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回的回目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说的是秦可卿病重,贾家日常走动的医生并不好,不能够诊断出具体病因。冯紫英听说后,将自家相熟之人张友士介绍给贾珍,令他为秦可卿看病。从回目看张友士是个“太医”。可实际原文却说他进京为儿子捐官,并非太医。这又是怎么回事?张友士背后有什么故事?下面聊聊。
(第十回)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么看来,竟是合该媳妇的病在他手里除灾亦未可知。我即刻差人拿我的名帖请去了。今日倘或天晚了不能来,明日想必一定来。况且冯紫英又即刻回家亲自去求他,务必叫他来瞧瞧。等这个张先生来瞧了再说罢。”
通过贾珍之口,介绍出张友士本是冯紫英的启蒙老师,家学渊源,不但学识渊博,更是医术精湛。碰巧进京给儿子捐官,所以暂时住在冯紫英家。这段话里有这么两个细节要注意。
第一,张友士学识渊博,儿子却要捐官,可见学问也没什么渊博的。更是教不好自己儿子,无奈才捐官。
第二,张友士投靠神威将军冯唐家,捐官无疑要靠冯家帮忙打点。冯家这方面人脉没有贾家强,所以冯紫英上门求贾珍帮忙。从林如海拜托贾政起复贾雨村,一说就成;赖大的儿子赖尚荣也是说捐官就捐官。表明贾家在官员任免方面有非常深的关系。
第三,秦可卿死后,贾珍想为贾蓉捐一个好看的官身,直接一千二百两银子买了个五品龙禁尉的实职。这个职位是要上班打卡的,并不是贾琏那种烂大街的同知。可见贾家在官场的关系,有多么的根深蒂固,手眼通天。这些人聚在一起,难免成为朝廷的顽疾,痼疾,亟需一个良医开个方子给治治。张友士其人或许背后有点牵出贾家最后抄家线索的嫌疑。
理清楚张友士身上的线索,再来说一下这个人。张友士有人认为他是“张有事”,解释他看出了秦可卿什么毛病却有意遮掩了。我觉得他不是遮掩了秦可卿的病,而是牵扯出贾家买官卖官不轨不法的线索。不排除此人会在贾家抄家时作为双面间谍一般的人物出场。那才是张有事!
其实,张友士这名字很明确说他是冯紫英介绍的能人。友指冯紫英,士指有本事的人。张友士也确实医术高明。秦可卿吃了他的药后确实没死。他说只要挺过冬天,到第二年春天就可大好了。秦可卿不但挺过了冬天,春天夏天都过去了。第二年秋天莫名其妙死了与生病无关。线索就是秦可卿葬礼期间昭儿奉命回来禀报林如海九月初三去世,秦可卿判词图画也是吊死天香楼。
张友士有能力治好秦可卿的病症,又对她的病症说的头头是道,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轻易放走。作为官场老人,贾家既然遇到奇人异士,当然不会错过,为皇帝举荐才能也是为人臣子与皇帝拉近关系的契机。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手里抓住一个有本事的医生,等于掌握了巨大的关系网。所以,当时还不是太医的张友士,不久后医院的医生了。
(第五十一回)宝玉道:“王太医来了给他多少?”婆子笑道:“王太医和张太医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大趸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这人新来了一次,须得给他一两银子去。”
晴雯生病,胡庸医来治病,顺便提到了贾家经常走动的王太医,还有一个张太医。联系前文显然这张友士被贾家医院有官品的坐堂医生,随之成为经常在贾家走动的太医。至于重姓的可能,《红楼梦》是小说,曹雪芹不至于那么懒,换个姓就那么难。
太医现在有个误解。认为给皇帝看病的叫太医。实则不对。皇帝看病的是御医。王太医是御医,正六品的官阶,张太医还不是御医,医院上班,给王公贵族看病的太医。应该也有七品左右的官身。如此,捐官的张友士不但为儿子乱了官,自己也凭本事混了个太医。至于第六回回目出现的张太医称呼,属于作者有意“前置”了张友士后来的职位。
再说回张友士,他给秦可卿开具的药方非常有意思,与其是给秦可卿更像是给贾家开的药方。此方名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严格来说未见高明。对秦可卿未必对症,却对贾家很对症。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登记后,贾家这些太上皇老臣们已经被边缘的厉害。贾家的实权都被剥夺了。贾家就像老迈的焦大一般愤愤不平。这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正好对症贾家,让他们消除火气,静静安养不要轻举妄动。可惜,贾家并没有听懂药方深意,最后参与不轨被抄了家。从药方看,张友士还真可能像上面推测的,是个双面间谍,为的是警告贾家,老老实实夹尾巴做人保平安。可惜,贾家不听,张友士最后很可能既能治病也能要命。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