其人遂如故。又半月余,与锭十锭遂行。”朱震亨回到自己的房间,他把眼睛闭上,开始回想这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他的思绪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呈现。当一切恢复平静,脑中骤然大悟。“我终于懂了!攻邪的秘诀是:一定要患者的正气充足的时候才能进行,否则的话,“邪去而正气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死”!老师每天用肉羹给患者吃,是在养他的胃气,胃气足则正气足,在正气足的情况下才开始大胆攻邪,这才是真正的攻邪之道啊!朱震亨慢慢地张开了眼睛,感到豁然开朗。他回想到了老师对患者的态度,全心救治,不计得失的境界。他心里知道,从老师这里学到的,不仅仅只是医术,还有医道。医术与医道,一字之差,境界却有天地之别。学成之后,朱震亨没有逗留,离开杭州,直奔义乌。因为还有个人在等着他,这个人是:病痛中的许文懿老师。原文是这样说的“许文懿,始病心痛,用药燥热香辛,如丁、附、桂、姜辈,治数十年,而足挛痛甚,且恶寒而多呕,甚者至於灵砂、黑锡、*芽、岁丹,继之以艾火十余万,又杂治数年而痛甚,自分为废人矣,众工亦技穷矣。如此者又数年,因其烦渴恶食者一月,以通圣散与半月余,而大腑逼迫后重,肛门热气如烧,始时下积滞如五色烂锦者,如桕烛油凝者,近半月而病似退,又半月而略思谷,而两足难移,计无所出。”这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症状,连我们此时已经学识渊博的朱丹溪也是想不出行之有效的用药方法。最后,他采取了一种极为奇怪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目前很少见了。但是却一清二楚地留在朱震亨留下的医书中。 现在我把这个方法给您详细描述描述,您一看就明白了。2.倒仓法2.1起源据朱丹溪《格致余论?倒仓论》记载,“其方出於西域之异人”。故推测该法可能来源印度吠陀医学。当然也有可能是把从罗知悌那儿学来的方法一块用上了。2.2方法以*牡牛,择肥者买一、二十斤,长流水煮麋烂,融入汤中为液,以布滤出渣滓,取净汁,再入锅中,文火熬成琥珀色,则成矣。每饮一钟,少时又饮,如此者积数十钟。寒月则重汤温而饮之。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多;病在中者,欲其吐下俱多。全在活法,而为之缓急多寡也。须先置一室,明快而不通者,以安病人。视所出之物,可尽病根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名曰轮回酒。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睡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涣发,形体轻健,沉疴悉安矣。其后须五年忌牛肉。2.3原理2.3.1牛肉,补虚泄实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谓之仓,若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积旧而涤濯,使之洁净也。胃居中属土,喜容受而不能自运者也。人之饮食,遇适口之物,宁无过量而伤积之乎?七情之偏,五味之厚,宁无伤于冲和之德乎?糟粕之余,停痰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甚者如核桃之穰,诸般奇形之虫,中宫不清矣,土德不和也。诚于中形于外,发为瘫痪,为劳瘵,为蛊胀,为癞疾,为无名奇病。先哲制为万病丸、温白丸6等剂,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期中病情,非不工巧,然不若倒仓之为便捷也。牛,坤土也,*土之色也,以顺为德,而效法乎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乐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臼,阻碍洋液气血,薰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熟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两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窃详肉汁之散溢,肠胃受之,其厚皆倍於前,有似乎肿,其回薄曲折处,非复向时之旧,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涨,其浮莝陈朽,皆推逐荡漾,顺流而下,不可停留,表者因吐而汗,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凡属滞碍,一洗而定。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盎然泱然,润泽枯槁,补益虚损,宁无精神泱发之乐乎。从其他医家的学术观点对倒仓法的作用机理的解释。2.3.1.1张子和∶“表者因吐而汗,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凡属滞碍,一洗而定。”倒仓法是汗、吐、下三法复合使用。三法合用有外开、上达、下通,流畅表里上下,舒达经络气血之功。可使邪气去而元气自复。2.3.1.2李杲∶“胃者、十二经之源,水谷之海也。平则万化安,病则万化危。”又曰“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倒仓法以牛肉补益脾土,后天之本既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受气於脾胃土湿润,故痼疾得愈。可见朱丹溪处处顾护脾胃之气,重视摄养阴气精血。说到牛肉,又想到一个故事。战国末期,正当秦王嬴*南征北讨,激荡中原之际,却发现将士们经年累战,已经疲态初现,再加粮草运送不便,常有供给不及之时,更显隐忧重重,秦王苦思良策而未果。一日,偶遇一小队士兵极为神勇,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于是上前询问。原来该队一名将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牛肉经火烤之后,体积缩小,不但能存放些时日,便于携带,而且吃后体力大增,于是迅速在全队推广,而后该队士兵在打仗时果然体力充沛,勇猛无比。秦王闻后大喜,急忙将此法推广与全*。结果虽有六国连纵,秦兵仍然横扫千*,势如破竹,嬴*终得一统天下,史称始皇。而火烤之后的牛肉,可算得是牛肉干的鼻祖。这个故事,在绿盛牛肉干包装背面写着,不管故事虚构成分有多少,牛肉的补益作用是毋庸置疑的。2.3.1.3印度吠陀医学与倒仓法印度吠陀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病人首先净身,即先把病人身体内外荡涤得乾乾净净,手段不外乎汗、吐、下、砭四法。只有病人身体乾净清洁之后,用药才能生效。甚至凭这汗、吐、下、砭四法之后,就可病去还康了。孙思邈《千金要方?序例?诊候第四》也引用过吠陀医学的中心思想∶“欲疗诸疾,当先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倒仓法的理论与之如出一辙。加上朱丹溪说其方出於西域之异人,倒仓法的原型可能就在吠陀医学里。2.3.1.4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认识牛肉汤对人体的作用从倒仓法所治疾病范围来看,大多与现代医学肠道菌群失调症候的表现相关,因此,推测其作用机理同调节肠道菌群有很大关系。牛肉汤和人尿都能促进细菌的生长繁殖。2.3.2.轮回酒,就是患者本人的尿液,又称回龙汤,与之相关的还有中药秋石,人中白,童子尿等等。这里就得说说尿疗法,有些人认为,喝人尿能强身祛病,延缓衰老,比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卷第六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十一》提到应用人尿的处方治病;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等著作中赞誉:“人尿乃伤科中之仙药也”;宋朱熹家族秘传的尿疗口诀“回龙汤,寅卯尝;治血症,管拔伤;去隐疾,助成长。补气血,滋阴阳;冬至服,立春放。戒荤腥,不可忘;除头尾,要中央。目睹色,欲清澈;竹做引,达病肓。枣作辅,除口障;年年喝,益寿强”;而明清不少大医家比如缪希雍、薛立斋,都对童子尿治病有切身的感受,薛立斋在《外科心法》中写到:“大凡损伤,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停积,俱宜服热童便,以酒佐之,推陈致新,其功甚大。