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年第6期
▼
编者按:
中国女红从旧时开始由母女、
婆媳世代传袭,
从闺阁时光荷包香囊的绣制,
或是嫁为人母的衣衫编织,
直至位为祖母太奶后的很多时间,
都会花在这些女红上,
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
本刊特邀传统服饰和古法工艺传承人栗子分享
以盘扣为例的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心得
和文脉传承。
(图注参照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串珊瑚米珠点翠纽扣头
2琉璃点翠纽扣头
3青金石米珠纽扣头
4金累丝镂空串米珠纽扣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如此信手拈来的诗句或许就是那“吱嘎吱嘎”的缝纫声在耳畔萦绕的童年回响,而如今在偌大的衣柜中再也难觅一件留有母亲温度的艺术品了。多年以后,在抽屉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的一个小小的针线盒让我开始想念那段温暖的时光,于是便邂逅了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
初见栗子时,她留着一头利落的倒扇式短发,身着素色的中式短袄和一条浅棕色的百褶裙,领口一枚别致的金色胸针,像极了民国的女学生。她带我参观了工作室,与其说是工作室不如说是一个温暖的家,20平米的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外间为展示空间,有给客户订制的旗袍和西装,还有悬挂着的、镶着镜框或点缀扇面的盘扣,十分精致;里间的玻璃房里是工作台,四周的木架上摆满了她从日本、欧洲淘来的丝织布匹。栗子展开一段精美的缂丝布匹,对我说着如何将它淘来的故事,谈笑间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开朗、温暖的笑容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我们的访谈就在这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展开。
5仿制19世纪30年代的扫地式旗袍
采用传统十字平面剪裁工艺
6蝙蝠盘花纹马甲
文佳(以下简称“佳”):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宴盛典,小到乔迁祝寿这些普通老百姓眼中的“大事”更是将骨子里的那些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您是如何开始着意将传统文化与个人生活建立关联的?
栗子(以下简称“栗”):我小时候对传统特别嗤之以鼻,是后来才慢慢喜欢起来的,像中国古建筑、戏曲、书法……我对盘扣设计感兴趣是从我自己的婚礼开始的。我选择在四合院为自己办一场中式婚礼。北京婚礼有回礼的习俗,但回礼一般送什么?大多人图个方便,常是选择一份食品礼包就完事。我是做服装设计的,就想和自己有关,又要特别有寓意,便想到了盘扣。为了做盘扣,还专门拜访了一些老师傅。中国人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以每一个盘扣样式我都查阅了很多资料,下了一番功夫。当这份特别的回礼送到每一位宾客的手中时,竟引起了意外的反响。之后再去接受回礼的朋友家拜访时,我发现,很多人将我送的盘扣摆在家里显眼位置,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明白了,其实很多人对传统都有那份情结的。同时,我对这份迟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就从盘扣生根发芽了。
佳:生活的惯性会促使一个人安于现状。您原来是从事服装设计的,一场婚礼是如何促使您开始独立创业走上传统设计之路的?
栗:现在很多设计太容易受市场驱动,导致设计不再是设计而是重复、复制,很难再捡回自己饱满的热情。想起自己周而复始的所谓设计师的工作带给自己的意义早已背离当初学设计的梦想,远不及自己操持的婚礼留给自己的感动,至今想来还是满怀激动。从服装、道具、凤冠再到回礼,无一不是自己动手设计、剪裁,当还原了中华民族传统婚嫁礼仪后,自己竟然被其间的很多礼节深深打动了。这个契机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我觉得做一个商业设计师太缺乏自主权了,我彻底放弃了普通服装设计师的身份,从服装品牌公司出来后我就是想用自己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心安快乐,充满热情地从盘扣入手,去研究传统的服饰,把它们做好。
7手工盘扣祥鹤纹样
8桃花盘扣胸针
佳:文化离不开生发的土壤,也离不开传承的滋养。如何永葆这份激情传承手艺是每一个手艺人面对的课题。非常想知道,您是如何理解传承的?
