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金为丝,
妙手编结,
嵌玉綴翠,
是为一绝。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宫毯、京绣并称为“燕京八绝”。
两千多年来,花丝镶嵌工艺一直为宫廷御用,极致柔软,极尽巧思,千变万化中挑战工艺极限。尊贵华丽,宫廷复古,精雕巧琢下成就臻美神话。
作为“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虽然并未获得像景泰蓝、玉雕、牙雕那样的知名度,却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这门手艺最早可追溯至战国两汉时期的“金银错”,这是一种将金银丝嵌入青铜器的贵族手工艺,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可以将金子抽得像头发丝那么细。
花丝银镀金乌纱翼善冠
当青铜器走下了神坛,金银器开始跃上舞台。有唐一代是金银器的“*金时代”,灼灼其华的*金白银装点着梦幻般的繁华盛世,花丝镶嵌——这门细金工艺用来雕琢繁缛华丽的盛唐景象正得其所。
到了明代,宫廷的奢靡生活将花丝镶嵌技艺推向了登峰造极,在定陵出土的一件“金丝蟠龙翼善冠”是明代万历皇帝生前心爱之物,只有在出席盛大典礼时才使用。
花丝银镀金乌纱翼善冠
这顶皇冠由根0.2毫米的细金丝编织出“灯笼空儿”的花纹,薄如轻纱,精妙绝伦。两条金龙由金花丝堆垒而成,附于其后。
如此复杂的图案,由于工匠焊接时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竟然难以找到结头,整顶皇冠浑然天成,宛如天降神物。难怪万历皇帝即使入葬,也要把它带入陵寝,装在圆形木盒里,放在自己的头部北面,至死都视若珍宝。
清代时期,金丝镶嵌业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清代宫廷里的金银工艺、风格与明代不同,较深厚,以錾、嵌为主。如故宫珠宝馆陈列的“金枝玉叶”大盆景、“点翠花鸟”大挂屏、银质烧蓝“鹤鹿同春”等。至此,中国的金银工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鸦片战争后年鸦片战争以后,大量金银外流,许多贵重工艺品被掠夺出国。金银工艺因而停滞不前,使花丝镶嵌行业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况中。
辛亥革命以后,宫廷艺术开始流向民间。民间的金银店铺很多,当时的店铺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种工艺:花丝、实镶、錾花、烧蓝、点翠、制胎、蒙镶等工艺。
花丝镶嵌包含了“花丝”与“镶嵌”两种工艺:“花丝”是用金银做原料,拔成丝,编结成型;“镶嵌”是把金银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宝石嵌进去,制成装饰品。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其工艺复杂而且繁琐,花丝工艺基本技法用八个字来概括即为:掐、填、堆、垒、织、编、攒、焊。
这八种技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次序上的搭配。镶嵌工艺主要依附于花丝工艺,或言之花丝工艺也突出了镶嵌工艺。
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往往是多种工艺的结合,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首先要制成胎型,施以花丝、锼、錾等工艺,再经烧焊,制成半成品,然后经过酸洗、烧蓝(涂以釉料)、镀金或镀银、压亮、镶嵌宝石等而成。
花丝镶嵌的产品第一类是首饰品类,包括手镯、项链、耳坠、胸针、吊坠、袖扣、领带卡、领花等。
第二类是陈列晶类,主要是室内装饰物品,如小挂屏、花瓶、炉、熏、建筑、动物各种造型等。
累丝银镀金嵌松石盘
第三类是实用品类,以中小件产品为主,比如平镜、烟盒、烟灰缸、粉盒、糖罐、药盒、灯台、酒具、盖碗、牙签盒、小刀等。
花丝银镀金诰命夫人凤冠
花丝镶嵌是金与火的艺术,是古代皇家珍宝,也是它用最为精细的工艺,加上最为珍贵的宝石,将金银的美感推向了极致。
而作为一种曾经在皇宫中风光无限的极致奢华的传统手工艺,现在却面临着四下无传人的境地,越来越少的人了解这种辉煌一世的美丽。
年4月,花丝镶嵌工艺被列入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被建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丝镶嵌历经千百年的流传,
凝聚着汉族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