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干喜冷,惟饮热童便一瓯,胜服他药。他药虽亦可取效,但有无瘀血,恐不能尽识,反致误人。惟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清朝慈禧太后服九种生药配合童尿制成药丸,用于调节妇女疾病。当然,这些事情有的来自野史故事,可靠性待考。再说中医本来就是带有一定的玄想成分,靠着实践经验逐步摸索总结的,其科学性与否,现在很多人都在争论。2.3.3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提倡滋阴,反对当时《局方》的温燥之偏。这一点,我们的朱丹溪也是深受其害的,我们前面提到过他的亲人被庸医误治,又比如病案中许文懿,就是过用辛温导致明显的阴不足。朱丹溪在《养老论》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已有热证”,“乌附丹剂不可妄用,至于好酒腻肉温面油汁,烧炙煨炒,辛辣甜滑,皆在所忌”。“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则易饥而思食;脾弱难化则食已而再饱。”朱丹溪主张老年人宜养阴之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特别是在清代江南的医家多主张养阴以延年。如徐灵胎、陆九芝等就反对老人以补阳为事,而力主养阴。据医学临床所见,老人阴虚内热者确不少见,尤以女性为多,证明养阴延年理论具有其实用与研究的价值。当然,话又说回来,凡事过犹不及,张景岳等人就又回过头来反对一味滋阴了。2.3.4喝淡粥,吃少量菜羹。在饮食上提倡茹淡论,忌饮食无节,肥甘厚腻。在《茹淡论》中,他指出“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饲)人补阴之功”。“凡人饥则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属阴而最补者也。唯可与菜同进”。朱丹溪倡导的多吃蔬菜水果,现在证实对于预防心血管病确具有重要意义。2.3.5须五年忌牛肉。这个还真找不出什么原理,不过简单想想,一下那么多牛肉汤喝下去,一定吃怕了吧,不见牛肉色变才怪呢,给你吃也不要吃了。治未病。“人於中年后亦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这也体现了朱丹溪的治未病的养生思想。2.4适应证朱丹溪应用倒仓法治疗由顽痰瘀血郁结而成的怪病。他指出,饮食过量、七情之偏、五味之厚,损伤胃气,以致“糟粕之余,停痰瘀血,互相纠缠,日积月深,郁结成聚,甚者如核桃之穰,诸般奇形之虫……诚於中形於外,发为瘫痪,为劳瘵,为蛊胀,为癞疾,为无名奇病。”此时最便捷的治法就是用倒仓法推陈致新。另外,“人於中年后亦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2.5影响自朱丹溪提出“倒仓法”后,查相关文献,甚少有人问津。韩剧《大长今》第41集,大长今藉“倒仓”法治愈了户判大人公子的顽疾。出于爱国主义考虑,我必须指出,此法源出我国元代名医朱丹溪所写的《格致余论》一书,但也不是朱的自创,但也反正与韩国无涉,不是大长今的发明。后代对此法的应用方法和适应证已经起了一定变化。韩愗在《韩氏医通》一书中对倒仓法进行了改造发挥。首先,韩氏对其进行剂型改造,将*牛肉熬炼成膏制成霞天膏,可预先制备且方便保存。另外,韩氏将霞天膏作为一种药物,配合辨证用药入煎剂,汗吐下攻去污败虫物,以治疗沉疴痼疾,癫狂风癎,痞积疮疡,一切有形之病及妇人症瘕。扩大了应用范围并使之应用更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本草经疏》进一步扩大了霞天膏的适应证,凡“胃病则水谷不能以时运化,羁留而为痰饮;壅塞经络则为积痰、老痰、结痰等证;阴虚内热生痰则为偏废、口眼歪斜;留滞肠胃则为宿饮癖块;随气上涌则为喘急迷闷;流注肌肉则为结核。痰之所生,总由于脾胃虚,不能运化所致。惟用霞天膏以治诸痰症者”。并阐述了其作用机理,“用霞天膏以治诸痰症者,盖肉者胃之味也,以脾胃所生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能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捜剔一切留结也”。另外,又详述其不同情况下的配伍用药∶阴虚痰火配竹沥、贝母、橘红、苏子、瓜蒌根、枸骨叶等;脾胃积痰配橘皮、白茯苓、苏子、白豆蔻仁、半夏、苍术为曲;积热痰结配橘皮、贝母、苏子、瓜蒌根及仁、蓬砂为曲。汪昂的《本草备要》中,将霞天膏改造成霞天曲,增强其化痰功效,“*牛肉煎汁炼膏和半夏末为曲,草盦七日,待生*衣晒乾,悬挂风处,愈久愈良……治沉疴固痰,功效最烈。”时至今日,倒仓法已演化为霞天膏和霞天曲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用於补气健脾,化痰消积。另外,还有一些改进简化的方法,不过我觉得从以上我们分析的原来来看,改来改去,都不如朱丹溪原来的质地纯正,行之有效。2.6应用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倒仓法的效果如何。2.6.1倒仓法治疗许文懿痿证病案∶许文懿,始病心痛,用药燥热香辛,如丁、附、桂、姜辈,治数十年,而足挛痛甚,且恶寒而多呕,甚者至於灵砂、黑锡、*芽、岁丹,继之以艾火十余万,又杂治数年而痛甚,自分为废人矣,众工亦技穷矣。如此者又数年,因其烦渴恶食者一月,以通圣散与半月余,而大腑逼迫后重,肛门热气如烧,始时下积滞如五色烂锦者,如桕烛油凝者,近半月而病似退,又半月而略思谷,而两足难移,计无所出。至次年三月,遂作此法,节节如应,因得为全人。次年再得一男,又十四年以寿终。分析∶这是一个用倒仓法成功治疗的典型案例。由案例可见,这是气郁痰瘀交阻的一个病例,病初气郁食滞,木横侮土,发为心痛,但前医误用辛热,使脾胃更虚,痰瘀弥结,致多呕挛痛。因其烦渴恶食者一月,丹溪以通圣散与半月余,开通郁结,下积滞如五色烂锦者,如桕烛油凝者,近半月而病似退,但胃气仍虚。由於病邪虽实胃气伤者勿再攻击,遂作倒仓法,开发郁结,流通气液,使表者因吐而汗,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令痰瘀滞碍,一洗而定。且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盎然泱然,润泽枯槁,补益虚损,攻邪中又可顾护胃气,有攻补兼施之功。故宿病得以顿愈,因得为全人。2.6.2还有一位镇海的万户叫萧伯善,这位先生得的病是尿液白浊、精不禁,就是精液会无法控制地流出,这毛病可比较难过了,因为一接触夫人的身体精液就泄了,这样夫人很不满意,已经提出严重警告了。没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辗转找到了朱震亨,经过朱震亨采用倒仓法的治疗,居然也好了。这里又不得不说说房室,也就是性生活这个事。中国的传统的是老想着性,却又羞于拿到台面上来谈论。而今,网站也好,电视台也好,医院、某某药品保健品的的,铺天盖地。从医学角度而言,大多都是补肾壮阳一类的。朱丹溪则认为,要适当节欲,调节情志,不要劳欲过度,防止相火妄动,“正心、收心、养心”,“若以房中为补,杀人多矣”。当然他也也不是一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欲望加以禁闭—要是像《山楂树之恋》那样,“不上床,就会得白血病”,那就搞笑了。2.6.3另外一位是临海的林先生,患了很久的咳嗽,在咳的时候还会咳出血来,经常发烧,日轻夜重,人也消瘦得很严重,大家都说他患上了肺结核,能听说的药方都试过了,但毫无效果。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找到了朱震亨,没想到在使用了倒仓法之后,如此严重的病也好了,同时也“第二年得一子”。当然,朱丹溪是著名的滋阴派创始人,倒仓之后,视情况,也可以再用大补阴丸补一补的。请原谅,这里用轻松的口吻来叙述这个事情的,为了是使大家看得轻松。实际上朱震亨在治疗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在治疗临海的林兄时,朱震亨描述了自己最初在接触到患者时,由于病情过于复杂,以至于他“计无所出”,就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2.6.4目前的应用该法目前尚无临床应用,限于种种条件,我能找到的资料医案也不多,在统计学上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实际效果摆在这里。古人诚不欺我也!“七八年前,一位韩国医学博士听了我的讲课,对”倒仓“倍感兴趣,他当时兼任韩国某公司在上海的业务经理,工作压力大,应酬频繁,人益趋胖,困惫无力,决心亲自试尝。