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一直从我们古代流传至今,经历了千年的发展,不断完善,而在古代,对联同时也是名人才子们的一种玩乐形式以及营生方式,古代很多的才子在读书时候都是一边帮人写对子营生,一边在读着书,而这种方式也成为了古代文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普遍形式,后来就发展出了,文人写对子互相赠送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像是我们现在的锦旗一样。
当年杜甫的茅草屋被一场秋风吹散,屋顶的茅草也被群童拿走,因此杜甫五十岁的高龄不得不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南下,这就来到了四川的奉节。他在沙头镇上选择了一个地方,开起了百草堂,他因为心系人民,店铺中的药材全部都是亲民的价格,没有一点的抬高,有的药材甚至他还有点亏本,但是这样的经营方式却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因为每天的购买量不小,所以他这这个店不光没有亏本,反而开始盈利,慢慢的清平的生活也算是恢复过来。
而在杜甫卖药的过程中,他总是听到来抓药的人体到一个名字:刘玉霍,或者有人叫的刘郎中。于是杜甫有一天就非常好奇的拉住一个来买药的人询问,这个刘郎中是什么人,这个人就和他说:”这个刘郎中世代都住在这里,他家族上是奉节有名的读书人,并且精通医术,他他们家世代从医,有一个祖训就是给老板姓看病不收一分钱,尤其是穷人,越穷就越要看,他们家经常解囊救济百姓。“
杜甫听完不禁赞叹,好一位善良的人,于是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两人见面交谈甚欢,都是性情中人也不放时非常的拘谨,而这个刘玉霍刘郎中也在就听闻过杜甫的大名,知道他来这里开了一个百草堂,一定不会坑人,于是他这里没有药材时候,就叫民众们去找杜甫抓药,这也就是为何杜甫这里经常有人说破刘郎中让他来抓点什么。杜甫听完不仅非常感激这位老人。
在杜甫来到这里的第一年春节,他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亲自送到了老人家中:阿斗过桥到蜀地,昭君出塞去异乡。横批就是:立起沉疴。当老人看到这幅对子后,大呼写得好,这对子将四味药材和一个前朝名将融合到了一起,着实巧妙,而老人看后不胜感激,邀请杜甫家人一块前来,设宴款待,一醉方休。大家有看出对联中的药材和武将分别是什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