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穿越回唐朝,
从医学角度考虑,
他(她)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穿越到了唐朝,不论他的性别是什么,也先不考虑其在穿越后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他(她)在医学上都面临着以下几种威胁。
首先是各种传染病,包括疟疾、痢疾、伤寒、肝炎等。因为当时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且百姓普遍不注重个人卫生。
其次是在受了外伤之后得不到很好的救治,容易感染发炎,同时引起并发症。也就是中国古代医学所称的“疮疡”、“血痈”等皮肤化脓性疾病。如果被铁钉等金属刺伤,又不小心沾染了泥土或粪便,那就有很大的可能会感染破伤风。由于唐朝没有破伤风疫苗,卫生环境也不太好,穿越者在感染破伤风之后有20%~30%的可能性死亡,穿越之旅也就到此结束了。
最后,穿越者还要时刻小心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宠物狗和宠物猫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了,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当时贵妇的生活,画中就出现了两只小巧可爱的狗。不仅贵族喜欢养狗,民间养狗的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唐律》规定:“以不施标帜羁绊及狂犬不杀之故,致杀伤人者,以过失论,过失者,各依其罪从赎法。”也就是说,如果养狗的人管教不严,导致狗咬了人,要各依其罪给以赔偿;如果再出现狗咬人的情况,人和狗都要受到处罚,恶犬要被杀掉。法律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一定的现实基础制定的。这说明在唐代,恶犬伤人的情况着实不少。
唐朝不仅有狗,还有“猫主子”。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道“鸳鸯瓦上狸奴睡”,狸奴就是猫;唐德宗时的张抟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猫奴,唐代逸闻集《记事珠》中就记载他“好猫,其一曰‘东守’,二曰‘白凤’,三曰“紫英”,四曰‘怯愤’,五曰‘锦带’,六曰‘云团’,七曰‘万贯’,皆价值数金,次者不可胜数。”猫猫和小狗虽然可爱,但如果穿越者不小心被它们抓伤或者咬伤,那就要小心了。因为它们很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然后传染给人。鉴于唐朝还没有狂犬病疫苗,而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所以,穿越者们还是尽量远离猫咪和狗狗吧。
值得庆幸的是,根据学者于赓哲在《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中的研究,有唐一代三百年没有出现类似汉末疟疾、明代鼠疫、清代天花那样影响重大的全国性疫情。相比于穿越回其他朝代而言,穿越者的生存难度还是比较小的。而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每个人在上小学前都必须打13次疫苗,包括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制剂、卡介苗和乙脑疫苗,这些疫苗可以有效地帮助穿越者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所以,如果穿越者的年龄大于或等于六岁,那么他(她)应该已经将这些疫苗全部注射过一遍,自带“加强免疫”的光环了。因此,他们的存活几率也会相应地增加。
接下来,笔者将尝试探讨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穿越者在唐代可能遇见的疾病,以及他们的求医之路。因为穿越的可能性比较多,笔者不能一一涉及,所以只能对其进行简要概述。如有不足之处,望老师不吝赐教。
一
贵族男性
如果穿越者有幸成为了唐朝的贵族男性,如皇帝、皇太子或者位高权重的官员等,那么在享受尊贵生活之前,千万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不要相信任何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丹药。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与统计,在唐的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分别是唐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总体来说,这些丹药的主要成分是一些重金属和矿物质,长期服用不仅不具备延年益寿的功能,反而会让人中毒致死。
第二是千万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要一天三顿离不开肉,同时缺乏运动。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心脏疾病,以及由它们引起脑栓塞、脑梗塞、脑溢血之类的脑血管疾病在唐代贵族中比较常见,这些都是典型的富贵病。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以及白居易、李绅等名人都难逃其魔掌。