他张罗了十五斤新西兰牛肉,按书说明,如法炮制,连续吃了数十杯已熬成琥珀色的牛肉汁,先是吐,接着泻,一发不可收拾,泻下物之多,令人张口结舌,据称是五色俱全,待泻空后,再下水、腊样液体久之,静养忌口数天,人就慢慢恢复了过来。他兴奋地告诉我,“倒仓”以后,体重下降近十斤,但一身轻松,精神焕发,面色也红润了起来,胃口虽正常,却较前减少。数年来他精力旺盛,身体健康,任教于韩国某国立大学。”3.总结倒仓法原用於治疗由顽痰瘀血郁结而成的怪病及痼疾,其原理是补益脾胃和汗吐下攻邪法的结合,也结合了朱丹溪滋阴、节欲、茹淡等养生理论。经过历代的沿革,倒仓法已演化为霞天膏和霞天曲两种药物,临床上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用於补气健脾,化痰消积。中老年常见的肥胖、“三高”等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病的治疗,还有养生方面的均可参考指导,也是一种新思路。原文说适合于中老年人,大概古代生活条件比较差,只有到中老年了才会饮食积滞吧,我觉得年轻人也可以应用。而今,嘴勤腿懒的人太多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肥胖之人。而肥胖,恰恰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也适宜于时下人们所热衷的减肥美容,它能瘦身,但保持正常食欲,且滋养增液,使肌肤润泽,这是其他药物和治疗手段所不能匹比的。但是,有关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文献较少,这也是写本文的必要之处。在以上这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便秘之用汉代著名养生家王充说得好:“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中医临床:经常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畅,可导致浊气上扰而产生头昏、头涨、头痛、耳鸣目昏;胃火上炎,可致咽痛口臭、牙龈肿痛;胃肠结滞,可致腹胀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肛门淤血可致脱肛、痔疮、肛瘘、肛裂。总之,大便秘结,可致胃肠不清,气血逆乱,功能失调,既会造成早衰,又能导致疾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曾提出“倒仓法”,即用通畅大便来清除肠内留毒,以祛病延年。可见,大便通畅与抗病防衰有密切的关系。所谓“倒仓法”,就是催吐、泻下法,“仓”指人体胃、肠,“倒”是倾倒,即催上吐、促下泻,奇特的是它不用常规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来“倒仓”,而是选用营养丰富的大量纯牛肉汁来达到治疗目的。人体的肠胃就像一个粮仓,“倒”即去旧积而洗涤洁净之意。常言道:病从口人。通过日常的饮食,一是直接食入各种致病微生物以及有毒物质,进入血液或者储存在胃肠道。二是进食到胃肠道中的食物,在胃肠道细菌等微生物发酵腐败的作用下,产生了多种代谢废物和毒素,进入血液以及储存在胃肠道中。具体是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空腹饮用大量久经文火煮熬的牛肉汁,使肉汁充满胃肠,脏器充盈鼓凸,凭肉汁的润滑,把曲屈回肠中郁积在皱叠间的陈垢宿秽,推逐荡漾,上吐下泻,排出体外。作用有二:一是推陈致新,排毒除病;二是润泽枯槁,扶虚补损。主治“瘫、劳、蛊、癞等证”。倒仓法,乃实脾之法也。牛性属土,最能补脾,脾气实则中州之转输利便而垢滞无所容留。故在上者迫之仍从上出,在下者迫之仍从下出,正盛邪消,理固然也。倒仓疗法的实施步骤,首先是要准备霞天膏。这是一种用*牛肉熬制而成的膏状食物,做法是:取瘦牛肉去掉筋膜洗净,入锅内加清水淹没,用小火煮烂后滤取肉汁,浓缩后加入*酒收膏,倒入盆中冷却成胶冻状后,切成小块,放人冰箱储藏即可。用霞天膏进行倒仓,此法是借牛肉的补益作用,补中有泻,既能驱邪,又无伤及人体正气之虞。不仅能够润肠,而且能够清洁胃肠道,清洗掉其中的多种有害物质,祛除疾病。病后体弱取霞天膏50克,加入茯苓粉15克搅匀,放入*酒炖热后服用。茯苓补益脾胃,*酒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痰湿肥胖取霞天膏50克,加入法半夏、陈皮粉末各6克,搅匀后服用。有健脾化痰,促进体内痰湿排出的功效。咳喘痰多取霞天膏50克,加入川贝粉、苏子粉各6克,加入鲜竹沥10毫升搅匀后服用。川贝止咳化痰,苏子理气,鲜竹沥则有稀释痰液,促进排痰的功效。慢性腹泻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其病因多为虚实夹杂,既有正气不足的虚弱性因素,同时还存在食滞气郁等邪实的状况。因此可以选用倒仓法来清理肠胃,排出病邪。每日晨起空腹服用霞天膏。每次取50克,再取砂仁粉、肉豆蔻粉各3克,一起加入煮好的米粥中搅匀即可食用。砂仁、肉豆蔻性温而能涩肠止泻。慢性肝炎由于肝细胞的损伤,导致体内多种毒素堆积而难以解毒和排出。运用倒仓疗法有助于排出体内积滞的毒素,推陈出新,有利于肝炎病人的康复。取霞天膏50克,大枣、生姜各6克。将大枣煮烂,生姜切末,一起加入霞天膏中搅匀后服用。大枣补血养肝,生姜健胃活血。霞天膏来源为牛科动物*牛的肉经熬炼而成之膏。取精牛肉去净筋膜,洗净,入锅内加清水淹没,煎熬24小时,榨取肉汁,将渣再煎一次,然后合并滤清,入锅加*酒收膏,膏成,倒入盘内,俟冷,切成小块,放透风处晾干。(每斤加*酒2斤)《韩氏医通》:*牯牛一具(选纯*肥泽无病才一、二岁者),洗净,取四腿、项、脊,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静室以大铜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渣;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每肉十二斤,可炼膏一斤为度,磁器盛之。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窨之,可留三日。固体部分主要是种种含氮物质,如:肌酸,*嘌呤,次*质,牛磺酸,明胶。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如膌类、胨类),肽类(如肌肽、鹅肌肽),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尿酸,尿素,氨。又含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糖元,无机盐。以上诸种物质,大都是牛肉的原来成分,但如明胶主类,则大部分是在制作中变化而产生的。《本草经疏》:味甘,温,无毒。补气益血,健脾安中。治虚劳羸瘦,中风偏废,脾虚痞积,消渴。①《韩氏医通》:凡沉疴痼疾,癫狂风痫,痞积疮疡,一切有形之病及妇人癥瘕,皆用霞天膏投所宜煎剂,汗吐下攻去污败虫物。②《本草经疏》:主中风偏废,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内服:溶化冲或入丸剂。①治大病后极虚羸瘦:霞天膏每斤入茯苓四两,炖熔,空腹酒服三,四钱。②治肥盛多痰:霞天膏每斤入半夏曲四两,广皮二两,丸服。《本草经疏》:胃病则水谷不能以时运化,羁留而为痰饮;壅塞经络则为积痰、老痰、结痰等证;阴虚内热生痰则为偏废、口眼歪斜;留滞肠胃则为宿饮癖块;随气上涌则为喘急迷闷;流注肌肉则为结核。人之诸疾,悉由于痰。然而痰之所生,总由于脾胃虚,不能运化所致。惟用霞天膏以治诸痰症者,盖肉者胃之味也,以脾胃所主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能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搜剔一切留结也,阴虚内热之人,往往多痰,此则由于水涸火炽,煎熬津液,凝结为痰,胶固难散者,亦须以此和竹沥、贝母、橘红、苏子、栝楼根、枸骨叶之类消之;或以橘皮、白茯苓、苏子、白豆蔻仁、半夏、苍术为曲,治脾胃积痰;或以橘皮、贝母、苏子、栝楼根及仁、蓬砂为曲,治积热痰结。朱震亨回到自己的房间,把房门紧紧地关起。
  他把眼睛闭上,开始回想这一个月的治疗过程。
  他的思绪如江水奔腾。
  突然,一切恢复平静,脑中骤然光明。
  “我终于懂了!”
  攻邪的秘诀是:一定要患者的正气充足的时候才能进行,否则的话,“邪去而正气伤,小病必重,重病必死”!
  老师每天用肉羹给患者吃,是在养他的胃气,胃气足则正气足,在正气足的情况下才开始大胆攻邪,这才是真正的攻邪之道啊!
  朱震亨慢慢地张开了眼睛,感到豁然开朗。
  他回想到了老师对患者的态度,全心救治,不计得失的境界。
  他心里知道,从老师这里学到的,不仅仅只是医术,还有医道。
  术与道,一字之差,境界却有天地之别。
  
