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吕丰平
点击图片查看报名
一梦传千古,诗人重友于。
池塘应在此,青草绿如初。
水色芙蓉嫩,茗痕齿屐疏。
相传崖上篆,就是谢公书。
清·袁枚喜游擅诗,在游历罢天台、雁荡后,入仙都及*龙山,欣闻*碧塘(*碧街村)公馆林立,商贾云集,美女如云,民风淳朴,夜有笙歌,特赴之投宿。他一住几日,悠闲漫步千年古街道,眼见为实,此处果然是环境优美、人文厚积、宜居宜游,于是诗心荡漾,随口咏出《过谢客岩有怀康乐公》。
辉煌千年*碧街
*碧街村地处缙云县城北面12公里的丘间平畈上,位于新碧街道的中心地带,为新碧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6个核心村之一,自古就是缙西北的繁华商贸重地。目前,全村常住人口人,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碧街村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20字战略中的“硬件设施”的完善,打造“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
*碧街村之建,始于唐,兴于清和民国,盛于二十世纪末廿一世纪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该村古名*碧铺、*碧塘,又名*碧、碧塘、碧街,系*碧虞五处之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邻后井,东南接碧虞,南与*碧村交界,西南紧连*碧山头、上小溪,西与上小溪、下小溪接壤,北毗后井、下庄,面积0.9平方公里。现有30个姓氏族人,有入赘畲族、土家族女性各1人,其余为汉族,是新碧街道乃至缙云县最为典型的多姓氏和谐聚居的“移民村”之一。
据传:*碧街的“碧”字与轩辕*帝有关,当年轩辕*帝自北而南来到仙都铸鼎炼丹时,曾在此驻跸,于是有了“*跸街”村名的由来,后人写着写着就把“跸”字变成了“碧”。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史书并无记载,但作为炎*子孙敬祖先、爱祖国的赤诚之心由此可见一斑。最近,我实地转了几圈后,突有感悟,认为“*碧”二字可能是“金碧辉煌”的缩写,她原本就是一个金碧辉煌的村庄,其山坡田地多*土,古居泥墙露金色,地处丘间平畈,日照充足,视野开阔,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亭塘、上塘、外塘俱鎏金,田野山峦、民居古街尽辉煌,特别是到了麦收和稻熟季节,更是满畈*碧,金光璀璨。此处没建古街时应有村民建造的铺舍和水塘,所以有“*碧铺”、“*碧塘”古村名之由来,后来建好了古街,才有“碧街”、“*碧街”之雅称。
顾名思义,*碧街,必然有条别具特色的古街。据多处史书记载,*碧街村地处“婺处通衢”的官道上,作为瓯处至婺的州府驿路、瓯括通京古道,南通缙云、处州、温州,北至永康、金华、杭州,南北向穿村而过,宽约2.5米(最窄处1.5米),由鹅卵石铺砌,异常平整。另外,经大岭、东乡、通仙居的古道也在此相接。可谓官贾行旅云集,热闹非凡。相传唐宋元明和清初时期称*碧铺,清前期称*碧塘,清道光后称*碧街庄。自古官道必设驿站,驿站多设于交通枢纽,*碧街自然成了设驿首选地,于是也带动了饮食、住宿、商贾、娱乐等产业的繁华。所以,历史上*碧街村除了设有驿站外,还陆续建有近十处公馆和众多的沿街店铺,以及风月娱乐场所“青楼”,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必有医,健康有所倚。大凡商贾繁华所,必是人口聚居地,*碧街最早定居氏族已无从考证,大约在唐贞观二年(年)就在此设有通邮的驿馆。据《缙云姓氏志》载:“胡森,字公恩,仕武节大夫,因返永嘉祭祖,途经缙云*碧,闻冯公岭(桃花岭)老虎伤人,夫人陈氏惊骇,遂寓居*碧东山,是为东山胡氏迁缙始祖。”据此,北宋胡森,先寓居*碧公馆,后择址东山卜徙居。五云虞氏于宋元年间买田筑室居焉。虞山陈氏在年从县城北门虞山脚五迁*碧街。*碧街金氏在年自武义迁入。应姓氏族在南宋淳佑年间从永康迁入。之后,王、丁、马、田、冉、朱、宋、吴、李、张、尚、杨、周、邹、柯、项、施、郑、徐、*、龚、陶、童、舒、蔡、蓝、金等相继迁入。历史上人群的健康保障,人丁的繁衍,离不开中医药的贡献,于是产生了名中医也在所必然。