第三是不能流连于风月场所。唐代是封建*治、经济、文化最兴盛的时代,娼妓也同样兴隆。加之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朝廷对狎妓之风也持默认态度,娼妓之业几乎遍及全国。如果穿越者不喜女色,酷爱男风,那也不必苦恼。因为唐代《教坊记》中就记载“香火兄弟多相爱,云学突厥法”。男妓在唐代的长安已经出现,他们主要为男人提供服务,是公开的存在。总之,唐朝的娱乐场所还是很发达的,并不缺少“温柔乡”。
虽然在15世纪之前,中国都没有关于梅毒的记载,但是根据荷兰汉学界高罗佩的研究,唐代已经有一些较轻的性病存在,尤其是淋病。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还记载过一种被现代医学称为软下疳的性病:“夫妒精疮者,男子在阴头节下”。虽然中国古代有用鱼鳔和羊肠来充当避孕套,但那毕竟不够方便和安全。而且就笔者所能找到的资料,并没有明确史料可以证明这种避孕套在唐代已经被普遍使用。反而,在唐代相关医学典籍的记载中,堕落的乱交的确可以助长性病的传播。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穿越者们还是洁身自好,不要流连于烟花之地了。
如果贵族男性不幸得病了,那他会得到怎样的治疗呢?他的病能治好吗?这还得看运气。
如果有幸穿越为皇帝或者皇族成员,那就可以拥有专为自己服务的医疗机构。唐代宫中的尚药局是专为皇帝设立的医疗机构,负责治疗皇帝平时的疾病;药藏局是专门为皇太子设立的医疗保健机构;太医署主要服务于皇帝、王公、百官及后宫,同时也要负责宫中*队、官府工匠、宫人的医疗。宫廷医疗机构拥有医术精湛的医生、最好的医疗设备以及最道地的药材,穿越者活下来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而且,穿越者不用担心自己会趁机被人下毒暗害,因为皇族成员的诊病进药都有严格的制度。御药从立方、煎药、尝药,最后皇帝进药,每一环节都要做详细记录,他们共同为皇帝的用药安全负责。皇太子进药流程基本同皇帝一样,首先药藏局诊病、立方,掌医煎药、送达,然后由隶属于太子内官的司馔先尝,然后皇太子进药。严格的流程、集体负责制加上他人试药,穿越者基本不用担心会有人从中做手脚。
如果穿越为贵族子弟,那就不能享受高级御医的诊治了。因为“尚药局医官,王公以下,不得辄奏请将外医疗”,因此穿越者只能去请太医署的医生了。根据任育才先生的统计,太医署常制员额为三百四十一人,除去行*人员,以及不直接参与医疗的药园师、药园生等,大概有医生四十人。而这些人肯定不全是技艺精熟者,所以真正能够行治的人数还要再打个折扣。如果穿越者运气好,与他同时生病的人不多,那还是有机会得到太医署医生的救治的。
二
平民男性
如果穿越为男性平民,那么幸运的是他不会遭受重金属中毒、三高以及糖尿病等富贵病的折磨。因为大多数平民百姓也没有时间和金钱长时期混迹于风月场所,所以对于性病这一问题也不用太担心。对于平民男性而言,威胁最大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各种传染病、皮肤化脓性疾病以及狂犬病,还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胆石症)和泌尿系统疾病(肾炎和尿毒症)。如果不幸穿越到南方,还会有很大的概率遇上“瘴气”,也就是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毒气。
如果穿越为男性平民而不幸生病,那么他的处境就比较悲惨了。尚药局和药藏局是专门为皇室成员服务的,而太医署是为贵族服务的,根本轮不到平民。虽然太医署对平民的医疗也有一定的责任,但太医署一共才人,开元、天宝时期长安城内的居民就有万,大约每0人才能拥有太医署医师0.33人,所以普通平民日常生了病想要治疗,根本接触不到太医署的医生。只有在出现伤寒、疟痢等大规模传染病时太医署才会出面。
而且,太医署一般只对首都,也就是长安的平民负责,各州人民由各自的医疗机构负责。如果穿越者没能成功穿越到长安,那么他的命运则更加悲惨一些。自唐贞观三年起,朝廷在各府州实行医学教育,把官方医学、医疗制度首次推广到了全国范围内。和太医署一样,这些州府医学虽有“掌州境巡疗”、“掌疗民疾”的职责,但主要是为州府官僚服务的,而且人数极少。一个拥有十多万居民的州府,*府仅能分配给其二十几名医疗人员。再加上州府医疗设备落后、医药不全,即使是府州、边境的官员,也不时面临着治病难的问题,更不用提平民男子了。
但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穿越者的身份是一个富有的平民,那么他还是有可能在私下里用金钱请御医来为自己看病的,这在唐人笔记小说中有过记载。但是这些御医往往非常受欢迎,就算斥巨资,也得半年才能见一面。如果穿越者能有幸熬过等待御医的时间,那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散尽家财,甚至需要四处借债来负担巨额的医疗费。
既然御医和太医署指望不上,那么穿越者能不能在民间遇见悬壶济世的神医呢?这可能性也不大。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有“医举”这一科,官府会通过考试的方式从太医署、府州医学校,以及民间选拔优秀的医术人才以供官方医疗体系的使用。而进入官方医疗体系,可以提高医者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因而大多数技术高超的医生都不会选择留在民间。能遇上一位不为不为名利所诱、坚持服务于平民大众的名医,概率确实很低。