  此时,罗知悌正在走过朱震亨的房门。
  他看了眼紧闭的房门。
  微笑了一下。
  然后走开了。医道朱震亨在罗知悌老爷子这里一共学习了一年半。
  估计有人该说了:才一年半?一年半能学点什么啊,现在读个中医硕士博士还得三年呢。
  还真跟您说了,这一年半可顶了大用了,现在硕士博士三年那叫什么啊,光跟小白鼠较劲了,举世皆狂,最后毕业了连个方子都不会开,能够同朱震亨这一年半相比吗?
  在这一年半里,朱震亨把以前自己学习的理学知识充分地与医学内容结合,一种新的中医思想在脑中酝酿,几欲磅礴而出。
  在这段时间,朱震亨集中所有的精力体味老师的医学思想,恨不能连西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的了。
  这种学习,那叫一个淋漓酣畅啊。
  
  终于有一天,罗知悌老师把朱震亨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罗知悌:震亨,我的学问已经全部都传给你了,你可以走了。
  朱震亨叩头拜谢,心中感觉很酸楚,因为他知道,罗知悌这么大的年龄了,自己此次离别,恐怕再也未必能够相见了。
  
  就这样,师徒二人告别。
  罗知悌衰老的身躯立在宅门口,望着远去的朱震亨,叹了口气。
  “我终于没有辜负我的先师,把学问传下去了”。
  
  传学问,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的时候大师很多,但学问没有传下来,最终成了空谷绝音。
  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件事情,让我感慨不已:一位学术大师(好像是中国传统戏剧史的还是哪个领域的忘记了),在开会的时候碰到了另一位国学大师,在车上交流的时候这位大师说:“我很苦恼啊,您看怎么办,现在没有一个中国学生来报考我啊,没有人学,我的学问要绝了,可现在有两个日本学生来学,我很矛盾,如果教他们,这个学问以后可就在日本了,如果不教,学问就绝了。怎么办?”
  那位国学大师思考良久,最后流着眼泪说:“传,要一点都不保留地传给日本学生,等到我们的后代,有一天觉得这个学问重要了,想学了,再到日本去求人家,向人家学习回来。”
  有的时候,学术断了,就会消失的。
  
  所以罗知悌这个名字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他的医疗事迹,如果没有朱震亨的记载,留下的是非常的少了,但是,正是罗知悌,虽然自己并没有成为金元四大家中的一位,但是他却把其他三位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朱震亨,最终使得朱震亨成为金元四大家的第四位。
  其功伟哉!
  
  朱震亨离开了杭州,直返义乌。
  他的脚步是匆匆的。
  朱震亨,你先别着急,杭州的苏堤和断桥你还没有参观过呢!
  不行,我必须马上回去,因为有一个人在等着我。
  难道这个人这么重要吗?
  是的,这个人教给了我那么多人生的道理,我现在必须去帮助他。
  是谁?是谁这么需要你的帮助呢?
  这个人是:病痛中的许文懿老师。
  
  义乌。
  某酒楼。
  菜香扑鼻,红袖飘舞。
  几位歌妓在陪着几位医生喝酒。
  医生甲:“怎么样啊,几位年兄,最近回佣拿的如何啊?”
  医生乙:“济世堂的老板还算识相,上个月给了我纹银一千二百两的回佣,和生堂的老板他妈的太小气,我已经把他的药给踢出我们医馆了。”
  医生甲:“对啊,我们出来混的,谁的回佣高就开谁的药,这才对嘛!医生也是人,也要賺钱养老婆孩子嘛!”
  歌妓甲:“什么养老婆,还要养我们呢。”
  医生丙:“对!要养你们!各位年兄,我现在是这样,患者来了我先问,带了多少银子?然后我按照银子数开方,如果不行,我就介绍:这个药呢,贵点儿,可效果好,那个药呢,便宜点儿,效果可就…..记住,不能说不好,要摇头,您猜患者怎么选择?”
  大家齐问:“怎么着?”
  医生丙:“他们都被病给吓晕了,当然选贵的了!”
  众人:“啊,哈!哈!哈!”
  医生甲:“各位年兄,你们听说了吗?那个朱震亨回来了,听说学了些什么《*帝内经》、张仲景什么的!”
  医生乙:“他懂个屁!那些东西什么乱七八糟的,不知所云,我看还是我们这个和济局方好,抄来就用,来钱快!”
  医生丙:“对啊,一个外行来学医,简直是开玩笑,搞些什么高深的理论,没用!来,喝酒!”
  众人:“哈!哈!哈!”
  
  八华山。
  许文懿的书院。
  一个弟子前来报告朱震亨回来的消息。
  病榻上的许文懿很高兴,详细地询问这个弟子,都听说了什么。
  弟子:“听说学了些《*帝内经》、张仲景、李东垣什么的。”
  许文懿:“没有学习那些流行的和济局方?”
  弟子:“听说没有。”
  与那些医生的反应不同,许文懿老师在听说了朱震亨学习的情况后,大笑,说:“我的病看来马上就会治好了啊!”(吾疾其遂瘳矣乎?)
  
  上山的路。
  清凉的空气,石径寂然。
  朱震亨回来了。
  屈指一算,从离开这里到现在回来,五年半已经过去了。
  书院的门庭依旧,而当年一起学习的同窗却已经不见了,眼前都是一些崭新而又年轻的面孔。
  就算许文懿老师的面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痛在他的脸上刻画中了无法抹去的痕迹。
  “老师,您的身体如何了?”
  “震亨啊,我的双脚已经不能走动了。”
  “对不起老师,我回来晚了,让我们开始治疗吧。”
  “好吧,辛苦震亨了。”
  许文懿老师伸出手让朱震亨诊脉,同时打量着这个弟子:他现在已经不是刚来时冲动激昂的朱震亨了,眼前的这个人沉稳冷静、言语简朴,身上带有一种祥和之气,使人坐在他的身边心境立刻会宁静下来。
  朱震亨将三根手指搭在许文懿老师的手腕上,同时凝神。
  他必须忘记眼前这个人的身份,忘记这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全部精神集中于对病情的分析中。
  
  经过诊断,朱震亨判断许文懿老师的疾病根源在肠胃。由于停痰瘀血,互相纠结,导致中宫不清,土德不和,所以引起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病症。
  这次,他采取了一种极为奇怪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现在已经绝迹了。
  但是却一清二楚地留在朱震亨留下的医书中。
  但您放心,现在绝对没有人敢用,有一次我向一位博士同学推荐,他甚至说:哥们儿,你别不是想害我吧?
  现在我把这个方法给您描述描述,别担心,绝对没害您的意思。
  这方法还是和牛肉有关。
  您一看就明白了,对,这方法估计就是从罗知悌老爷子那儿学来的。
  首先是买*牡牛的牛肉一二十斤,其中要挑点儿肥的,为什么要买*牛的呢?因为*色属土,入脾胃。
  然后用长流水煮牛肉,煮得糜烂,用布过滤掉渣滓。
  然后把汁放入锅中,熬成琥珀色。
  估计您该想了,嘿,这肉汤估计甭提多香了!有什么不敢试的啊。
  如果您再往下看估计您就不会这么想了,难过的在后面呢!
  取熬成的肉汤,每次饮一盅,过一会儿再饮,“如此者积数十钟(盅)”。
  您一定想了,天啊,这不是灌水耗子吗?这滋味估计一定好不了。
  没错,滋味不好才会达到效果。
  这个效果就是上吐下泄,“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泄)多;病在中者,欲其吐下俱多”。
  然后把患者放在一个不透风的屋子内休息,如果患者渴,就把患者自己的尿接一、二碗给他喝了,叫轮回酒。
  接着睡一、二日,觉得很饿的时候,再给他粥慢慢地喝。
  再然后清淡饮食半个月,就该康复了,以后五年忌食牛肉(估计即使不说您也这辈子都不想再吃牛肉了)。
  朱震亨把这种方法叫倒仓法,认为人在中年以后使用一两次可以祛病延年。
  
  以上就是这个骇世惊俗的治疗方法的全部内容,不知道您会作何感想,医院里用这种方法治病的话,患者马上会把一纸法院诉状回赠给你的。
  但是,中医里面现代科技所无法解释的事情何其多啊。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看看我们那位被灌了大肚子的许文懿老爷子如何不就行了嘛。
  好吧,让我们来找找许文懿老爷子吧。
  什么,不见了,哪儿去了?找啊!
  找到了,天啊,在半山腰遛弯儿呢!敢情人家的病好了!
  朱震亨在书中记载:老爷子不但身体好了,还“次年再得一子”。
  嘿!这牛皮还真不是吹的,对朱震亨的这个记载不用有任何的怀疑,您想,人家许文懿那么有名的一个大人物,谁敢胡编什么没发生过的生病的故事?尤其是说人家那么大岁数还生了个儿子,这要是有一点虚假,人家后代和弟子还不跟您拼了?
  
