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国古代四大地方医学群体旴江医学六
TUhjnbcbe - 2020/12/7 1:23:00

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

元时期,旴江流域儒学发达,理学兴盛,元曲杂剧异彩纷呈,史学宏篇不绝,为中国文化兴盛之流域,文化和医学保持了宋朝以来的发展优势,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府崇儒重医,旴江流域各路、辇川县皆设立有医学学校,医学教育兴达,名儒、名医叠出,涌现出元代理学三大家之一的吴澄、元儒和元诗四大家及古文二大家之一的虞集、元诗四大家之揭傒斯和范椁、理学及医学家杜本、地理学大家朱思本、文学家和理学家刘壎、医学教授危亦林和严寿逸、建昌太守沙图穆苏等学养深厚的儒医相通大家,由此促进了旴江医学的更大发展。

儒而通医,大家辈出

旴江流域,三面环众山,一面临鄱水,封闭中又不失开放,旴江上下,长山大谷奇秀清幽,平畴沃土鱼米富饶,气候温而雨水沛,少兵争而多农事,祥和且富足,实为耕犊之乐土、人才之渊薮,是儒学和医学的最佳温床。虽有宋末元初的战乱,但旴江流域的儒学及医学仍承未发展之势不衰,儒医相通大家层出,撰有医籍27种,亦谱写了一幅鸿儒叠出、儒医星驰的群芳谱。

1

以儒通医大家

理学家、教育家吴澄,博学广识,以儒通医,曾为建昌医学教授严寿逸《医说》、建昌太守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名医姚宜仲《脉诊指要》及名医熊景先《伤寒生意》作序,为医学正余明可的药室撰写《麓泉记》纪之,为著名医药家侯逢丙撰写墓志铭。

史学家、文学家揭傒斯,以儒通医,平生痛恨巫医害人,因而,揭氏与诸多名医交往甚密,敬佩家乡名医徐倓之德之术,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倓治学施医救民之事迹赠予旴江名医汤伯高,盛赞:“使世之医皆徐倓、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理学家、医学家杜本,博学善文,以儒通医,杜本几度辞官隐居家乡及紧邻旴江流域的福建武夷山,本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志,行医乡里,在往来家乡与武夷山的隐居中撰写了我国刊行最早的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及理学专著《四经表义》等,传播理学及医学,前往求学者甚众。

名儒徐倓,号若虚,以儒通医,十五岁中进士,不意仕途而归乡行医,但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名儒范椁,清江人,以儒通医药,好医药,晚年归隐家乡,效法道家“清静无为”,专事养花种药,驯种野生药用植物,范氏有诗云:“田园虽尚远,未肯效凄凉。药就篱成蔓,花因径作行。”

2

医儒相通大家

名医严寿逸,儒而善医,早年为医学生员,“以能医称于乡”,吴澄曾勉励其“益治其业”,严氏上祖张仲景下宗刘守真、张子和,医术精进;“京师之人,无贵贱贫富,闻君名者,凡有疾无不迎候,举药辄效”,以医名京都。

名医姚宜仲,三世业医,儒而善医,精脉理,撰有《脉诊指要》及增补《断病提纲》,理学家吴澄特为之作序。

医学教授危亦林,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五世为医,任南丰州医学教授,传承家学,又从江东清习疮肿科及喉科,精骨伤、针灸、喉、眼、外、内、妇、儿科,撰成我国第一部标明”科”字的喻的临床分科系统详明的医籍——《世医得效方》

名医王元直,五世业医,儒而善医,曾游京师,求诊者甚众,随试辄效,太医院官与诸公贵人咸礼敬之。

名医*大昭,儒而善医,撰有《保婴玉鉴》四卷、《伤寒总要》三卷、《集验良方》六卷,《脉法》三卷。

名医范文儒,儒而善医,擅冶痔疮,其法是“先攻之以毒药,去怒肉,然后养之以善药,长新肉”,理学家吴澄赞“其方秘,其术奇,而能者鲜也。”

