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学论文尹思雨浅谈于漪的语文教学艺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 http://m.39.net/pf/a_4629688.html

浅谈于漪的语文教学艺术

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网络学员

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尹思雨

本文于年12月荣获汕尾市年度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

作者简介:尹思雨,中学语文教师,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现任教于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广东省中小学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网络学员。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于漪的语文教学艺术观。于漪“情趣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艺术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巧妙构思课堂教学,“推波助澜”地引发学生思考;“寓教于情,以情激情”的情感教学法;锤炼教学语言,把握教学进程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关键词:于漪;语文;教学艺术

于漪是我国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也是语文教育界改革的领*人物。在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于漪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与反思,从语文教育的本质出发,探求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形成了独到的语文教育思想。于漪“情趣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艺术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巧妙构思课堂教学,“推波助澜”地引发学生思考;“寓教于情,以情激情”的情感教学法;锤炼教学语言,把握教学进程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培养兴趣,因势利导的语文教学兴趣观

皮亚杰在《动机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重要推动力。于漪在《兴趣·感情·求知欲》中说,教语文,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抓住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对学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感情、求知欲,不是先天生成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耐心地、细致地启发、诱导、培养出来的。

于漪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在一节课刚开始时就将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二、巧妙构思,推波助澜的课堂教学艺术观

于漪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她的课堂教学也极具创造性。于漪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巧妙的构思,在巧妙的构思中展现她“教文育人”等语文教育思想。

于漪的课堂教学设计构思巧妙。巧妙的构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前奏,于漪在讲授《卖油翁》时,能够将讲授的内容进行巧妙的连接。在讲解“对比”这一部分时,于漪结合第一课时的板书,一边板书一边进行讲解,这个过程在事先是无法预设好的,这一环节正是于漪在备课时巧妙构思的结果。如何运用第一课时的板书,并与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这些都是建立在整课的教学目标之上的。由此可见,于漪的课上得很有逻辑性,条理清晰。

于漪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还体现在她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思考,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巧引,推波助澜,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激发、引导,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审美感受。这也正是于漪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一个体现,值得当今语文教育者借鉴学习。

三、寓教于“情”,以情激情的情感教学艺术观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善于寓教于情,以情激情,让学生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与意。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在“情”字上进行反复地探索与发现,形成了寓教于情、以情激情的语文教学艺术观。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于漪认为,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东西,贵在对语言文字的咀嚼,深有感触,才能深刻领悟到文章中的“情”。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时,自己也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师自己不被文中高尚的品格所感动,不被文中真挚的情感所折服,就不可能有发自肺腑的课堂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于漪每次备课,不仅做到细心地钻研教材,研读文本,做到“胸中有书”,还要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细细体味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所教课文尽力做到:读,如出我口;讲,如出我心。

于漪说,寓教于情、以情激情,文字是有血有肉的,不是简单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人物、事件、环境、景物,所表达的感情,所阐释的道理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学生的心中引起共鸣。于漪善于以情激情,让学生的情感紧紧跟随自己,走进文本,体味文章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受高尚的思想情操、意志品格所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高尚的情感价值观。

四、锤炼语言,把握进程的课堂语言艺术观

于漪是语文教育界公认的语文教育家,她的教学语言艺术也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于漪对教学语言有深刻的认识,态度严谨认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语言的组织到表达,她都经过仔细地推敲琢磨,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努力达到“出口成章”的目标,以便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于漪的教学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求教学语言的科学规范

教学语言是用来阐述教学内容的,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规范,词不达意,就很难使学生“信其道”,“奉其教”。有时教师随心所欲的教学语言,只因一字之差,意思就差之千里,学生就可能摸不到头脑,不知师所云。

在讲授欧阳修的《卖油翁》一课时,于漪随口说了一句:“下面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马上有学生不以为然地冷笑了一声,因为他认为并没有感到下面的一段对话是精彩的。从学生的一声冷笑中,于漪立即意识到自己教学语言上的不妥之处,更改为“下面有一段发人深思的对话”。有的词语本身是褒义的,但在具体的文本中,它可能不适用,滥用词语甚至会扭曲文章的意思,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的细节之处要多加斟酌。

(二)追求教学语言的诙谐幽默

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更受学生欢迎,能够缓和紧张的学习氛围,使师生身心愉悦,其教学效果胜过枯燥的说教。于漪认为,教学语言要风趣,富于幽默感。教师不应该板着面孔上课,说着满口过于严肃的话语,如果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过大,学习气氛过于压抑,学习起来也会七折八扣。于漪任教班级的学生在默写《黔之驴》时,总是把“慭慭然,莫相知”中的“慭”写错,而且错得千奇百怪。讲评时,于漪不是简单地指出错误,而是借助字形的特点,风趣地对学生说:“记住啊,来狗了,要小心!”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慭”这个字的字形,理解了它的字义。在于漪看来,要使语言诙谐幽默,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智慧,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善于运用名言警句、歇后语、双关语等,进行生动有趣的描述,略有夸张的想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快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它与低级趣味的油嘴滑舌截然不同。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适当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追求教学语言具有节奏感

教学节奏包括教师语言的语调和语速,也包括教师对教学内容进度的把握。如果教师整堂课的语速和语调都处于一个相对平缓的状态,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感觉,学生就抓不住学习内容的重点,听课如同催眠曲,昏昏欲睡。于漪在控制教学语言的语调时,有时高亢激昂,有时舒缓平和;有时间歇停顿,有时一泻千里,组成一段动感十足的旋律。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教师的语速要慢,语调要加重,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间接地提醒学生此部分是重点内容,要仔细倾听。

(四)追求教学语言的“控制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控制力”,能够把握整个教学进程。例如,在讲授《变色龙》一课时,于漪主要运用了直接陈述的讲述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是将自己对契科夫的了解及对其作品特点的理解,直接呈现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于漪巧妙地运用引导、激励的方式,使陈述的内容有所变化,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漪设计了6个收放自如的小问句:“主题思想靠什么来表现的呢?”“小说主要写什么啊?”“什么叫形象体系呢?”“他笔下的主人公就好像是天空中的大月亮,另外的人物呢?”“月亮边上有什么啊?”“《变色龙》里面的大人物是怎样一个人?”这几个小问题环环相扣,学生能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拾级而上,最终解决问题。于漪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很有控制力,能够灵活地把握着整个教学进程,步步推进,层层延展,相互勾连,在收放自如的提问中能够做到强有力地控制课堂。

于漪被人称为“育人的一代师表,教改的一面旗帜。”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正是于漪的光辉写照。研究于漪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当今的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皮亚杰:《动机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知识与发展》,年版,第30-31页。

②赵瑞珍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页。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3]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