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神镜天使汤琪云病人的笑颜,是我前行的
TUhjnbcbe - 2025/2/28 17:48:00

中国江苏网3月5日南京讯(记者华诚通讯员薛冰艳)惊蜇时节,空气中已经有了春天浓得化不开的气息,三八国际妇女节就在眼前。

医院老年消化科的汤琪云教授像往常一样七医院,春节前,她收治的75岁的沈先生恢复良好,出院之前他还想再见见汤主任,他患的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可谓“罕见病中的罕见病”,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并且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小病灶大转移”。不幸中的万幸,他和家人慕名找到了医院汤琪云。传统的手术切除并不适合这名患者,经过MDT多学科诊疗,最终确定了“化疗+消化内镜下切除”的治疗手段。

两个疗程的化疗,病灶明显缩小,只有一公分,同时也没有往深层浸润,通过内镜手术以后,病灶清除得很干净。当天上午,沈先生和家人给汤琪云及其团队送上了锦旗,上书八个大字“神镜天使妙手回春”。她已是第N次接到病人家属送上的“嘉奖令”,但汤琪云依然很感动,并双手接过,连说了三个“谢谢”,并祝福沈先生早日康复。

“神镜天使”、“铁人”、“技高齐云、德厚如山”美称背后是病人以命相托的期待,牵维着小家庭或大家庭的幸福指数。她说,她所能做的,就是不敢辜负,不能辜负,也绝不辜负。要像一匹耐驮的马,负重前行,不负韶华,不负所托。

“从医是我一生中最庆幸的选择”

“做医生是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完全符合我的性格”,汤琪云教授是一个务实又有思想的人。属马的她,年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传染科医生。扎实忙碌的一线工作却让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她认为,随着将来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卫生习惯的改变,肝炎和结核病患者会越来越少,趁着年轻,应该去寻求更大、更高的的舞台,并愿意为此目标付出努力。

年,汤琪云教授的事业迎来一个华丽转身。她先后就职于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及消化科,并攻读医院王学浩院士门下普外科的博士研究生。

年,汤琪云教医院做访问学者时,就对神经内分泌肿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英国神经内分泌肿瘤权威专家书写的英文版《胃肠胰和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手册》后,她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她认为,欧美国家对这一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于亚洲十余年,而国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有必要将该书的理念介绍到东方,从该书流行病学、分类、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全面介绍给国内的同道,看到了国内这个领域与欧美的差距,也坚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坚定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一方向之后,汤琪云教授带领其团队为其付出巨大的努力。年12月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挂牌以来,病患通过消化、肿瘤、外科、介入、内分泌、病理、影像核医学科等7个及7个以上学科倾力合作对病情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目前已收治余例神经内分泌肿瘤病患。汤教授认为,如果把治病救人看作一场与病魔战斗的话,病人的意志、医生的医术和科室通力合作以及家属的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特别是让病人和家属对病情和治疗方案了然于胸,增强病人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的信心。在汤琪云教授这里,医院就诊的患者得到了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使得健康的列车重新驶向正轨。每一个病患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背后都隐藏了众多医师对这种罕见肿瘤的陌生,也导致了患者常常在得知规范化治疗方案后的追悔莫及。

有鉴于此,汤琪云教授一直致力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知识普及,她成立了多家分中心,多次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各相关科室医师对于这个罕见疾病的认识。此外,汤琪云教授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每年在医科大学的讲台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从不马虎。

她情系故里,不顾劳累,为了让患者少奔波、少花费,她利用假日为家乡父老诊治此类疾病,医院为她挂起了以“汤琪云”命名的工作室,汤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方热土养育了我,那里是我梦想起步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里,并尽所能回馈我的家乡。”。

“几十年磨一剑:内镜是我掌心的手术刀”

在南京医院肝胆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教授门下攻读普外科的博士研究生期间,汤琪云兼修消化外科与消化内科,与消化内镜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来很简单,当时做胃肠镜,强体力消耗连续三个月后,突然觉得顿悟了,自己的操作如同行云流水,不以为苦,反而有种享受的感觉,至此就爱上它了。”汤琪云口中的这份热爱有目共睹:不论是超声内镜还是放大精查,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还是小肠镜,汤琪云都操作得游刃有余,以至几乎所有“大场面”,同行觉得风险大、不敢触碰的“禁区”,到了她这里,都能“化险为夷”。