3

儒释道医相通大家

抚州梅山高僧释法琳,约仁宗时在世,自幼出家,融儒于佛,广参博访,精医道,常自制药丸济人而获金以修建殿堂,因颇有功德而奉诏任抚州梅山广济禅寺住持,获赐“佛慈普济妙慧禅师”之号。

金溪疏山寺高僧释东明,由儒悟禅,善诗,精通医术,于至正年间任疏山寺住持,治病救人,活人无数,由此寺院香火更盛,庙宇新建豪华。

崇仁青云乡祈真观高道邓自然,融儒于道,精擅医药,善治风疾,“能愈数十年不愈之疾”。

新建西山净明道旌阳公(许逊)二传高道刘玉、三传*元吉、四传徐慧、五传赵宜真,遵祖师许逊之旨,融儒于道,精擅医药,以医弘道,救民疾苦;净明道,系由葛氏灵宝派分衍而成,净明道之重要典籍《挣明忠孝全书》,是书既融儒家理学心性修养又承道教性命修炼传统,不仅传播道义亦有益于身心养护及健身防病。

高道刘玉,承旌阳公(许逊)道义创建新建西山净明道,为净明道旌阳公二传,融儒于道,重新阐述道义,使许逊忠孝之道具有理学色彩,纯洁净明道的忠孝为真忠至孝,以之作为修持净明道的最高理想,以医弘道,济世行善,传度弟子余人,撰有《净明秘旨》。

......

儒医特色与创新

旴江流域,文化之邦,儒释道昌,崇儒尚医,儒医辈出,传承不绝,著述沛然,学说纷呈,特色鲜明,创新不断,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大发展。

1

尊儒尚医,传承多元

旴江流域,自古世医绵延,源于医门传承多元,既重家传亦重师授和私淑或三者兼而重之,加之元*府专门设有“医户”户籍,鼓励人们以医药为业,世守其学,有利于医药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由此医学得以世代相袭。譬如,临川席松隐之席氏医门,上承高祖父席弘之学,下传子孙直至明代,医门传衍十二代,传承久远。

1.家传

临川席松隐,五世儒医,传承高祖父席弘(又名席横,宋代著名针灸学家)之学,坚守家学,精擅针灸,将祖上家书《席横家针灸书》传与后嗣,绵延不绝,元传六代(席松隐一席云谷一席素轩一席雪轩一席秋轩一席顺轩),宋元至明席氏医门传承十二代,迄清未仍有后裔席瑾传承家学。由于席松隐的传承,后世方有《席弘赋》《广爱书》《神应经》等席氏医门针灸名著的问世和传播,且《席弘赋》《神应经》明时己远传国外,私淑者众,流传绵远,举世闻名。

乐安王元直,医传五世,传承家学,偶而精医,以医名世,曾游学京师,求诊者众,随试辄效,因医术精湛受到医院医官礼敬

崇仁熊景先,出身儒医世家,传承家学,善医,精擅脉理,将家传及自己的秘验效方撰成《伤寒生意》,惠及社会,拯救生灵。

南城姚宜仲,医传三世,儒而善医,医术益精,尤善诊脉。撰有《诊脉指要》及增补《断病提纲》,理学家吴澄特为之作序。

2.师授

临川范叔清,专业喉科,收南丰危亦林为徒,传咽喉口齿科。嗣后,范氏之徒危亦林及时总结老师有关咽喉病的经验并且撰成《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专卷,提出“秘传咽喉科一干八种喉风证”新说,发前人所未发,开咽喉病症以风命名之先河;危氏又出任南丰州医学教授,教授医学,授课传业,使旴江喉科代有传人。

