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古代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所以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
因此,我国古代就出现不少医术精湛的女名医。她们医德高尚、医技精湛、救死扶伤为民除病,受到了后人的敬仰和称道。
渌水亭杂识: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
欢迎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来聊聊看哪场对决最受期待吧!
中国古代十大女名医有义妁、鲍姑、张小娘子、谈允贤、曾懿、淳于衍、胡愔、邢氏、蒋氏、方氏,她们都具有出色的医术。
西汉
义妁
远在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古河东人(今山西省夏县和盐湖区交界的涑水河畔),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著名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後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後,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几天之後,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
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征入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她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的第一位。
晋朝
鲍姑
晋朝,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後备急方》等医学名著。
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施惠於民,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於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後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鲍姑死後,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她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宋朝
张小娘子
张小娘子,河南开封人,宋朝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她的医术既非祖传,也不是随夫行医所得,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胡人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癰疽异方》。
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癰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於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由于张小娘子使用的是胡人在大漠秘传的医术,所以后人亦以尊称之。她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明朝
谈允贤
明朝女医谈允贤,江苏无锡人,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祖母也对医药十分精通。谈允贤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婚後不久,她得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於治好了病。
不久,她祖母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在封建社会里,一些闺阁千金和富豪眷属,生了妇科之病,由於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羞於请男医诊治,因而常常贻误病情。谈允贤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女性患者纷纷前往。
後来,谈允贤成了当地专治妇科病的女医。50岁时,谈允贤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女医杂言》,传给後人。她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清朝
曾懿
曾懿,又叫伯渊,是四川华阳人。她生於清朝道光十七年,相称於公元年。当时正处在平易近族危急空前主要,而变革的呼声日益飞腾的期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懿接管了进化论和改善主义思惟。她以为国家要闹热的话,必需家庭"保康强",国家"强种族",而行医正合此道。以是曾懿在医人医国的思惟引导下,穷究医理,著书立说,对中国医药奇迹作出了贡献。
曾懿的思惟和学识主要反映在她的著作《古欢室丛书》中。这部丛书由《女学篇》、《医学篇》、《诗词篇》三个首要部分组成。而评论争吵医学的主若是《医学篇》这本书。该誊写成於光绪三十二年,相称於公元年。当时曾懿已经54岁了。《医学篇》一共有两册,是木刻本。上册共4卷。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下册也有4卷。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
曾懿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有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引导方转危为安。是以,她很是崇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处所都授与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经由39年的吃苦研讨,曾懿对伤寒和温病的病证及其治法有了很是深刻的领会,以是选了些英华写了下来,这就成了《医学篇》的首要内容。
曾懿每每自己配制方药,用药猴岛很是精当,配合很是奇妙,有的照样亲自经验过。比如她32岁时,曾得了阴症喉痹,猴岛很是伤害,她将上桂心、炮姜、甘草各1.5克,放入茶碗中,用开水突入,又将有药的茶碗隔水蒸後,将茶碗中的药含上一口,逐渐嚥下,总算脱离了伤害。之後她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不少病人。