历史上,在*碧村最为优秀的名中医有翁婿俩人:虞钦、陈章德。如今,村中的泥墙医所依旧在,似乎静静地向人们诉说他们的精湛技艺和大爱情怀。虞钦(-)字品重,号守一,乳名汝金。好读书,善诗文,弱冠入泮,邑庠生,为博士弟子员。其幼时,举家陷于病患:父、叔因病早逝,母罹虚疾,守一偶患病疾,几为庸医所误。于是深感医道足以拯危难、利民生,乃矢志专研医学,上溯《灵枢》、《素问》,中效朱丹溪,下及叶天士,涉猎极广,于内外儿妇各科,无所不精。
丽水陈子廷,曾任缙云县长,其父为丽城名医,其子患水肿,百治无效,邀守一试诊。守一疏以“五皮飲”含“四物汤”,方服一剂,当晚排尿斗许,消肿大半,终获痊愈。从此名震丽城,远及沪杭。
其于医理,深谙阴阳五行辩证变化之道,主张师古不泥古,应自创机杼,“历史经验成方,均系妙方,但病情未必与其巧合,故不能盲目袭用。”虞氏宗谱载称其“运用之妙,若有神助,举凡沉疴宿疾,一着手而有起色。有病痛,不问风雨寒暑,未尝不往。”以故本县及邻县,莫不争相迎迓。乡邻给予酬金,往往不受,“或坚不能却,即略受一二,及蔬果等,以答主人之挚意耳。”撰有医著两部:一为《守一医案》在战乱中被毁;一为《调经论》,亦称调经赋、调经歌。全书字,句句为七言韵律诗,并附调经安胎方68个。
先生一生受赠匾额众多,游青田石门洞时,浙江省统带刘文彬曾题有“名医守一先生,功牟良相”匾额,但均已遗失,现仅存上海港口司令部上校*法处处长,陕西省富平县县长,县人民代表陈鹤鸣在守一先生八十大寿时所赠的“仁者上寿”匾额一块。
陈章德(-),乳名德儿,少习岐*人活者多,医术高明,医德堪模,誉享盛名,以一代名医为城乡称颂。其为虞钦女婿,曾在*碧街自创《道济号》中药铺,坐诊多年,盛名传遐迩。
年并入联合诊所,医院任中医师。医院,章德无傲熊能以老带新,主动帮助年轻人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平生对临门求医,皆热情为之诊治,遇贫穷者常赔医药费,遇乞丐及贫困危难者,夫妇同仁,丈夫施治,妻则为煎药送服护理,至今誉满乡里。退休后仍病人登门求治不绝,无分贵贱尊卑,尽力为之,有求必应,不收报酬。
他平生好学不倦,精益求精。当其医院供职时,年已花甲,还参加函授,获中医大专学历。曾历任缙云县第一届*协委员,年6月当选为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次获县级以上荣誉奖状。
巍巍百景山,高耸入云端。*碧街村人杰地灵,历史上明贤辈出,名师、名宦、名仕代有人出。如北宋·胡份(-),字子文,号嵩山,系元丰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员外郎、文华殿大学士。在游历了仙都山后,留下了美妙诗句:“鸟道盘空上,松根抱石生。羽人分两舍,鸡犬自闻声。”至今声犹在耳。而后的历朝历代,哺育出了南宋末·应师享,元·陈国呈,清·应锡埙、应锡希、陶承渊、虞敦垅、应成煥、陈林彩,民国·张振兴、应再东、徐子丹、应世苓、虞泽贤、尚再喜、虞周还等人才。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村里大专以上毕业的学生就达余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有胡虎、张胜、楼建丽、丁勇方、虞峰、虞镇微等,县处、科局级干部和人大、*协代表也不乏其人。
辉煌千年*碧街,而今漫步从头越。在新碧街道*委和*府的力推下,该街道6个核心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碧街村双委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日以继夜地流汗苦干,文旅融合建古街,下大力气兴办美食广场等产业,如今一条“千年*碧古街”已然打造成了靓丽的风景线,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走到古街口,在竖立的碑体上刻着醒目的题字“千年*碧古街”,放眼前瞻,一条石板铺就的古街道蜿蜒伸展,沿街店铺林立,大红灯笼成串高悬。走进洁净古街,只见墙体绘彩图,民风民俗随处见;老物件、精雕塑、奇石块,鲜花簇拥来妝点。一路走,一路观,唐宋古街风情历历在:正店驿站、翁胥名医馆、众多公馆遗址、青楼古迹、茶楼、酒肆、裁缝铺、豆腐坊、虞同兴南货铺、当铺、营房、八字门遗址、百家姓壁画、烧制陶罐作坊等次第映入眼帘,游客仿佛梦回唐宋间。走累了,就坐在花前塘边的廊亭歇一歇,微风起,漾微澜,亭塘清澈上塘妍。
穿了街,访了古,开了怀,新时代的*碧街已然旧貌换新颜,醉美人间!
竞享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