  朱震亨用这个方法治疗好的病人还真就不止许老爷子这一位,还有一位镇海的万户叫萧伯善,这位先生得的病是尿液白浊、精不禁,就是精液会无法控制地流出,这毛病可比较难过了,因为一接触夫人的身体精液就泄了,这样夫人很不满意,已经提出严重警告了。没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辗转找到了朱震亨,经过朱震亨采用倒仓法的治疗,居然也好了。
  另外一位是临海的林先生,患了很久的咳嗽,在咳的时候还会咳出血来,经常发烧,日轻夜重,人也消瘦得很严重,大家都说他患上了肺结核,这药吃的可就海了去了,但毫无效果。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找到了朱震亨,没想到在使用了倒仓法之后,如此严重的病也好了,同时也“第二年得一子”。
  请原谅,我是用轻松的口吻来叙述这个事情的,为了是使大家看得轻松。
  实际上朱震亨在治疗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在治疗临海的林兄时,朱震亨描述了自己最初在接触到患者时,由于病情过于复杂,以至于他“计无所出”,就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一般医生在记录自己治病的过程中都会写自己如何神勇。
  直接描述自己“计无所出”的,只有朱震亨这样的人才能做到。朱震亨在罗知悌老爷子这里一共学习了一年半。
  估计有人该说了:才一年半?一年半能学点什么啊,现在读个中医硕士博士还得三年呢。
  还真跟您说了,这一年半可顶了大用了,现在硕士博士三年那叫什么啊,光跟小白鼠较劲了,举世皆狂,最后毕业了连个方子都不会开,能够同朱震亨这一年半相比吗?
  在这一年半里,朱震亨把以前自己学习的理学知识充分地与医学内容结合,一种新的中医思想在脑中酝酿,几欲磅礴而出。
  在这段时间,朱震亨集中所有的精力体味老师的医学思想,恨不能连西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的了。
  这种学习,那叫一个淋漓酣畅啊。
  
  终于有一天,罗知悌老师把朱震亨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罗知悌:震亨,我的学问已经全部都传给你了,你可以走了。
  朱震亨叩头拜谢,心中感觉很酸楚,因为他知道,罗知悌这么大的年龄了,自己此次离别,恐怕再也未必能够相见了。
  
  就这样,师徒二人告别。
  罗知悌衰老的身躯立在宅门口,望着远去的朱震亨,叹了口气。
  “我终于没有辜负我的先师,把学问传下去了”。
  
  传学问,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的时候大师很多,但学问没有传下来,最终成了空谷绝音。
  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件事情,让我感慨不已:一位学术大师(好像是中国传统戏剧史的还是哪个领域的忘记了),在开会的时候碰到了另一位国学大师,在车上交流的时候这位大师说:“我很苦恼啊,您看怎么办,现在没有一个中国学生来报考我啊,没有人学,我的学问要绝了,可现在有两个日本学生来学,我很矛盾,如果教他们,这个学问以后可就在日本了,如果不教,学问就绝了。怎么办?”
  那位国学大师思考良久,最后流着眼泪说:“传,要一点都不保留地传给日本学生,等到我们的后代,有一天觉得这个学问重要了,想学了,再到日本去求人家,向人家学习回来。”
  有的时候,学术断了,就会消失的。
  
  所以罗知悌这个名字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他的医疗事迹,如果没有朱震亨的记载,留下的是非常的少了,但是,正是罗知悌,虽然自己并没有成为金元四大家中的一位,但是他却把其他三位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朱震亨,最终使得朱震亨成为金元四大家的第四位。
  其功伟哉!
  
  朱震亨离开了杭州,直返义乌。
  他的脚步是匆匆的。
  朱震亨,你先别着急,杭州的苏堤和断桥你还没有参观过呢!
  不行,我必须马上回去,因为有一个人在等着我。
  难道这个人这么重要吗?
  是的,这个人教给了我那么多人生的道理,我现在必须去帮助他。
  是谁?是谁这么需要你的帮助呢?
  这个人是:病痛中的许文懿老师。
  
  义乌。
  某酒楼。
  菜香扑鼻,红袖飘舞。
  几位歌妓在陪着几位医生喝酒。
  医生甲:“怎么样啊,几位年兄,最近回佣拿的如何啊?”
  医生乙:“济世堂的老板还算识相,上个月给了我纹银一千二百两的回佣,和生堂的老板他妈的太小气,我已经把他的药给踢出我们医馆了。”
  医生甲:“对啊,我们出来混的,谁的回佣高就开谁的药,这才对嘛!医生也是人,也要賺钱养老婆孩子嘛!”
  歌妓甲:“什么养老婆,还要养我们呢。”
  医生丙:“对!要养你们!各位年兄,我现在是这样,患者来了我先问,带了多少银子?然后我按照银子数开方,如果不行,我就介绍:这个药呢,贵点儿,可效果好,那个药呢,便宜点儿,效果可就…..记住,不能说不好,要摇头,您猜患者怎么选择?”
  大家齐问:“怎么着?”
  医生丙:“他们都被病给吓晕了,当然选贵的了!”
  众人:“啊,哈!哈!哈!”
  医生甲:“各位年兄,你们听说了吗?那个朱震亨回来了,听说学了些什么《*帝内经》、张仲景什么的!”
  医生乙:“他懂个屁!那些东西什么乱七八糟的,不知所云,我看还是我们这个和济局方好,抄来就用,来钱快!”
  医生丙:“对啊,一个外行来学医,简直是开玩笑,搞些什么高深的理论,没用!来,喝酒!”
  众人:“哈!哈!哈!”
  
  八华山。
  许文懿的书院。
  一个弟子前来报告朱震亨回来的消息。
  病榻上的许文懿很高兴,详细地询问这个弟子,都听说了什么。
  弟子:“听说学了些《*帝内经》、张仲景、李东垣什么的。”
  许文懿:“没有学习那些流行的和济局方?”
  弟子:“听说没有。”
  与那些医生的反应不同,许文懿老师在听说了朱震亨学习的情况后,大笑,说:“我的病看来马上就会治好了啊!”(吾疾其遂瘳矣乎?)
  
  上山的路。
  清凉的空气,石径寂然。
  朱震亨回来了。
  屈指一算,从离开这里到现在回来,五年半已经过去了。
  书院的门庭依旧,而当年一起学习的同窗却已经不见了,眼前都是一些崭新而又年轻的面孔。
  就算许文懿老师的面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痛在他的脸上刻画中了无法抹去的痕迹。
  “老师,您的身体如何了?”
  “震亨啊,我的双脚已经不能走动了。”
  “对不起老师,我回来晚了,让我们开始治疗吧。”
  “好吧,辛苦震亨了。”
  许文懿老师伸出手让朱震亨诊脉,同时打量着这个弟子:他现在已经不是刚来时冲动激昂的朱震亨了,眼前的这个人沉稳冷静、言语简朴,身上带有一种祥和之气,使人坐在他的身边心境立刻会宁静下来。
  朱震亨将三根手指搭在许文懿老师的手腕上,同时凝神。
  他必须忘记眼前这个人的身份,忘记这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全部精神集中于对病情的分析中。
  
  经过诊断,朱震亨判断许文懿老师的疾病根源在肠胃。由于停痰瘀血,互相纠结,导致中宫不清,土德不和,所以引起了许多稀奇古怪的病症。
  这次,他采取了一种极为奇怪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现在已经绝迹了。
  但是却一清二楚地留在朱震亨留下的医书中。
  但您放心,现在绝对没有人敢用,有一次我向一位博士同学推荐,他甚至说:哥们儿,你别不是想害我吧?
  现在我把这个方法给您描述描述,别担心,绝对没害您的意思。
  这方法还是和牛肉有关。
  您一看就明白了,对,这方法估计就是从罗知悌老爷子那儿学来的。
  首先是买*牡牛的牛肉一二十斤,其中要挑点儿肥的,为什么要买*牛的呢?因为*色属土,入脾胃。
  然后用长流水煮牛肉,煮得糜烂,用布过滤掉渣滓。
  然后把汁放入锅中,熬成琥珀色。
  估计您该想了,嘿,这肉汤估计甭提多香了!有什么不敢试的啊。
  如果您再往下看估计您就不会这么想了,难过的在后面呢!
  取熬成的肉汤,每次饮一盅,过一会儿再饮,“如此者积数十钟(盅)”。
  您一定想了,天啊,这不是灌水耗子吗?这滋味估计一定好不了。
  没错,滋味不好才会达到效果。
  这个效果就是上吐下泄,“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泄)多;病在中者,欲其吐下俱多”。
  然后把患者放在一个不透风的屋子内休息,如果患者渴,就把患者自己的尿接一、二碗给他喝了,叫轮回酒。
  接着睡一、二日,觉得很饿的时候,再给他粥慢慢地喝。
  再然后清淡饮食半个月,就该康复了,以后五年忌食牛肉(估计即使不说您也这辈子都不想再吃牛肉了)。
  朱震亨把这种方法叫倒仓法,认为人在中年以后使用一两次可以祛病延年。
  
