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言“三分治,七分养”,指的是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较少,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修复自愈力的过程。尽量依靠内力来治愈疾病,这是中医的根本宗旨,也是医疗的至高层次。同样道理,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也是“三分治,七分养”。我也经常讲,盐碱地改良百分之七十靠作物自身,作物生长起来后,植株本身可以吸收盐分,以降低土壤盐分。强大的根系可以分泌有机酸,以调理修复土壤。而百分之三十才靠我们技术手段,因为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比较高,作物幼苗期耐盐渍能力弱,就像婴幼儿一样很娇弱,加上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又是返盐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釆用技术手段去充分呵护它,预防它僵苗、死苗。一直呵护到它成长起来了,即使有点盐碱,作物自身也有了一定的抵抗能力。讲到这里,我想起一则故事:战国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都以为我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治未病”是中医的健康观,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治服瘟疫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而盐碱地治理,与中医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现实中,种植户们却往往重在治,轻在防。从这些年来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泛滥,也能充分说明这一问题。在盐碱地改良服务过程中,从新疆到内地,我发现许许多多的种植户,针对盐碱地改良,重视治理,忽视预防。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盲目性改良。有些种植户甚至连什么是碱土、什么是盐土都分辨不清楚,不了解土壤盐分的组成,迷信所谓什么专家专利,轻信所谓什么神奇秘方,结果是钱没有少投资,效果却不理想,从我国大片大片撂荒的盐碱地上,每年不断地重复上演着这一现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年,我们丰达盐碱地改良研究所,经过不断的试验、示范、探索,终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盐碱地改良方案,简单地说就是一降二防三提高,一降即降低土壤的含盐量,解决作物不出苗、出苗率低、僵苗、死苗等难题。这一步非常关键,如果这一步解决不了,你下一步将没法进行;二防即防止盐碱回返,这一步也很重要,如果这一步做不到位,即使改良好的盐碱地,随着不断地返盐,过不了多久,还会变成盐碱地,致使你盐碱地改良周期长,见效慢,综合投资成本加大。三提即提高产量,解决盐碱地当年产量低这一问题。唤醒沉睡的盐碱地,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