栗:传承,一要传得下去,取其手艺的精髓和承载的内涵,二是要承得起来,用传统的手艺实现现代的设计,用现代的审美和实用性去再次诠释传统手工艺,使它筋骨稳健而贴合生活向外伸展。虽然设计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但是无法脱离文脉的母体,一个小小的盘扣背后缠绕着丝丝入扣的文化根脉,当你本着较真的心态一点点往后深究,那么你离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领域也就愈发近了。
学手艺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简单的匠人,必须使自己的设计有意义、有文化内涵,所以学手艺的同时还要学服饰礼仪,比如传统图案的含义,传统服饰颜色的搭配选择,盘扣适合使用的地方,一件服饰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又想要凸显什么样的仪态。打两个最简单的比方。旗袍有下开叉,但是开叉的位置和高度是有讲究的。我记得去年参加了一个高级酒会,就看见邻座一位女士的旗袍开叉开得特别高,以至于坐下的一刻她还要把旗袍再往上拽扯以后才能入座,结果可想而知。再一个是旗袍一直都是右边开襟,如果你特立独行地把它改成左边开襟,这就要闹笑话了。因为左边开襟,在历史寓意上是白事穿的,你这样就“失礼”了。这就已经超越了美丑的问题,而是礼仪修养,文化内涵。但是话又说回来,传承在你下过一番苦功打通之后一切又变得水到渠成。我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对盘扣超强的天赋。年仅三岁的她,就能打一个成年人要花上20分钟才能学会的扣头。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奇妙,比起埋头做,倒不如耳濡目染、亲身体会。
佳:我们对旗袍并不陌生,但绝少有人注意到盘扣这门单独的技艺,您能具体谈谈盘扣的历史文化吗?
9盘扣制作
栗:盘扣或称盘钮、布扣,是中国传统纽扣的起源和鼻祖。明朝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纽扣的概念,正所谓“衣带渐宽”,古人们通过结带来束起繁冗的衣服。到了明代后期,汉族发明了盘扣,最初只用于女装,但是并不常用。清代,满人入关,“马背上的民族”的穿戴随之发生实用性的变化,由于着衣变得利落干练,便于坐骑,满族服饰大量使用纽扣来固定衣襟,为了彰显富贵,纽扣除了实用性以外也是一种装饰,纽扣的材质和装饰也是极其珍贵和考究的。在故宫,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清代服饰的衣扣是扣襻与扣子相结合而成的,如此也就有了精益求精价值连城的宝石或贵金属的扣纽。由于金属和宝石扣子的介入,衣物清洗或者存放都不够便利,扣头就得取下来单独存放,于是我们看到的很多保存下来的清代服饰就只有扣襻,没有扣头。伴随满族服饰纽扣的推广使用以及满汉文化的大融合,旗袍马褂成为众所周知的中国传统服装,盘扣也成为“中式服装”的典型元素之一。
到了民国,旗袍作为一种服装款式而风靡一时。旗袍中有几大核心要素:立领、盘扣、大襟、连肩袖、下开叉。而最精华、最耐人端详的真真当属盘扣了,集设计和手工艺的登峰造极于方寸之间。于是盘扣从古时的衣带逐步发展为融实用及装饰为一体的旗袍附属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手工技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用了盘扣,多是选择用一条布带子独立盘制而成,实用又美观,不必为存放和清洗而拆下来,更适合日常装束。用原本旗袍面料相同的布条制作盘扣,节约成本,还可盘制各种寓意的花型。
佳:您能简要谈谈盘扣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它的类别、制作工艺以及根据现代审美的特点它又产生哪些衍生艺术品吗?