曾懿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她在院北某地听到一个士兵说,以前他从*到一个地方,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数日,他到一个集市游荡,走得口渴,又没有茶水可买。只见一个小贩,用一大锅煮鸡十几只现卖、这个士兵实在口渴得厉害,就与小贩协商,买了点锅中鸡汁饮以解渴。不料这鸡汁又浓又鲜,食下即到了下焦,不像从前饮水进食,往往阻於上焦而不入。於是,此兵就连买几大碗鸡汁饮服。以後他常用鸡汤煮粥作为主要饮食,胃膈渐开,毛病也慢慢好了。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曾懿听了以後,用心记住,以後凡遇到这类噎膈症,她就用浓鸡汁,略加姜汁治之,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懿生活在晚清,时西风东渐,不少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尚不认识,一味反对。然曾懿却能广收博采,加以利用。她常告诉病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还要加强「运动使血烙(脉)流通」等,尤其是对妇女,她认为「昔者女人,幽囚深闺之中,不能散闷於外,非但中怀郁结不舒,即空气亦不流通,多病之由,职是故也」。可见,曾懿的思想是较为进步的。
西汉
淳于衍
淳于衍是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其天资聪慧,在民间行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精於切脉,通晓医药,有人甚至称她是「女中扁鹊」。不过这个本来可以名垂千古的女御医,却因为利欲熏心而丧失了医德,最终成为在中国御医史上一个让人唾弃的医生。
汉宣帝皇后许平君怀孕,许平君将要分娩时有病。淳于衍,是大将*霍光的夫人所欢喜的人,她时常入宫为皇后看病。淳于衍的丈夫赏是掖庭户卫,赏让其淳于衍,请求霍夫人,把他调到安池监去。淳于衍就直言拜上霍夫人。
霍夫人由此生心,叫左右回避,神秘地对淳于衍说:「你有事相求於我,我也有事相求於你,可以吗?」淳于衍说:「夫人的话,对我有什麼不好说的!」霍夫人说:「霍大将*极爱小女霍成君,想让她成为贵人,此事就只有麻烦你了。」淳于衍说:「如何动手呢?」霍夫人说:「妇女生育大事,九死一生,今日皇后正要分娩,可乘机下毒药死,这样成君就可以当皇后了。如果事成,你我姊妹富贵同享。」淳于衍说:「药很多,且医生要先尝,那怎好下手呢?」霍夫人说:「这就看大你的本事了。霍将*是摄*天下,谁敢说个不字。缓急相护,只怕你不愿鼎力相助罢了!」淳于衍沉思之後说:「愿意尽力。」就捣附子药,带入长定宫。
许平君分娩後,淳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送许平君饮服,不多久许平君说:「我头晕脑胀得厉害!药中不会有毒吧?」淳于衍说:「没有。」许平君更加气促,很快就死去了。
淳于衍出宫,向霍夫人回报,霍夫人对她表示慰劳,但未敢进行重谢。後来有人控告诸医对皇后的护理失职,都逮捕入狱,要他们交代罪行。霍夫人十分害怕,就将详情告诉霍光,并对霍光说:「事情已经到了这等地步,就不要让法吏拷问淳于衍了!」霍光不胜惊愕,默然不应,其後奏明汉宣帝,签署对淳于衍免予问罪之令。
唐朝
胡愔
胡愔,号见素子,又称见素女或见素女子,居太白山(位於陕西郡县南)。据胡愔撰《*庭内景五藏六腑补泻图序》,後题大中二年戊辰岁(公元八四八年)述,则胡愔为晚唐人。
胡愔的著作,《唐志》著录《*庭内景经》一卷。宋《崇文总目》医书类著录《*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道书类著录《*庭外景图》一卷,均为女子胡愔撰。《总目》又著录《*庭内景图》一卷,余锡鬯云:「《唐志》、《通志》并作胡愔撰,考医书类三有《*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一卷,亦胡愔所撰,或是一书」,但《宋志》著录胡愔撰《*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又有《*庭内景图》一卷,似为二本书,或同一著作的两种抄本。《宋志》著录胡愔的著作还有:《*庭外景图》一卷、《补泻内景方》三卷。又,见素子《洞仙传》十卷,此见素子疑为另一人。
今所见胡愔的著作有:《*庭内景五藏六府图》一卷,收入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卷五十四;《*庭内景五藏六腑图说》一卷,见收於《道书全集》;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国字号还收有《*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一卷。
《*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与《*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二著,论旨相同,但文字互有出入。二篇前均有序文,大意相契,亦略有文字差异。前本先後言肺、心、肝、脾、胆诸脏,分析各脏的次第为:一、图说,明某脏之生理解剖位置、形状、重量、功能等,二、修养法,言以气、津、思等方式调和各脏;三、相病法,诊断脏腑病症;四、治病方,对症下药,各有处方;五、吐纳法,以气调理肝、脾、肾、胆四脏,六、忌食法,分时节禁忌食物,如肾病「十月勿食椒」等;七,导引法,劳动肢体,旨在活动筋脉,去诸脏积聚风邪之气。
《*庭经》是道教养生学的基本经典,南北朝时已具广泛的影响。但因《*庭经》行文隐晦,所以南北朝只在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上层士人中流传。唐初,梁丘子白履忠首注《*庭》,对《*庭》养生学的普及,有一定的影响。但白履忠之注,仍依《*庭》次第,虽有些名辞诠释,但仍难免滞涩。有唐一代,《*庭》学日益昌盛,诸说滋起,胡愔《补泻图序》云:
诸氏纂修,异端斯起,遂使後学之辈,罕得其门。差之毫釐,谬逾千里。所谓异端,大概是指从神秘主义角度解释《*庭》之义。
胡愔堪称晚唐独树一帜的《*庭》学专家,她研究《*庭经》的主要特点,是涤除其中神秘的因素,纯粹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清晰明白,不杂繁术。其道可学而得,其术可修而就。凡研究《*庭经》及道教养生术者,不可忽略。因其著多言医道,非笔者所善,不敢妄说是非,且存而不论。
宋朝
邢氏
在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八中,记载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女医邢氏。她是南宋绍熙年间人,当时的阁门官韩平原要出差,邀请她来为自己诊脉,看自己的身体能否顺利地完成这次旅行。邢氏诊脉後,认为他的身体并没有什麼大问题,但需要担忧的是他夫人的身体。果然不出邢氏所料,几个月後,韩妻就病故了。
当时还有一个叫朱胜非的丞相,他的儿媳妇病了,也邀请邢氏来为其诊治。邢氏看过以後,说这是小病,不吃药也会好的,但她却不能怀孕,一旦怀孕将必死无疑。全家人都不相信,认为邢氏危言耸听,毫无根据。可後来的情况却如邢氏所言,这女子怀孕後不久也病故了。周密评价邢氏说:「余谓古今名医多矣,未有察夫脉而知妻死,未孕而知产亡者。呜呼,神矣哉!」
明朝
蒋氏和方氏
明朝安徽休宁人。蒋氏是婆,方氏是媳。婆媳二人,继承家学,专业儿科。凡急慢惊风、癫痫、疳疾,经她们治疗,无不著手成春。人们称赞她们是神医国手。
这古代的十位女名医,
看过后是不是感觉长姿势了呢?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谬误欢迎赐教。
整编:众推风云榜——大男孩寅申
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