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医术更为仁心病人家属写表扬信点赞医 [复制链接]

1#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近日,成都市卫健委收到一封市民表扬信,信中讲述的是一个年过六旬的母亲突发血液病,医院得到及时救治和悉心照料的过程。该患者家属实名表医院风湿与血液科医生喻琴梅,以及该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为他们精湛的医术,更为她们的医者仁心。患者说//医生付出看在眼里写信表达感谢“我今日提笔写下这份感谢信,医院的感谢,是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喻琴梅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感谢!感谢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医院喻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得到明显好转,更是医院以来的历历在目的感受。”写信的是患者儿子黄非,他说,母医院,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就得到了控制,而且治疗期间,作为母亲主管医生的喻琴梅经常连夜加班,医院病历,分析病情案例,对母亲的治疗不放过任何一种病因分析。更让黄非感动的是,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态度,“不只是个别医生,医院的医生都不是‘高高在上’,作为病人我们也没有了那种‘垂垂之怜’。”黄非说,成都不医院,也不乏医术精湛的好医生,但仅从全家人近两月的寻医经历和感受来讲,医院让他们全家感受到了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医院。本人说//被7年前老病人认出感概患者依旧健康“我觉得这就是医生的正常行为啊,再平常不过了!”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感谢,喻琴梅有点不好意思,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实际上,这不是喻琴梅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很多患者出院后,都会给她写来感谢信,更多的患者,是当面对她说声“感谢”,感谢她帮助解除病痛和给予的暖心安慰。今年1月,医院走廊遇到了一个7年前她读研时协助管理过的病人。当时这个病人患有帕金森、高血压、糖尿病,还患了胃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做了胃大部切除。如今老人都80多岁了,居然仍记得喻琴梅,微笑着跟她打招呼。这一幕让喻琴梅很感动,她的感动不仅来自于病人依然记得她,“一个病情那么严重的病人,经过规范化治疗后,如今依然活得很好,这种规范化治疗我们一直在坚守,我们的坚守让病人获益,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事情。”同事说//她关爱患者身心健康已成习惯在常规的查房和治疗之余,喻琴梅经常跑到病房,除了说治疗,更多的是和病人聊天。风湿与血液病科主任王健说,其实病人非常希望能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