  以上就是这个骇世惊俗的治疗方法的全部内容,不知道您会作何感想,医院里用这种方法治病的话,患者马上会把一纸法院诉状回赠给你的。
  但是,中医里面现代科技所无法解释的事情何其多啊。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看看我们那位被灌了大肚子的许文懿老爷子如何不就行了嘛。
  好吧,让我们来找找许文懿老爷子吧。
  什么,不见了,哪儿去了?找啊!
  找到了,天啊,在半山腰遛弯儿呢!敢情人家的病好了!
  朱震亨在书中记载:老爷子不但身体好了,还“次年再得一子”。
  嘿!这牛皮还真不是吹的,对朱震亨的这个记载不用有任何的怀疑,您想,人家许文懿那么有名的一个大人物,谁敢胡编什么没发生过的生病的故事?尤其是说人家那么大岁数还生了个儿子,这要是有一点虚假,人家后代和弟子还不跟您拼了?
  
  朱震亨用这个方法治疗好的病人还真就不止许老爷子这一位,还有一位镇海的万户叫萧伯善,这位先生得的病是尿液白浊、精不禁,就是精液会无法控制地流出,这毛病可比较难过了,因为一接触夫人的身体精液就泄了,这样夫人很不满意,已经提出严重警告了。没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辗转找到了朱震亨,经过朱震亨采用倒仓法的治疗,居然也好了。
  另外一位是临海的林先生,患了很久的咳嗽,在咳的时候还会咳出血来,经常发烧,日轻夜重,人也消瘦得很严重,大家都说他患上了肺结核,这药吃的可就海了去了,但毫无效果。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找到了朱震亨,没想到在使用了倒仓法之后,如此严重的病也好了,同时也“第二年得一子”。
  请原谅,我是用轻松的口吻来叙述这个事情的,为了是使大家看得轻松。
  实际上朱震亨在治疗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在治疗临海的林兄时,朱震亨描述了自己最初在接触到患者时,由于病情过于复杂,以至于他“计无所出”,就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一般医生在记录自己治病的过程中都会写自己如何神勇。
  直接描述自己“计无所出”的,只有朱震亨这样的人才能做到。所谓“倒仓法”,是典型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古时候被扁鹊整死了的那个蔡桓公,虽然一命呜呼还被当作反面教材,不过他倒是讲了一句很在理的话:“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直到今天,医生特别是中国的医生,仍然好治不病以为功。
  《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不幸把*治那套东西弄到医学里来了。这句话被引为“上工治未病”,在医学教材里被当作中国几千年前已有预防医学思想的证据广泛引用。然而这并非是真正的预防医学,而是中国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医生是治病的,仙人才是长生不死的。未病何以治?!防病与治病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真正科学的预防医学,是明确某种疾病的主要病因,然后研究可行的手段去阻断这些病因。今天人们能够真正有效预防的疾病,只有天花等很少的几种而已。把防病与治病混为一谈,才会导致人们没事总喜欢吃吃中药,煲煲补汤。
  中国人自古不怕死,怕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非但民不畏死,士不畏死、君不畏死的亦大有人在。然而造反而死,在草民看来是天经地义,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王侯将相宁有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士大夫死宗庙谓之变;*者君之所以藏身也,邦有患君死社稷谓之大义。可是病死就让人觉得太不值得了,死得“轻于鸿毛”,一点都不轰轰烈烈,死了也不能名垂青史。皇帝们都觉得上古轩辕飞升,淮南王一个反贼,都还能鸡犬升天;我是上天保佑的天子,多少枪林弹雨、宫闱争斗、*治暗杀都挺过来了,凭什么就不能长生不老?!小百姓也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之不孝,若是就这么病死了太不值得了呀!*帝和后来的历代名医不都说了么,只要调和阴阳五行,就可以百毒不侵么?!为啥我病了就得死?!
  可是人毕竟是物质的人,是物质就具有可坏灭性,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整体,人和人类终归都会有化为尘埃的一天。从这个角度来说,疾病第一不可能绝对治愈,第二不可能完全预防。当代遗传学总喜欢从分子水平去找疾病的病因,希望阻断了哪个哪个基因片断的变异或者表达,就能够预防或者治好什么什么病。可是基因的变异恰恰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内因,基因要是不变了,人也就完蛋了。
  因此,医生治病是一种很慎重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易》里面就有“无妄之疾,勿药有喜”的记载,这虽然说明了当时医学的落后,与巫卜混为一谈;但是也反映了古人一种很精妙的见解:药是不能随便乱吃的。可惜今天很多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过度治疗,也就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才是许多人得了同样的病比如癌症,医院里折腾十来天就挂了,有的在外面“喝中药”或者躺床上等死要不就游山玩水及时折花却能顶那么两三年的重要原因。中西医都有治疗过度的弊病,但是西医治疗过度很容易把人整死,中医由于中药本身疗效极弱副作用也不强,所以只要不是“以毒攻毒”的“民间土方、祖传秘方”,喝上那么几百剂再加上心理安慰作用也不至于把人弄垮了。今天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比如晚期癌症真正完全不治疗能活多久(即所谓的“自然病程”问题),因为真正得了癌症完全不治的人非常非常少,只能把喝中草药的拉进来凑数。
  医生治病,最要紧的就是必须清醒明白,什么病能治,什么病不能治;能治的病治起来能够好到什么样的程度。治不了的病不能随便乱治,除非是出于研究新治疗方法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试验。作为病人也必须要同样清醒:人生自古谁无死,非求留取丹心,但得行止无愧于心足矣;切忌病急乱投医。像癌症晚期这样的病,西洋的医生和病人就有很大一部分能够理智地接受不作积极处理,仅作必要的支持对症治疗,力求保证生活质量这样一种疗法。而中国的患者往往要么恳求医生以种种残酷的手段如化疗等送自己“上路”,要么到处寻找“民间神医”给骗子钻了空子。在将自己的老师许文懿的多年宿疾治疗好以后,朱震亨悬着已久的心终于放下。
  他回到自己的家里,开始了做为一个医生的生活。
  
  实际上,在通常我们所见到的历史记载中,古代的医生的身影是很模糊的,因为记载很少。
  我们所知道的医生只是通过他们自己记录的行医的经验和医案等资料看到的。
  真正研究历史的人,可以从这些医生的记录中找到古代的人情风物。
  我却从这些记录中看到了医生这个人。
  在这些医案记载中,这些人物鲜活生动,个性迥然。
  那么,朱震亨是个怎样的医生呢?
  
  由于疗效卓著,到朱震亨家里来诊病的人非常多,同时邀诊的人也很多。
  古代的医生诊病是这样进行的,可以到医生的家里、或者诊室(城里的医生这样的情况多些,比如清代苏州的叶天士),有些重病,患者来不了,则会找个人通知医生,请医生到患者的家里去诊病,而实际上在广大的乡村,这样的患者占多数。
  所以那个时候的医生有三样东西是不能少的,什么呢?有纸灯——留着走夜路用的;油伞——防备在路上下雨的;药箱——这个更不能少了,此三物俗称医家三宝。顺便吹一下牛,我的外祖父就是位乡村老中医,他还有样东西别人没有——还不能这样说,估计别的医生也有,但是没人记载下来,这个东西就是棍子,干嘛的呢?打狼用的,因为山里有野狼。
  医生为了给遥远山村的患者诊病,必须翻山越岭,难免与野狼遭遇。
  朱震亨也是这样诊病的。
  估计他的这三样宝贝一定消耗得很快,因为他出诊的频率非常的高,“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
  看到这句“四方以疾迎候者无虚日”,大家的心中一定会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就是一台台轿子停在朱震亨家豪华的大宅门前,朱震亨器宇轩昂地走出,然后坐上轿子到一家家去诊病,这才是名医嘛!
  其实这就是您不了解朱震亨了,在他整个的生命里,他都没有住进豪华的大宅门,他穿的衣服极其简朴,“仅取蔽体”而已,吃的是“藜羹粗饭”,是个典型的“清修苦节”的儒者形象,其简朴的程度与宋朝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那句话的范仲淹家里四个儿子穿一条像样的裤子有一比。
  朱震亨出去诊病也没有那么气派,是要救命去啊,哪里有时间讲气派。
  这种过程通常是患者家里来人或者是托人捎信,有时候是半夜或者是凌晨来敲门,说:朱先生啊,浦江镇镇口的郑先生病了,已经发狂七八天了,可能要不行了,您去帮忙看看吧。
  于是朱震亨与拎药箱的仆人就立刻在凌晨出发了。
  仆人说:朱先生啊,早晨的雾气凉啊,我们天亮再走吧。
  朱震亨:不要拖延时间啦,患者处在痛苦中,那是度过一刻钟都像一年一样啊,我们怎能贪图自己的安逸让人家多受苦呢?(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
  仆人:可是这雾气真的凉啊,先生,您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朱震亨:切几片姜含在嘴里,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凉气了。
  就这样主仆二人嘴里含着姜片,在充满寒凉的雾气的路上走着。
  头顶晨星还在闪烁,人们还都在沉睡,只有远处的几声犬吠显得苍凉孤独。
  这是什么样的医生呢?!
  
