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的产生及发展脉络,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均认为,中国医学的起源是很早的,以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帝创医药为始。之后,随着远古人类医疗活动与经验的积累,到了殷商时期,“巫医”的治病方法和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厌胜、祈禳、禁咒等法术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驱除病蛊。
这从甲骨文的卜辞内容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同一时期,巫医们在医疗方面不但懂得使用药物(如艾条)来治疗,而且还知道用鱼的“行水”特性来化散瘀血,用枣的药性来治疗疟疾等。对腹内寄生虫病和蛀齿等一些病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及简单的治疗方法。
可以肯定的说,道教医学的历史源头远可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的原始宗教形态——“巫术”。巫术医学正是原始社会巫术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它是中国传统医学早期发展的一个历史形态。
“巫”,今人受形而上学的影响和束缚,将其简单的视为“迷信”活动。早期的“巫”,其实是“巫”与“术”的通称。他们是上古时期代表天神与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但传达上天的意志,还代表封建社会向上天祭祀及祷祝等重大活动。
关于巫与术、巫与医,在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很多,如“有神巫……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我国古代的“巫”,主要分官巫和民巫两大系统。官巫(夏、商、周三代时称小宗伯或大宗伯)验测国运,预卜战争,司掌宫廷祭祀,记辑王言,编纂史册。而民巫则为百姓行禳、求福、驱邪免灾以及治病疗疾等。
众所周知,殷商时期,原始社会的鬼神信仰、天神崇拜十分盛行,所谓的“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凡遇事都要请巫师通过卜筮、祭祀,向天神和上帝(指玉皇大帝)乞求福佑。如有疾患,不论大小均要开占问卜,只不过规格不同而已。小病用占筮,中病用龟卜,大病用御祭,根据病厄的轻重缓急选择进行。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医学的产生,是在远古人类进行医疗活动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经验积累逐步形成的,但在我国原始社会里,由于医药水平还很低下,许多疾病不能医治,许多病因无法解释,最初知识形态的医药知识在很长时期内是和原始宗教形态——巫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正如《古今医统》所说:“以巫而替医,故名巫医也。”
“巫师”,今人不解其意,多以贬之。原因是对中华古代文明认识上的不足及受形而上学的影响和束缚所造成的。其实,“巫师”在我国历史上不但相延时期长,而且对社会的诸多方面还都产生过积极、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这一文化现象,是深深扎根于中华土壤之中的,虽然未被现实所正视,但它的这一历史价值却是弥足珍贵的。相信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对中华古代文明的感召与回归,这一特“术”文化,必将得到时人的重新认识及尊重。
关于古代社会的“巫师”及其历史贡献,笔者想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略论之,以斑窥豹。
1“巫师”,在远古时期被称为小宗伯或大宗伯。
他们作为上天和人世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上为统治者服务以祭祀天地神灵、社稷、宗庙;下为百姓治病疗疾、导人向善”的职责存在,并推动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维护着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
2、作为记录国家大事、文书司案。
通过观察天象变化,预测吉凶祸福以及战事,指导农牧生活、生产等。这在甲骨文中都能很清楚地看到。
3、“言辞、歌舞以悦神”。
“言辞”,即通过文书词赋这一特定程式,向上天申明祈祷和忏悔之意;“歌舞以悦神”,歌和舞,是远古时期巫师在祭祀中特定的一种歌诵、蹈拜仪式,以期取悦于神灵,降福于人间。这一言辞和歌舞传统,为之后发展中的音乐、歌舞以及诗词(指美学、神韵)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4、巫师“符咒”的创造者
他们通过这一神学教义,推动并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与演变,特别是在“书画”艺术等领域的“灵感”与“创作”上,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5、巫师善于通过“术”来阐释教义
如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就是通过他们用药、禁咒等方式、方法,使百姓精神释然、身体上获得健康的。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远古时期,都是通过巫师的行为及作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心灵安抚,治疗疾病及心理疏导的”。
“巫医”即是巫师在行医时的别称,在古代“巫”与“医”是没有严格区分的,他们都是通过“术”来治病疗疾,济世利人的。今人为了区分其性质,才勉强把古代属于宗教层面的称巫师,属治病方面的称巫医。两者之间,实谓同出而异名,是二位一体的。
关于巫师、巫医和人类发展及创造的关系,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说:“肯定没有人比野蛮人的巫师具有更强烈追求真理动机……作为总体来看,当初出现由这类人组成的阶层,确曾对人类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好处。他们不仅是内外科医生的直接前辈,也是自然科学各个分支的科学家和发明的直接前辈。正是他们开始了那以后时代由其后继者们创造出如此辉煌而有益的工作”。
古代巫与医的结合,是早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道教医学在其形成、发展中,更是直接继承、吸收了古巫医的各种方法、方术。故原始的巫术、神仙方术是传统医学和道教产生的共同渊源,这一种文化是上下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产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内培训部)年上半年招生简章
中国中医科学院于年成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为中医学的最高学府。依靠优秀的科研、教学、医疗服务,60年来在中医医学界遥遥领先、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因青蒿素等抗疟药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中医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科技界为之振奋。
年,同时也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成立40周年。年,中心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创办,以“面向世界普及中医知识”为宗旨,为贯彻世界卫生组织的“完善针灸培训方法,为世界各国医生提供培训”任务而努力。年,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得天独厚的优秀资源,成立了国内培训部,面向国内开展更高、更深层次的培训项目,40多年来为国内外培养了数万名中医针灸、推拿、美容等实用人才,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以及保护人体健康,中医药法于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医药法提出:“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合格后,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将会有更多中医药业余人员步入正轨。国内培训部聘请数十位中医针灸界著名针灸专家讲授临床经验,专家们均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四十年以上,知识渊博,技艺精湛,闻名中外。通过学习,学员的医术均会显著提高,为今后顺利通过“确有专长考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上半年中心将继续举办各种培训班:
全国实用针灸、推拿(初级)培训班
03月10日—03月20日05月02日—05月12日
学费:元
中医针灸疗效得到全世界患者认可,针灸这一为人类健康做出特殊贡献的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