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是小儿科的急诊,常见于婴幼儿,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惊厥的症状有很多种表现,时间有长有短,在中医看来,小儿高热惊厥多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可采用中医针刺方法缓解症状。常用的穴位有人中穴、涌泉穴等穴位,可以尽快控制抽搐症状,之后可应用针灸进行退热治疗。针刺退热一般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这些穴位一般采用直刺手法。如果发热较高,可取十宣、耳尖、耳背静脉处放血,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4~5滴即可,这种方法退热还比较迅速。然后再行中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通常热势较高,患儿表现为四肢抽搐,两目直视。这种症状大约持续3-5分钟后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发热仍很高,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服。
待小儿高热惊厥症状缓解后,患儿病情逐渐平稳,此时应根据患儿疾病的主要证候特点,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药应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牡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这样可使肝风平熄,阴阳平衡,避免惊厥再度发作。综上所述,以上是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介绍。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小儿高热惊厥之后如果不注意脏腑调理而是单独的“头疼医头”,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之后应继续采用中药进一步调理,以防惊厥复反。
感谢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临床本质和治疗方法都不同,因此对于怀疑感染的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鉴别感染的病原体。但如何鉴别这一问题其实至今都尚无定论,那么是否存在准确且敏感的标志物?如何快速、简便地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呢?经典的鉴别方法——医院就诊,一般查血常规是必做的项目,这其实不无道理。在鉴别感染类型方面,主要看的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三项。感染时白细胞经常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见于病毒感染等。虽然相继有研究表明以这几项指标判断感染类型并不十分特异,但由于此观念来源甚久且作为初筛来说也有一定意义,加上血常规最简便易行,因此就成了临床医生判断感染类型的第一步。但要知道判断感染类型绝不能单独应用血常规的几项指标就得出定论,只能说能得到一个更可能的倾向。要想知道更确定的答案,就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新的标志物那么还有哪些检测项目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呢?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不少,也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预测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等等。它们在细菌感染时升高往往较病毒感染明显。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余名患者,发现细菌感染的患者CRP水平为36.65±25.85,病毒感染患者的CRP水平为9.23±5.14,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还有研究表明,CRP的升高幅度和细菌感染程度相符合,且相较于血常规里的几项指标而言,细菌感染时CRP升高要早于白细胞,因此更敏感,适用范围也更广。因此,CRP也是鉴别感染类型的一个不错的指标。除此之外,更有一些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来帮助鉴别感染类型,如CD64、CD35分子的表达等,但其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确认。然而这些指标也不是百分百准确。近年来的研究报告指出,CRP水平20mg/L可以考虑细菌感染,其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9%,也就是说仍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也只能是帮助我们鉴别感染类型的一项辅助指标。那么靠谱的方法究竟是啥?说了这么多,都是没有定论的东西,那么判定感染类型到底有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当然是有的。作为患者要知道,判断病原体的金标准永远都是培养。即从患者身上取到标本后,能在培养基上长出相应菌落,或者分离培养出病毒,就证明感染了相应的病原体。拿呼吸道感染为例,怀疑感染时,临床医生往往会在血常规等较简单的检查结果中做出初步判断,但同时也会开痰涂片和痰培养的检查。痰涂片的目的是在镜下找病原体,痰培养的目的则是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后看是否长出相应的菌。相比较而言,这两项标准更直观,因此也是临床确诊感染类型的方式(但要知道,做出确定诊断的前提是取到合格的标本,因此如何留到合格的痰十分重要)。具体到感冒上,如何鉴别不同类型的感冒?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扁桃体炎。此外,无论哪一种感冒,患者都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加强营养并疏通大便。禁食辛辣、烧烤、油腻、戒烟戒酒。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致病因素。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