栗:现今,盘扣不仅作为纽扣使用,还可独立观赏,是一种新颖的工艺美术作品。一件手工盘扣要经过开料、刮浆、风干、拔浆、整烫、开条、烫条、盘扎、整形、塞芯、封烫、修复、装裱等二十来道工序。在样式设计、颜色搭配等方面也极为讲究,充分表现出设计者高超的技巧和惊人的创造力,这是设计的灵魂所在,也是设计区别于一般制造的“门槛”所在。盘扣的扣子是用称为“袢条”的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这和现代用整块硬质材料打洞而成的纽扣不一样,如布料细薄可以内衬棉纱线,做装饰花扣的袢条一般则内衬金属丝,金属丝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任意弯曲和定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作盘扣与烧制景泰蓝在工艺上有相通之处。
盘扣主要分为软扣和硬扣两大类。无论哪一类盘扣,都要先做成结条,然后再盘制而成。做盘扣连裁布的方式都与众不同。平时做衣服,总是按照线的经纬度直着裁,而做盘扣的布却要按照45度角的方向裁,这样做出的盘扣拉断了都不变形。
10*袄制作过程
手工盘扣有其特殊的工艺性,它运用细腻、婉约的手工扦边和盘花扣,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自我涵养,精巧的盘扣中蕴含着精致。每一例盘扣都有表现其特征的名字,从普通直形扣到栩栩如生的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梅花扣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寿形扣等,有近百种之多。在形形色色的传统旗袍中,衣襟上的盘扣常常起到画龙点睛般的传神作用,民族风韵浓缩其中。
发展至今,盘扣这个原依附于旗袍的手工艺术已可独立开出争鸣的花朵。它不仅是一枚扣子,更是一件艺术品、装饰品,胸针、项链、包包到处都可见它的踪影;它更是一份情结,把美好的祝愿和吉祥的寓意用手的温度寄托在这方寸之间。
佳:除了做盘扣和旗袍设计,您同时还在传播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
栗:是这样的。我女儿的衣柜里至今保存着我给她亲手做的衣服,一件过年穿的红马甲,每当她拿出这件红马甲,都会语气沉定地说:这是过年才穿的!过年对如今的孩子来说早已没有了我们当初的感觉,在这个物质喷涌的年代里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过一个有意义、有内涵的中国年呢?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增美饰”等一系列人类通行的实用功能外,还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等特殊意义。我们学手艺主要传播的就是“以手传心以衣载道”的理念,真的是希望中国人学会或是懂得做一件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衣裳,所以我们培训的课程除了手工盘扣制作以外还包括中式马甲、中式短袄、旗袍设计制作等内容,希望学员通过全面体悟中国传统服饰的体系和工艺,从而真正了解中国服饰背后的传统文化并向更多的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
11*袄制作成品
其实盘扣、服饰,都仅仅只是手艺传授的载体,修心是目的。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了解盘扣,了解传统服饰来学习礼仪,真正了解中国的文化。当你磨炼意志和心性把盘扣的每一道工序都做对、做好以后,你手中的也许只是一个盘扣,而你的气质、你的生活也将通过做这些“慢活”而改变,变得不再急躁和功利,变得更加充实和豁达。这才是我们做传统手工艺的真正价值。可以这么说,盘扣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种服装语言,更代表了一份审美和文化价值。
伴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业化成品的泛滥,现代的都市女性已经很少像祖母辈那样安分守己地花上几个晌午的时光缝纫了,习惯穿梭于光怪陆离的消费市场,生活被五光十色的现成品充斥,然而我们在挥霍金钱的同时也在挥霍那份气定神闲的温暖时光。一个人品格、气质中的波澜不惊、温润如玉需要温暖的时光去滋润、去陶养。我们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和内涵修养传播给下一代,就像我们的母亲当初传承给我们的衣裳一样呢?那么,就请花上一点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做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母亲的艺术品吧!
(本文作者为荣宝斋《艺术品》期刊编辑)
栗子
辽宁大连人。
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
先后拜师于多个传统手工艺传承人,
外交部“青·文化”文化传播项目讲师,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
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培训讲师,
以传统服饰文化传播和古法工艺培训为主,
多家国内品牌服饰顾问。
▼
(详见艺术品年第6期)
本文作者|侯文佳
本文责编|王可苡
新媒体编辑|袁璐
全年订阅: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