新建刘玉,儒而悟道,医道相通,承旌阳公许逊道义,创建新建西山净明道,以医弘道,传度弟子余人。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系著名道教灵宝派分衍,灵宝派和净明道皆医道兼重,秉济世救人为道义,以医弘道;由于刘玉的创教和弘法,净明道广播寰宇,如今遍布世界的万寿宫即是挣明道的道庭及华人聚集的会所。可见,净明道济世救人,弘扬中医千百年。

3.私淑

临川范叔清,私淑葛洪及同里先贤席弘、际自明,专业喉科,擅治咽喉口齿疾病,是我国有史籍记载的第一位喉科医家,亦为旴江喉科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范氏收危亦林为徒,危亦林总结其师和前人经验及家学,撰成我国最早的喉科专卷《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师徒注重传承,使旴江喉科经验流传后世,历久不衰。

南城严寿逸,崇尚医学,儒而通医,治学不辍,私淑张仲景、刘守真、张子和之学,医术精选;以医名京都,曾任医学教授,从其学者众。

金溪邓元彪,儒而好医,一生求学不怠,私淑堵家,读书破万卷,搜汇古医经数十年,撰成《医书集成》三十余卷。

4.家传师授私淑并重

南丰州医学教授危亦林,传承高祖父危云仙之学,家传五世(危云仙一危子美一危碧崖一危熙载一危亦林),儒而善医,坚守家学(内、骨伤、妇、儿、眼科),并且根据自己医学之不足,又师江东山、范叔清习疮肿及咽喉口齿科,并且私淑末代旴江医学家席弘、陈自明之学。危氏家传、师授及私淑相结合,因而得以医道精进,终成学问全面的医学大家。此外,危亦林又将家学、师学及其他名家经验汇集而撰成《世医得效方》,是书远传海内外,书中所载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技术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光大了家学及中国医学。

丰城徐倓,以儒通医,精擅医学,勤奋好学,求学多元,既私淑又拜师,求学不辍历数十年,终成大家。

2

发明创新,引领后世

旴江医学,善于传承和创新,新说纷呈,创造了诸多新论、新法、新术,为我国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医*管理创新

旴江流域地方*府极其重视医学,大力推行医药新*,不仅设有“医户”户籍。而且建立了有史以来最为完备的医疗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以加强医药和医学的管理及人才的培养。地方*府的医*创新管理,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发展和传播。

2.病因学说创新

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的时疫、集病说、集证说等节中,创造性的提出疫病的流行是因为六气愆和、饮食劳役、瘴疠之气所致,疫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这些观点对于后世吴又可“戾气”学说的产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危氏在疫病的认识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对疫病的病因”流行特点、预防措施及证治分类的提出早于明末吴又可《瘟疫论》余年。

3.诊断创新

杜本增订《敖氏伤寒金镜录》,开温病“辨舌用药”之先河。将敖继翁《金镜录》原书中12舌苔图增为36图,以外感温热病为核心,明析伤寒温热外感病的传变,细论广义伤寒补《伤寒论》之未逮;从火热辨舌苔补河间火热论之缺遗,形成了系统的临床“辨舌用药”体系。是书,辨舌施治,有证有论,有法有方,论从舌出,辨析严谨,为舌诊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刊行最早的舌诊专著,标志着外感病舌诊法的形成,促进了后世舌诊学的发展,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4.麻醉术创新

危亦林发微创新,研创了适宜临床的新麻醉处方和麻醉方法。危氏在《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八?正骨兼金镞科》中专列有“用麻药法”,记载了手术的麻醉过程。危氏研创的“草乌散”是世界现存有记载的最早的麻醉剂,其手术麻醉原则与现代麻醉术的原理基本相吻合。危氏的手术施麻经验,对后世麻醉术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灸疗创新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灸疗方面发微创新,施灸善用奇穴,施灸善治实证和热证,突破了前人“热证禁灸”的禁区。《世医得效方》是一部论治灸法较多的方书,全书灸治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各科有50余种病症。危氏所用奇穴,施灸部位处,列穴名70多个,井记载了“臣觉”“手逆”治狂痫,“天凭”治狂痫及卒中等新发现的奇穴,为他书所未载。危氏的特色灸法,沿用至今,对临床仍然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6.药物配伍创新

