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日上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师郝爽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四川美术学院石雕研修班的学员们带来“中国古代雕塑史概览”课程。
中国古代雕塑史概览课程现场
郝爽老师表示,古代艺术品也可以成为当下石雕创作的“材料”,无论是古代的创作技法、题材还是思路,都可以被再次利用。学员们可以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中,创作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
课程主讲人郝爽
郝爽老师按照时间线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细致讲解了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并介绍了作品与时代文化间的关联。雕塑的艺术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史前时期的雕塑以陶塑最为常见,各文化属性下的陶塑在特征上虽有不同,但多以女性形象为主,这与当时流行的“女神崇拜”文化有关。除了陶塑外,此时还出现了玉雕、岩画艺术,不同于陶塑的捏制手法,它们采用敲凿、磨刻、线刻等技艺制作。
陶塑少女头像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2.5厘米红陶甘肃礼县出土
铜人头像商代后期高34.8厘米青铜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先秦时期开始出现大量青铜塑像。耳熟能详的就是四川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雕塑。这批雕塑运用了浪漫手法夸张其视听器官的特异功能,是宗教与王权的艺术结合。商周的玉石雕刻及战国的彩漆木雕艺术成就也十分可观。
秦汉时期的雕塑多与墓葬艺术有关,材料上有陶塑、石雕、木雕、青铜铸像等。一方面由于秦汉处在中国封建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生产力有一定发展;另一方面,“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也直接影响了随葬品的数量和精美程度。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它们是秦代禁卫*的真实写照,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汉代,工匠们遵循“循石为形”的理念设计形象,保留下来的有《牛郎织女像》、《马踏匈奴》等重要石雕作品。
秦始皇兵马俑秦陕西临潼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权瓦解,儒学式微,玄学兴起,佛教盛行使得修建寺院和造像活动盛行,适合中国审美风范的宗教雕塑样式也逐渐涌现出来。隋唐时期有着宽松开明的文化氛围,这时期的陵墓石雕形体高大,庄严肃穆,以其适度的体量感给人强烈的感受,如昭陵六骏等。而唐代的陶俑在题材、范围、工艺技术以及表现能力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唐三彩人物塑造灵动、表情鲜活,表现的主题涉及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唐高×cm石质
五代宋元时期已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时期的宗教造像世俗化明显,装饰繁复,代表作品如山西华严寺、江苏保圣寺、重庆大足石窟。明清的雕塑艺术,在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工艺得到提升。其中宗教、陵墓雕塑等仪卫性雕塑在宫廷管控下进行生产,呈现出规模宏大的特点。
日月观音像宋高厘米石刻重庆大足石窟
郝爽老师最后总结到,石雕是雕塑艺术中的一种形式,而学员们应该努力向整个艺术世界汲取营养,通过广泛的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尝试,将有助于学员们创作出更丰富的石雕艺术。
教师简介
郝爽,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获艺术学博士,目前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主要学术成果有:论文《强权遮蔽下的文人心态》,《文艺争鸣》,CSSCI,.02,论文《“他者”的偏见与“自我”的重构》,《美术观察》,CSSCI,.06.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图/文:田雨婷、刘一周、周庆玺)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