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文人,首先人们的脑子中会浮现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等一大票这样的形容词。确实,文人一般给人一种弱不禁风,但是由里而外散发着儒雅的气质的感觉。但是,近代大文豪中,有一个人却是例外,没错,那个人就是被称为民族脊梁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时常留有短而树立的发型,平常不爱苟笑,胡子拉渣,在其旁边有一种肃立的严肃压迫感。尤其,先生的文笔不像其他文人一样委婉含蓄,他的文笔犀利,笔如刀尖,在面对敌人时他的笔就像一把匕首深深刺入敌人的胸膛。
当然,当他在表达自己对某人看法时,文笔也依旧如此。不仅如此,他还在一众文豪中因为这个也出了名。
通俗点讲,鲁迅先生喜欢骂人,并且古今中外,有好事者统计,在民国时期文*比较出名的几乎都被其骂过,这其中有我们称之为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还有大名鼎鼎的泰戈尔,以及进步学者胡适,更有甚者,他时常骂民众。“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便是其名言。
但是我们却发现鲁迅先生却没有骂慈禧、袁世凯和老蒋这三个在历史上口碑不太好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喜欢骂人由多种因素导致
鲁迅(年9月25日~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小的时候家境比较好,但是,由于一系列变故家道中落,他在书中描述自己小的时候把家里的值钱的东西都当了只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这种极大的反差也让鲁迅形成了暴躁,易怒,对不合理的事情抱有极大的意见。
另外,鲁迅的这种也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小的时候,鲁迅天天被逼学习古代书籍,其写过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描述这个事。
但是,鲁迅是非常抗拒学习孔礼的,反抗失败便会被父亲责骂,时间久了,也深刻的影响了少年时代的鲁迅。但是,鲁迅终究是一代文豪,即使是骂人也不可能像泼妇骂街般,其是有极大的技巧的,往往字中不带一个脏字,却能让被骂之人难受至极。
因为这个,他还自成一派,形成了一种奇异文学现象,许多人竞相模仿。鲁迅被谥为“骂人专家”,鲁迅的文集被谥为“骂人文选”,《鲁迅骂语》是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主要讲述了鲁迅生平“骂人”的技巧与“骂人”语录。
先生不是为了骂人而骂人
鲁迅先生小时候家道中落,父亲得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但是由于被庸医所骗,钱没有少花,父亲也在鲁迅很小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因此鲁迅从小有志做一个医生,但是当他在日本留学,一次看电影期间,荧幕上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无情杀害,坐在荧幕前的中国人却一脸麻木,甚至有的人脸上有淡淡的讽刺。
那个时候他就懂了,学医可以医治中国人身上的病,但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病根在于精神,不把麻木的中国人唤醒,中国便是没有希望的,东方沉睡的雄狮便不会觉醒。
鲁迅最终决定弃医从文,中国便少了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但是,多了一位专门医治中国人精神的文学家。
鲁迅文中经常出现“看客”,这个就是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先生称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是的,鲁迅喜欢骂人,但是,鲁迅其实是希望用这种犀利的文字唤起当时中国人的血性,鲁迅便是那个时代海上的一座灯塔,不管用何种方式,尽其全力散发出光芒,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不用再在茫茫大海中漫无目的的漂流。
鲁迅骂人无数,但是天可鉴,他希望的是骂醒中国人,希望那些“看客”不再是麻木的,希望中国人可以为自己的国家贡献自己所能,先生也是用心良苦啊。
为何放过三个人
那为何先生放过慈禧、袁世凯和老蒋这三个人呢?笔者认为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慈禧和鲁迅先生相差的时间太久,当鲁迅长大弃医从文之时,慈禧早已不在,那个时代早已过去。况且鲁迅先生认为清代时期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慈禧自己一个人,鲁迅先生不屑于骂一个已经去世的只有权利却没有脑子的人。
那为何先生没有骂过袁世凯呢?其实鲁迅只是和袁世凯见过一面,“袁世凯和我并不熟,但我对袁世凯的印象非常深,他和其他*阀完全不同”,这是鲁迅对这次见面的评价。
鲁迅对于袁世凯的印象还不错,他认为袁世凯注重国家思想教育,尊敬文人,这样的人统治国家是有希望的。
在这期间,鲁迅的老师国学大师章太炎因为骂袁世凯,大闹总统府被软禁,袁世凯虽然生气但是并没有过分为难他,反而给他每个月五百块生活费,要知道五百块在当时不算少,由此可以看出袁世凯是真正的重视文人。
但是鲁迅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袁世凯遗臭万年肯定有很多做得不正确的地方,先生是骂过袁世凯的,袁世凯逆着民意妄想复辟帝制,先生骂道“袁世凯又攘夺国柄,以遂私图”。
至于蒋介石,鲁迅不骂他有三种原因。原因一便是鲁迅和蒋介石是同乡人,蒋介石一直很照顾鲁迅,曾经给了鲁迅很多的帮助,鲁迅在心里也是很感谢他的。
其二,蒋介石气度比较小,非常痛恨别人揭开他的短点。其执*时期暗杀过不少痛骂他的文人。鲁迅是希望自己能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但是他也明白生命没有了就无从谈起救国救民。
其三,最重要的一点,蒋鲁迅其实还是对于蒋介石抱有希望,认为蒋介石可能可以让中国脱离火海。当然,历史证明了这种奢望是多余的。
小结:
先生是那个时代一颗明灯,努力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期望让当时失去希望,失去信仰,失去民族之魂的国人醒来。先生的一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表现了自己的心志。既是要面对整个愚昧沉睡的民众,我也要尽力把他们敲醒,就算与大多数人为敌,即使面对千夫指。
当然,不骂慈禧、袁世凯和老蒋却又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为人处世,中国需要为国捐躯的谭嗣同,也需要为人圆润,用自己更长的生命来发挥最大作用的人。这些人,都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