危亦林勇于实践,敢与创新,临床用药突破了十九畏药物不能并用的禁区。药物十九畏歌诀,最早见于宋代陈衍《宝庆本草折衷》,危氏通过实践认为十九畏药物井不尽相畏,是可以并用的,而且用的恰当亦能发挥较好的疗效。

7.方剂创新

旴江医家,广搜名方,善创新方,所撰方书中载方宏富,馈惠后人。如危亦林《世医得效方》20卷、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15卷、徐倓《易简归一》数十卷、游东之《集验良方》6卷、葛雍《刘河间直格论方》3卷、*大昭《集验良方》6卷、赵宜真《仙传外科秘方》11卷,其中以危亦林、沙图穆苏研创的新方影响最为深远。

8.正骨创新

危亦林首设《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八.?正骨兼金镞科》正骨科专卷,研创了许多正骨方法,使正骨科成为独立的学科,为后世正骨科学的发展莫定了牢固的基础。危亦林研创有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牵引反向复位法治疗踝部骨折脱位。现今骨科临床施行的踝部骨折脱位复位法,仍是由危氏法发展而来。此外,危氏还研创有杵撑法和架梯法治疗胧骨头脱臼及悬吊法治疗髋关节前脱位,现今骨科临床施行的立位杠杆整复法和髋关节前脱位复位法亦是由危氏之法发展而来。

9.外科创新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八?正骨兼金镞科》中记载了不少研创的外伤手术法及刀、剪、钳、凿、针等手术器械及缝合线。危氏主张对开放性骨折、肚肠皮肉破损等施行手术治疗。危氏对外伤疾病施行的手术方法、步骤及过程,是比较科学可行的,已经达到了11世纪的最高水平。

10.眼科创新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六?眼科》专列八廓一节,首创八廓图,完善了八廓学说。宋代葆光道人有八廓之说,但既无图又无定位,未配有八卦与八位,因此无法确定八廓的具体部位。危亦林则根据家传和自己的实践,为八廓配上了八卦与八位,充实了八廓眼病的病因和病症。危氏的八廓配位,清晰的阐明了八廓学说,有利于指导眼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促进了后世八廓学说的发展。

此外,危氏发微创新,将眼科疾病分为七十二症,每症均列出治疗专方,便于临证辨治施用,而且列有洗药、点药、贴药、掐鼻药、针灸等丰富而颇具特色的眼科外治法,这对后世眼科外治法和针灸疗法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1.喉科创新

危亦林首设《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喉科专卷,创立“喉风十八证”新论,标志着危亦林成为“中国第一位喉科学家”。危氏辨治喉病,首论针治,次论药治,针药结合,重视体针以及咽喉口腔的局部针刺(喉针)、用药(喉药)或小竹管吹药(喉枪)等特色治疗,此实为中医喉科“喉针”流派及喉针、喉药、喉枪应用之肇始,受到后世的推祟和沿用。

12.制药创新

元代,旴江流域建昌和樟树药业保持宋代“官药经营”“设肆制药”之势,在药材和中成药制备及药市经营等方面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旴江流域建昌和樟树药业研创的独特制药技术和风格,为后世所遵从,沿袭至今,已远传东南亚诸国。

元朝旴江流域儒医叠出,涌现出50余名学养深厚的儒医大家,学说纷呈,创新层出,著书蔚然,济世活人,代有传承,流传域外,谱写出一幅璀璨的“儒人达医”的群芳谱,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大发展

旴江医学在元代的发展——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谢强《旴江医学史考》

编排|廖秀秀

责任编辑|任春红

投稿邮箱|jzxmtgzs

.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古代四大地方医学群体旴江医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