  有的时候,停人家说起谁病了,就仔细地问:是谁家病了啊?
  路人甲:听说东阳镇的陈铁匠的老婆病了,病得不轻啊。
  朱震亨:为什么不请大夫啊?
  路人甲:嗨,一个铁匠,哪儿请得起啊?喂,您是哪位啊?您怎么说走就走了?
  路人乙:您还不认识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震亨医生啊!
  
  东阳陈铁匠家破旧的屋子前。
  满身尘土的朱震亨敲门。
  陈铁匠蓬头垢面地出来看,显然,家人的病将他折磨得痛苦不堪:“您是哪位?您别不是走错了门了吧?”
  朱震亨:“你老婆病得怎么样了?”
  陈铁匠:“啊?您,怎么知道?她要死了啊!”
  朱震亨:“我是医生,让我看看吧。”说着走进屋内。
  陈氏妇躺在草席床上,脸色发黑,肚子胀得很大,四肢细瘦如柴,远远望去,形状像鬼一样。
  朱震亨用手诊脉,其脉数而涩,重取有弱的感觉。
  他对陈铁匠说:“你老婆得的是叫做鼓胀的病啊,需要调养一年的时间吧,需要用四物汤加*连、*芩、木通、白术、陈皮、厚朴、生姜熬汤喝,我这里带了些药,送给你,等服用完了你就到义乌找朱震亨医生家去拿药,不用交钱了。”
  然后告诉病妇要好好将养,就要走了。
  一直摸不着头脑的陈铁匠:“这是真的吗?你是谁啊?”
  朱震亨:“我叫朱震亨,你取药的时候找我就可以了,我还会再来复诊的。”
  陈铁匠:“天啊!您就是名医朱丹溪啊!我……!”
  
  一年以后,该病妇康复。
  
  文献记载:“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注药往起之,随百里之远弗惮也。”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医生能做到的呢?
  
  下雨了,大雨瓢泼如注。
  有人在敲打朱震亨家的门。
  仆人:“谁啊?”
  来人:“我是东阳张进士的家人,我们家的二公子才两岁,病重得突然危急了!”
  仆人:“啊?这么大的雨,你先进来吧。”
  朱震亨脸色焦急地望着来人:“谁病了?”
  来人:“我们家的二公子,满头都生了疮,昨天突然所有的疮都收了,然后现在呼吸困难,发喘,有痰,气息微弱了!”
  朱震亨抓其雨伞:“快走!要来不及了!”
  
  大雨滂沱。
  苍茫的雨幕中,天地一色,已经完全分辨不清,只能勾勒出大概的轮廓。
  在崎岖的乡村路上,三个打伞的人在急急地走着,远远望去,显得如此的渺小。
  朱震亨跌倒了,再爬起来,已经满身泥泞。
  其实雨伞,已经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了。
  他们的身上,早已经湿透了,雨水顺着衣服留下。
  
  感到东阳张进士宅第的时候,等候的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眼前这个满身是泥的人,就是名医朱震亨吗?
  朱震亨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冲到封闭严实的患儿床前。
  患儿的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眼睛紧闭不张。
  朱震亨看了患儿的手指,对张进士说:“这是胎毒啊,千万不要服用解表的和通下的药物!(慎勿与解利药)”
  所有的人都愣了,“胎毒?怎么会?”
  朱震亨:“仔细想一想,孩子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喜欢吃些什么东西?(乃母孕时所喜何物?)”
  张进士仔细回忆:“辛辣热物,是其所喜。”
  朱震亨:“的确如此啊,现在马上要服用人参、连翘、川芎、*连、生甘草、陈皮、芍药、木通,煎熬成浓汤,然后兑入竹沥服用!”
  
  下半夜,疲惫已极的朱震亨正坐在张进士宅第厅堂的椅子。
  他太疲惫了,在紧张的诊疗后,疲惫向他袭来,他的双眼慢慢合上。
  突然他被一阵声音惊醒。
  他张开眼睛,吃惊地看见张家一家上下扑通跪在他的面前。
  张进士含泪叩头:“丹溪先生,犬子已经醒了,也不喘了,我们全家上下叩谢先生的再造之恩!”
  朱丹溪愣在那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文献记载,患者来求诊时,朱丹溪“无不即往,虽雨雪载途,亦不为止”。
  
  从朱丹溪回到家乡行医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七十八岁生命结束,他一直都是在这样的行医生涯中度过的,没有一天的停止。
  
  朱丹溪这个名字不是他自己称呼的,他的大名叫朱震亨,字彦修,但是学者们、老百姓们太尊重他了,不敢直呼其名,他们认为,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称呼他的名字是极大的不尊重,因此,就用他居住的地方来称呼他,叫朱丹溪。
  
  什么是医道?
  医道就是坚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引领下,一个医生可以专心于救治,竭诚提高自己的医术,百折不回,不畏万难!这才是进入了医学的至高境界!
  如果没有这种信念,任何一点药品回扣佣金都可以将你的治疗思路改变,任何一点困难都可能让你放弃对医术的追求!
  
