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曹操坚决要斩了华佗,究竟是何原因并非只是
TUhjnbcbe - 2023/9/19 20:06:00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素有“神医华佗”的美誉,其留下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若夸赞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总是用“华佗再世”一词形容一个人的医术和华佗一样精湛,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说起华佗,另一件常被人提起的事情,便是他的死因。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华佗受命前去为曹操治疗头痛病,一番诊断之后,提出要为曹操开颅治病。曹操一听之下,疑心生,怀疑华佗是敌*派来谋害自己的,于是便把华佗下狱问斩,使得一代名医就此陨落。但真实的历史往往没有这么强的戏剧性,华佗之死也并不简单。

华佗早年的行医历程

华佗生于沛国谯县,建安年间,其与张仲景、董承三人一起被称为“建安三神医”,在当时极有名望。三国时期,正是世家大族重新洗牌的年代,无数的文人士子都希望借机一展抱负。然而年纪轻轻的华佗却走上了行医之路,具体原因已不可考,但从后世的记载中隐约可见,少年华佗多半是由于家贫才作此选择。

华佗年少时曾在外游学,足迹遍布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一心钻研医术,主张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对症下药。华佗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的病情,即便是同样症状的两人,华佗给出的诊治之法也有可能完全不同。

《三国志·华佗传》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府中的两个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看病,两人的症状都是头痛发热,但华佗在一番诊断之后,却给两人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二人服药之后,第二天病就好了。由此可见,华佗经验之丰富、心思细腻,诊病能由表及里,对症下药。

华佗的“心病”

在古代中国,读书做官几乎是平民百姓出人头地的唯一路径,于是“学而优则仕”就成了无数学子的人生信条。到华佗生活的东汉末年,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学儒读经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尚。

而学医之人,虽然干的是救死扶伤的活儿,但在社会地位上就远远不如读书人了。因而,生在这种环境中的华佗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一心只为治病救人,读书取仕难免会成为其一块“心病”。

在《三国志·方技传》中曾写道“(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由此可见,行医也许真的不是华佗最想做的事情。华佗自幼便熟读经史,少年时又曾到徐州游学,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都超过一般的学子。华佗还曾经被陈登之父——沛国相陈珪举荐为孝廉。只是当时华佗行医的名头太大,渐渐盖过了他的“孝廉”之名。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曾国藩本来是一个文章大家、书法圣手,但其治乱的名头太盛,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文章和书法。

历史上华佗的真正死因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一代名医华佗是死于曹操的“疑心病”。曹操怀疑华佗所谓的“劈开头颅、取出风涎”之法,是想借机杀掉自己,为关羽报仇。但真实的历史可能并没有这么戏剧性,华佗之死也并非坊间流传的那样。

如上文所说,华佗一直对自己的医者身份耿耿于怀,觉得医生比读书人低一等,心里始终存着步入仕途的念头。遗憾的是,所有的人都把他当做一个杰出的医者,但没有人把他看作一个可以做官的士人。

由于曹操常年患有头疼病,需要华佗随时陪在他身边,为他治疗。但华佗一方面心系天下,不想只因曹操一人而耽误了天下苍生。另一方面,华佗也有自己实际的考虑,他常年为曹操治病,但曹操却从未许他个一官半职。于是,华佗便以回家探亲为借口,多次托病,坚辞不出。

曹操看出华佗的心思,一怒之下,依汉律以“欺骗罪”和“不服从征召罪”将华佗处死。一代神医就此陨落。因此华佗之所以被处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挑战了曹操的权威,让曹操颜面扫地。

其实,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既不能单纯的道德而论,也不能简单的唯功绩而论。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们不能因为一点人性和道德上的缺陷,就将一个人完全贬低,丝毫不看其为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华佗作为一个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他绝对是受人敬仰的。更不用说,他为整个医学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世人称为“外科鼻祖”的他,首次离开了中医的阴阳调补之道,独具创见地发明了“麻沸散”、创造了“五禽戏”,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总是生活在他所属的时代里,而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从古至今,极少有人能跳出自己的时代去成就自我,而华佗至少在医学上做到了这一点。至于他在仕途上的追求,又何尝不是一种“人之常情”?

处在那样的社会氛围里,渴望通过读书做官得到社会的认可,渴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抱负,这无可厚非。即便是如今的我们,相隔千年仍走在相似的道路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操坚决要斩了华佗,究竟是何原因并非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