在娴熟的内镜技术加持下,面对“不可能”的挑战,汤琪云总是迎难而上。年2月,57岁的葛先生因食管长达13厘米的肿瘤到汤琪云教授的门诊就诊,医院除了外科手术切除食管别无他法,而外科手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极差,葛先生几经周折找到汤琪云求诊。经胃镜放大精查和碘染,病变范围为食管全周且长达13cm,靠近大血管,内镜手术的难度和危险系数极大,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极高。

望着患者期待的眼神,她胆大心细,以病人心愿为出发点,充分评估后决定进行内镜手术,以创新的“改良隧道法”完整剥离超长全周食管早癌,解决患者的问题。她细心、耐心、精准操作,终获成功,保全了食管结构,保护了患者消化道的完整性,完成内科医生无法触及的胸腔领域超长食管早癌的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据统计,30多年来,汤琪云内镜诊治逾10万患者,送她的锦旗上书“刀尖上的舞者”,的确,在汤琪云手中,消化内镜已从诊断工具逐渐成为“另一把手术刀”,从切除厚度精确到毫米的病灶到病变范围达十几厘米如食管全周早癌等的内镜手术,她从最初的四五个小时,到现在只需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就能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不仅出血少、创伤小,“一锅端”的切除方式也可彻底清除消化道早期肿瘤,堪称将内镜做到了极致。

“病人的笑颜:是我从医的内在驱动力”

汤琪云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一线临床医疗工作,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全面掌握消化内镜等多种技术。年门诊诊疗余人次,年内镜诊疗余例,其中复杂疑难内镜手术例以上。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4人。

近年来她主攻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多次获得患者赠送的锦旗及感谢信,解决了众多临床疑难复杂患者的病痛。同时,汤教授开创性地建立了江苏省首家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中心(落户医院)。

她牵头主译了我国第一本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英文参考书《胃肠胰和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受到业界广泛好评。目前已经诊治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余例,被多家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报道誉为“神镜天使”。

短短几年时间中,汤琪云教授在医院先后成立了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神经内分泌肿瘤专病病房及专病门诊。并多次召开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学习班,在我省培养了多名对该疾病感兴趣的临床医师,同时在患者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汤琪云教授在临床辛勤耕耘的同时,也不忘总结提高,近日,她刚为一名75岁的老人进行了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转化治疗。陆老在年12月因为吞咽困难到省人医门诊就诊,胃镜发现距门齿32cm有一处病灶,病理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经过两个疗程的化疗后,陆老的食管病灶有所缩小,年2月,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征求病人及家属的意愿后,汤教授为其进行了食管病灶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对汤琪云而言,时间就是最大的敌人。“就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站在手术台前或穿梭于病床间不知不觉就是一天,稍空一些,坐到办公桌前喝口水,习惯性拿起医科书或到电脑上查一些资料,等我回到家,我就累成了一滩泥,浑身瘫软在沙发上,什么也做不了了。”汤琪云这样形容她的一天。

那为什么还在坚持?“大概是追求完美、感受到被病人需要吧,病人来了,我就得给他们认真看,仔细看,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期待”。在外出会诊期间,曾有一位海安的病人给汤琪云留下了深刻印象。患者是一位高龄胃巨大间质瘤患者,汤琪云为其做了一场肿瘤内镜切除手术,一直做到晚上十一点,做完后她一直守着病人,直至第二天病情稳定了才离开。

“到了第二年复查时,这位老人得知复查结果一切都好的时候,她和丈夫给我深深鞠了一躬,我都没有反应过来,但那个情景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我很欣慰解决了患者的病痛”。她幽默诙谐地说“被病人需要的存在感”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的持久的动力,支撑着她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回望自己从医30多年的峥嵘岁月,汤教授感慨万千。她庆幸自己当年选择了医学,这是一份以挑战并战胜病魔为己任的工作,“每当看到患者病愈出院时开心的笑脸,是我最快乐的时刻。”那些在内镜室一站就是一整天的日子,那些夜里因为需要紧急抢医院的日子,那些在门诊与病人沟通忙得口干舌燥的日子,都有了最温柔的理由。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昔日誓言仍在她的耳畔。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一生去拼命,汤琪云教授选择医学事业,选择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相信梦想,相信努力的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镜天使汤琪云病人的笑颜,是我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