  只有那种为了救治患者,嘴里含着姜片,在冰冷的晨雾中独自前行的人;
  只有那种听说有病痛者,不待人请,主动风尘仆仆地前去探视的人;
  只有那种为抢救病人,在漫天的大风雨中满身泥泞,跌倒又爬起来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获得了医道的人。古时候医生何以“有德”,今天的医生为何缺德?!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当然了,一如楼主所说,古时候的医生都是先读圣贤之书,学了做人的道理,所以有道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同样是读孔孟之书,甚至读到道学家的水平,实际上却禽兽不如的古人也大有人在,何以今天我们读到的古代名医,全都是德才兼备,不仅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而且广济博施童叟无欺,乃至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为什么就没有医术特别高明道德却特别败坏的古代名医呢?!既然吕布尽管轻狡反复却以武功垂世,吕惠卿号为“奸臣”却得以文治留名,为何我们就见不到医术高明的“人渣级古代名医”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古代的医生实际上主要是靠德行,而不是靠技术出名的。因为技术实在太落后,治不好的病实在太多太多,偶尔能够治好的病实在太少太少。既然技术上难分高下,就只能拼品德,在宣传上下工夫,一如皇帝实行“仁*”收买民心一般——这才是孔孟之书对古代医生的最大影响。怎见得技术落后?!这个说起来话长了,有时间再作详细考证,可以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中,让楼上那位认为中国人是靠中医活到今天的朋友了解一下生活在古代中国是一件多么危险和恐怖的事。仅说一点,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医案,无论出自多么出名的名医之手,皆为个案,顶多只有记载某方治疗某个病人有效,后来又用于其他若干个病人有效。正规的医学论著中,也从来没有提过某方究竟曾经治好过多少例病人。《伤寒杂病论》中,不提自己的方法效果究竟如何,却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机自己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成书,然而古训昭然,众方比比,犹病死无数,是以见古方不如今方,既然如此,还要“勤求古训”,这就和言必称周孔一个逻辑——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医学的确是大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总是幻想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个能治百病的神农氏,今天治不好的病,千百年前的古人必定能治好,今天治不好不是因为技术尚未发达,而是由于技术已经失传,或者自己无法领悟——这种倒错的逻辑,使得中国古代医学从神农氏开始就不断地技术上进步、思想上倒退,科学的成分越来越少,玄学的味道越来越重。
  古代的医生绝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而是一种谋生职业。今天“很多没有医德的人,为了生活就干起了医生”,而古代是什么人才当医生呢?!一开始时医生是巫、史、医三位一体,第一项是主要功能,后面的两项是附庸。后来巫史分离,除了少数在宫廷中服务的“疡医”、“疾医”之外,医生就变成兼职的,比方秦越人,他其实是啥?!就是个苏秦张仪那样的游方说客,归到诸子百家里面的叫做“医家”。又比方张仲景,本身是个太守,因为古代医生的地位太低,进“中九流”那是后来的事了,单靠做医生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只能边做官边做医生。说客和太守为啥要做医生?!一来为了给自己看病,二来为了给第一职业提供方便。比如扁鹊会治病,就能得到蔡桓公的接见。做太守的,给人看病就是为了收买人心,汉朝是举孝廉的,怎么个举法?!风评好就能做官。给人治好了病,名声能不好么?!又如张角、张鲁给人看病,是为了造反。到了后来,隋唐的皇帝老想召孙思邈做官,主要不是想找个太医,而是因为孙思邈是个“得道高人”,跟陈抟老祖一个级别的高档次道士,要是做了官,那皇帝就显得很风光。科举时代,读书人考秀才屡试不第,咋办?!不能浪费了一肚子的学问啊!于是都去做医生。古时候的人是因为读书没官做才不得不做医生的,而不是为了做一个有道德的医生先要去读孔孟之书。为啥两千年来的传统医学总脱不了阴阳五行的框架,没办法,《周易》是五经之首啊,哪个医生前身的学子不烂熟于胸?!相反《白虎通》把阴阳五行和易经扯到一起以前,在战国时代,见于诸子记载中的“医家”,就丝毫没有提过什么阴阳,什么五行(那反倒是阴阳家和五行家的独门学问)。由于中医能够真正治好的病不多,所以古代的医生要找饭吃,就得出名。出了名,有钱的大户就找上门来
  
  ,赚一票能顶多少个老百姓的生意啊!因此古代的医生除了医术本身以外,还得有四大绝招:其一曰博学
  
  多才,啥都得懂,五经四书,纳甲奇门,神奇怪异,古史时事,无所不通。周公说自己“巧且能,多才多
  
  艺能事鬼神”,这种巫师时代的东西一直流传到后世,医生必须把自己的医术说成是上承炎*,中继秦华
  
  ,近秉名师,才能令病人信服,不管治不治得好,银子是心甘情愿地掏。博学多才,博而不精,是古代算
  
  命先生和医生的共同本钱。古代医生治病,其实就是把神农、*帝、扁鹊、华佗逐个摆出来做神位,跳一
  
  轮神棍舞,偷偷地下几付药。其二曰装神弄鬼,卖弄显摆。给病人开药,也不让病人知道他们得的是什么
  
  病,我治这个病的根据理由是什么,或者说了也是说一些玄门里兜来转去让人根本无法明白的话。像前面
  
  说的扁鹊,他去见蔡桓公,才“立有间”,就说人家有疾在腠理,这蔡桓公能相信他么?!难得有一点点
  
  技术,还要守门户之见,不肯轻易传人——毕竟是吃饭的本钱啊!奇怪的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越是
  
  古老的“祖传”,越是见不得光的“秘方”,仿佛就越值钱似的。其三曰收买人心。遇有天灾疫病,就出
  
  来施药,弄得个个都跟大贤良师似的,也不管那药有没有效果。给穷点的人看病,就不收诊金,药钱你还
  
  是得出的,自己上药材铺抓去,反正多数药也不贵。古时候医生的诊金是纯技术收入,没有成本的,他不
  
  收也不亏。不像今天挂个号才3块5,还得在药上琢磨。今天的医生要是你光找他咨询一下,有谁会收你的
  
  钱?!古时候的医生诊金全由自己定,穷的就少收点,富的就宰狠点,跟梁山泊的好汉们差不多。其四曰
  
  装清高。太医是绝对不能做的,伴君如伴虎,更何况能治好病的情况实在太少。所以有名的医生大多修道
  
  学佛,万一太出名了有什么皇亲贵胄找上门来,有把握的当然就顺水推舟,要是没把握的,他就得云游四
  
  海,寻仙问道去了。
  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如果今天你觉得医生都很黑,那么换你到古代,见到扁鹊你可能会骂他是骗子,见
  
  到张机你可能会说他是贪官,见到华佗你可能会觉得他是疯子,见到张角你可能会骂他是流氓。如同两千
  
  年来人人都说孔子是圣人,同时代的人却说:“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今天谈,朱丹溪是如何看待女色的,嗯,女同志们先不要急,因为时代的原因,他老人家那时候比较重视男同志,所以视角的确是偏了点,现代的女同志可以反过来看,把下面论述中的男女对调。
  首先朱丹溪认为人这一生中,物质基础是有限的,不能无限制地生长下去,活了七八百岁还活着呢,没有可能,他认为人生的物质只能充足地供给三十年,以后就开始衰竭了(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人的衰竭加快的呢?朱丹溪认为,是相火。
  相火这个词太复杂了,一般的中医都未必搞得太清楚,所以就不仔细考据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朱丹溪书中单写的一篇《相火论》。
  简单地说,中医认为,物质的东西是阴,功能的东西属阳,这就是阴阳的概念(阴阳还可细分,每个事物里又有阴阳)。
  而功能里面,动的事物就是是火(凡动皆属火)。
  可能同志们还没清楚,我举了生动点儿的例子吧,您的血液在正常的流动,这血液是属阴的,很平静地流动着,因为功能存在,也就是阳气存在,所以它在正常流动,此时也有火,这是正常的火,像煲粥的小火,如果这点火没有人就死了,所谓无生气也。但突然您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羞答答在床上向您招手,您的荷尔蒙激素分泌增加,血液流动加快,这些荷尔蒙激素就是火,这火就大点儿了,是烧开水的大火,它促使机体走向兴奋。
  好,现在慢慢地平静下来,接着谈丹溪老先生的观点。
  丹溪先生认为肝肾两个脏器的功能之火就是相火。
  朱丹溪学的是理学思想,在理学思想中,天理和人欲是打架的啊,天理是正常的,有规律的在呢运行着呢,跟日出日落一样有规律,不忙不乱的。
  人欲可不是这样的啊,人欲是希望鱼翅燕窝顿顿有,当和美女相处的时候(女同志要翻译成帅哥),时间要过的最好很慢,最好连深情的凝望都是慢镜头,无聊的上班时间最好“嗖”的一下就过去,这就是人欲。
  可见,如果由着人欲来,这世界就天王老子也没法儿弄了。
  所以理学思想认为,人欲必须要服从管理,要有规章制度,要打卡,要抽查,上厕所方便要请示,总之是要服从天理,朱子曰(不是朱丹溪,是朱熹):“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听命焉”。
  也就是说,朱丹溪老人家告诉我们,别总是想着男女的亲密之事,搞得相火“忽”地起来,刚下去,“忽”地又起来,本来能用三年一打火机,您两个月给用废了(这比喻是我自个儿想的啊,没得到他老人家的批准),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总使相火妄动,则身体会出现各种失调的病证,加速衰老。
  那么如何才能减少想男女亲密之事的机会呢?他老人家说的非常可爱,而且通俗,即使过去了七八百年,看着也那么的生动,我就原文复述下来,他说:“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夫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忍不住,还是再翻译一遍吧,就是说您女朋友总是花枝招展地穿的挺暴露的喷着暧昧的香水往您怀里一钻,这事搁谁都受不了,所以,能闭眼不看就不看,但也没说您就从此什么都不做了,而是在适当的时机能避开就避开。
  什么时机要避开呢?朱丹溪说就是冬天,人的精气潜藏,要避免过渡使用,夏天特热的时候,热伤阴气,这些为一年之虚,所以要避免过渡想着男女之事,月空的时候为一月之虚,要避免,大风大雾,雷电交加,自己的情绪不稳或劳累为一日之虚,要避免,刚患过病的人也要注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丹溪之倒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