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山西)第21批援喀医疗队留守队员专程前往总督府,医院分队全体队员接受喀麦隆总统的授勋仪式。第21批援医院分队7名队员集体被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授予了象征该国国家最高荣誉的“喀麦隆国家荣誉骑士勋章”。
喜讯忽至,归国后仍在隔离医院肝胆外科援非医生刘军廷感慨万千,回想起援非日子里的点点滴滴,从“我是中国医生,我骄傲!”到“希望祖国因我而骄傲”,多个日夜,刘军廷用行动践行了中国援外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誓言。
图为:手术现场
启程,前往时差7小时的地方
“军廷,现在需要一名擅长肝胆外科手术的医生援非,希望你可以考虑加入援外医疗队。”年6月,山西省卫健委应喀麦隆请求,临时要求负责第21批整建制派遣工医院选派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特别是精于腹腔镜手术的外科医生参加援非工作。
“好!”没有丝毫犹豫,刘军廷当即给出肯定答复。从事普通外科工作近20年,刘军廷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诊治,能独立完成各种相关腹腔镜手术,是当时院内援非的最佳人选。“可能出于医生的职业本能吧,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是我们走上医疗岗位时就许下的承诺。”回想起决定援非时的情景,刘军廷这样说。
当刘军廷把即将援非的消息告诉家人时,同样身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只说了一句:“放心去吧,家里一切有我。”而在老家运城的父母得知这一消息后,在电话中沉默许久,最终父亲也只是吩咐:“去了一定好好干,别给咱国家丢脸。”
同年7月,刘军廷与其他援非队员一起前往太原参加为期8个月的专业技能和语言培训。年3月26日,刘军廷随第21批援医院分队出征,在时差7小时的异国他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生涯。
那一刻,所有付出都值得
初到喀麦隆,闷热的天气、生活习惯的差异、相对落后的医疗环境都给医疗队队员带来不小的挑战。“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当地医护人员对我们专业技能的考验。”刘军廷坦言,“在喀麦隆时,中国医生身着的白大褂胸口位置都贴有五星红旗标志,时刻提醒我们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祖国,所以每次上手术台,我都告诉自己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在连续观摩当地医生完成3台手术后,刘军廷第一次在手术台上展示腹腔镜手术。炎热的天气,加上厚重的手术服,短短3个小时,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连面部戴的口罩都积满了汗水。当手术顺利完成后,医院参与现场观摩的10余名医生向他鞠躬致敬。
“当地已经开展腹腔镜手术,且很多医生有留学经历,理论水平高,但实操相对薄弱。”
从那以后,协助当地医生完成各种腹腔镜手术成为刘军廷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以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同行的认可与尊敬。
年4月底,援非刚刚一个月时,新生儿科请求刘军廷共同会诊一名出生仅18天,患有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的婴儿。由于出生后不能进食,患儿营养状况特别差,体质极为虚弱,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考虑到患儿能耐受手术几率小,手术风险高,持放弃治疗观念的医生居多。
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刘军廷力排众议,顶着巨大压力,再次请新生儿科、麻醉科参与会诊,经反复研讨,制定了一套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详细治疗方案,并申请亲自主刀,最终患儿成功得到救治。康复出院当日,患儿父母用生硬的汉语反复说着“谢谢您,了不起的中国医生!”在场同行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图为:刘军廷与外籍医护合影
来不及说一声“再见”
时间飞逝,年春节过后,刘军廷的援非工作接近尾声。2月21日,他所在科室为他举办了隆重的送别会,感谢他为医院小儿外科工作,特别是腹腔镜技术方面给予的帮助。那一刻,初次展示腹腔镜手术时的紧张忐忑、晚上加班进行急诊手术的疲惫、手术成功后的喜悦……那些难忘的经历全部涌上刘军廷心头,变得无比珍贵。
然而,就在刘军廷回国前夕,哥哥的一通电话让他顿时无措,“父亲突发脑溢血,医院已下发病危通知书。”刘军廷又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援非一年时间里,6岁儿子肺炎住院他无法照顾,妻子生病他无法陪伴,本想回来后好好弥补家人,但父亲突然辞世,他甚至无法在床前最后一次尽孝。
“都知道医生忙,但或许只有医生家属才能真正切身体会到。”回想起那段过往,刘军廷红了眼眶,“援非前一直想回老家看看,但准备工作很多,父亲安慰我,援非回来再去看他吧,结果成了一辈子的遗憾。”
虽然面临家庭变故,但在喀麦隆最后的日子里,刘军廷依然坚持笑对患者,耐心指导同行,圆满完成了援非任务。3月29日,刘军廷一行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他说:“这一年,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祖国医疗技术水平的先进,这令我无比骄傲。未来我会牢记职责与使命,不负时代和人民,践行医者仁心的庄严承诺,成长为一名更优秀的外科医生。”(来源:长治日报张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