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桥位于通州区四安镇北两公里处乡间小河上。百年前的南通农村,到处是羊肠小道,沟河交错,这条河上没有桥,有位温姓老爹在此处撑渡船,方便来往陈家酒店(四安镇旧名)的行人通过,但每当遇到狂风暴雨或洪水暴发,渡船就停开,两岸百姓来往非常不便。随着人流的增加,加之温家老爹渐渐年老,附近群众便集资在渡口处建了一座木桥,取名为温家桥。据世居桥边的83岁老人王沐华回忆,老木桥所用木材粗大,且比现存的老桥要宽许多,桥两边还建有木栏杆。他记得自童年起,每到夏天,乘凉消暑的人们会聚集于桥面两侧,木桥中间供人车通行仍绰绰有余。从此,连通南北的温家桥成为交通要道,装运货物的车辆络绎不绝,尤其是逢年过节时,到陈家酒店赶集或往返于南通城的行人熙熙攘攘,忙碌异常。旧时农村,出会是最热闹的,温家桥是“菩萨出会”巡游的必经之地,每到此时,鼓乐声声,炮仗震天,舞龙灯、踩高跷等每一个节目都要在桥头尽情表演一番,沿途观者如潮,一派热闹景象。
温家桥
年3月,日*占领南通城,随后相继出犯临近乡镇。温桥百姓闻讯拆除了老木桥,后虽很快恢复建造,但仅为简易木桥。现存的老桥位于温桥路钢混结构“温家桥”西30米,据当地老人回忆,该石拱砖桥为解放前所改建。砖桥桥长21米,宽2.26米,乡人称为“老温家桥”,远远望去,亮亮的桥身,袅袅的垂柳,清清的河水,水底的桥影与河上的弓桥汇成一幅虚实相映的椭圆图形,桥旁依偎着别致的民居小楼与柳树倒影,偶有小船划过,波光粼粼,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如今,老桥虽然已废弃,桥拱依旧傲然横跨于河面之上,桥面虽已坑洼不平,两侧乌青色的老桥砖还是整整齐齐,在嵌缝的白灰映衬下更显沧桑——当年建桥工艺之精、材质之优历历可见。
如今的温桥村就以桥为村名。与该桥同属温桥村2组的韬奋小学(原名温桥小学)为道教南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谓之“三官殿”,“文革”期间被拆除)旧址,原殿内一棵参天银杏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高30米,树冠伸出22米,树干直径达3.85米。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古树名木》记载该树为明弘治年间(~)栽植,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其所在地为狄公堤〔北宋庆历中(~)通州知州狄遵礼修筑〕的堤内南区。沧海桑田,温桥古银杏就是活的见证。
韬奋小学
温桥村人文荟萃。温桥吴氏小儿科远近闻名。其代表人物为吴聘卿父子。吴聘卿小儿专科医术闻名遐迩,清光绪年间,通州牧汪树堂亲赠“著手成春”匾额以褒奖。其次子为有“清末民初杏林三鼎甲”之称的吴益新,吴氏通城悬壶,誉满州里,连沪上闻人杜月笙子辈患疾亦慕名派专人来通请诊。
温桥村还是个崇文尚教,英才辈出之地。从这里走出了为南通地方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吴浦云、吴韵篁;走出了远赴南洋的华侨教育家王鸿升;走出了造诣高深,蜚声全国的数学家朱德祥。他们的成就与业绩为后人景仰。创办《救亡时报》,投笔从戎、献身江南的革命烈士王晓曙也是温桥百姓的骄傲。
温家桥也是四安乃至南通老区革命斗争的见证之地。
年,该地区建立了中共四安区委,从此,贫苦百姓在共产*的领导下,走上反抗封建腐朽*权、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道路。
桥东不远处是当年国民*乡长、开明绅士吴质夫的家,吴质夫利用他的身份和社会关系,把自己的家作为中共“江北特委”秘密机关,一批批来自上海、苏南的*的骨干在这里集中,再奔赴各地,走向四乡八村,走进作坊田头,走入工农群众中间……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追念先辈,启迪后人,20世纪90年代初,通州市*府在此建碑,张爱萍将*亲笔题写碑名。
“绿树丛中,红墙古庙,是我们的侨校……”纯朴、优美动听的校歌将我们带到年冬天“清乡”前夕。温家桥北两百米、四面小溪环绕的南三官殿小学,南通县中已经迁此办学近4年了,12月26日上午9时许,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邹韬奋先生身穿长袍,头戴礼帽和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儿,骑着高头大马,在50多名新四*战士的护送下而来,下马后挥手致意走进学校。古银杏树下,韬奋先生发表《团结抗日的形势》的演讲,他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做抗日救国的好男儿”。他的演讲,对处于艰险环境中的四分区广大青年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抗日救国斗争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当年的“温家桥县中”如同南通的小延安,是进步知识青年向往的地方与成长的摇篮,她积极传播抗日思想,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了纪念韬奋先生这次有意义的讲演,并永远给后人敬仰和思慕,年7月7日,上海韬奋纪念馆、基金会、青年记协在温家桥南通县中旧址为邹韬奋立碑。年,原南通县*府将设在旧址的温桥小学更名为“南通县韬奋小学”,江泽民亲笔题写了校名。年,南通县撤县设市,江泽民再次拨冗挥毫,题写了“通州市韬奋小学”的新校名。
解放战争时期,温桥小学医院。担架队匆匆的脚步奔走于温家桥上,温桥乡亲的煮鸡蛋、粯子粥和老母鸡汤与一片深情厚意,又将我*战士送上前线。
岁月悠悠,历经沧桑的温家桥忠实记录了乡间变迁的每一步。
往期回顾
红色海安·
南*海之滨的牛车
“通济港”和通济闸探源
程业棠与南坎攻坚战
小姨和姨父在南通的故事
《重修东门外延庆桥记》言说的尘封记忆
青皮茄子
昔日南通清真回民饭店
他导演了自己的死|赵丹逝世40周年
南通地名掌故——丁古角、马房角、仓巷
征文启事
征稿文章以传播历史知识,讲述南通故事为主,内容可涵盖南通地方*史、民俗风情、文化遗存、江海风景等多个方面。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1~3字,配相关图片。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ntszt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