那么唐朝民间医生的水平怎么样呢?形势也不容乐观。这些民间医生又被称为“游方郎中”、“草泽医”或者“铃医”,平时云游四方,遇到病人时就停下来治病。由于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医巫并行的问题,所以很多民间医生在施展医术的同时,也会对病人进行咒禁卜筮。主要做法包括但不限于:写符咒把引起疾病的各种“鬼”赶走、用阳气旺盛的公鸡驱邪赶鬼等等。显然,这些做法对治病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的。除此之外,下层民众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灸疗法,即把燃着的艾绒或者其他可燃材料烧灼或温烤腧、奇穴或病变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药材昂贵,市场上还经常缺货,平民买药服汤药都不太方便,而艾灸法只需要用到艾叶、艾绒,所以简单易行。这种方法盛行于大江南北,当时的体检方法之一,就是通过人身上灸疗留下的疤痕来推断既往病史。据正史记载,武则天时期还出现了割股奉亲的事例,并且这种方法在开元时期开始大行其道。因此,穿越者可能会被迫吃到人肉;如果其父母兄长不幸得了重病,穿越者还要自己主动割肉奉亲。
一时的疼痛可以忍受,让人感到绝望是在折腾了半天之后,治愈的可能性仍然不大。据孙思邈记载,唐代医者整体的治愈率“治十不得五六”,所以穿越者能否恢复健康,这还是要看运气的。
那么,穿越者能不能自力更生呢?假设穿越者是一名中药医师,认识各种中草药,精通各种炮制的方法,那他能不能自己采药熬药,不仅把自己治好了,甚至成为一代名医呢?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仍然不太大。因为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穿越者所在地区的药材种类不一定丰富,同时药效也不一定相同。如果在治疗时需要用到蛇胆等动物性药材,则难度更大。所以,如果穿越者不幸生病了,最好的做法就是舍弃家人投身寺庙,或者直接皈依佛门,为自己祈福。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能遇上精通医术的得道高僧,说不定病情还能慢慢地好转。
最后,唐代大部分重要城镇的寺庙,在*府的支持下,都会建立名叫“悲田养病坊”的机构,用来收容贫病流浪者,性质类似于慈善组织、社会福利院和收容所等。如果穿越者最终走投无路,也许佛门寺庙才是最后的归宿。
三
贵族女性
如果穿越者是女性,那么她的命运总体而言要比男性悲惨一些。无论穿越后的身份地位如何,她们都面临着生产带来的危险。唐代甲本《新菩萨经》将妇女“产生死”列为诸病第三位,其风险之高可见一斑。女性穿越者在生产中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病菌感染,二是因为助产方式不当。据记载,当时的贵族女性在生产时,周围往往乱哄哄地围着一堆人,有的为其加油,有的直接用冷水浇产妇的脸,有的则用力推产妇的肚子。当孩子好不容易生出后,产妇往往也会因大出血而去世。甚至当时有助产的产妇死亡率反而高于无助产的产妇。
如果女性穿越者暂时没有生产的苦恼,那她至少保住了大半条命。但如果贵族女性不幸生病了,她们能够得到的医疗条件是远远比不上同等级的男性的。唐代虽然风气开放,但毕竟是一个男权主义时代,医疗制度是以男性为主体而设立的,医生也以男性居多。如果穿越者的丈夫比较开明,那可以请医术高明的男医生来为自己诊治,但那也仅仅就是隔着帷帐按脉,向旁边的宫人询问症状而已,能掀开帷帐看看面相都是很逾礼的了。因此,医生的药方大多也不是根据病者的患情开的,而是依据《本草》《百一集验方》等医术来开具。至于能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那还是要看运气的。
如果穿越者的丈夫不那么开明,那她只能得到宫廷女医的诊治。女医学生主要来自官户奴婢,二十以上三十以下无夫无子聪慧的女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产科、骨科、针灸等,由于古代女性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学习内容主要靠医学博士口授,每季由女医中已学成的负责进行季测试,年末由医监、医正进行测试,女医学习年限为五年。普遍来说,女医的文化程度和医学素养是远远比不上太医署和尚药局的医官的,这无疑又给穿越者的求医之路增添了障碍。而且,现有文献仅仅记载了皇帝和皇太子可以享受专人尝药的特权,后妃公主等贵族女性则没有明说。如果制药、试药的流程没有那么严格,那么女性穿越者还可能因为宫斗等原因而趁机被人毒害。
四
平民女性
与贵族女性一样,平民女性也要面临生产带来的高风险。由于历史记载大多局限于帝王将相,所以我们暂时无法得知平民女性在生产时的存活率。但根据笔者的推断,其存活率应该比贵族女性高一些。因为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原因,平民女性的体质不像贵族妇女那样娇弱,胎儿也不会过大,所以她们难产的几率要小得多。
不过,就算她们在生产中保住了性命,等待着她们的还有一系列产后并发症,如产后高血压、产后心脏病、产后抑郁症、产后风湿病、产后感染、脱发和便秘等。虽然中国的产妇在分娩之后都有坐月子的传统,会在家中休息调养一段时间,但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会发生产后病发症。唐代《张氏妇科》中就记载,生产完的妇女如果患上了泄泻,则“十不能救一也”。就算一时保住了性命,这些并发症仍然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反复发作,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的痛苦。唐朝的平民女性大多要承担徭役与赋税,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当青壮年男子都被强制服兵役时,妇女就成为了主要劳动力。长年累月进行辛苦的劳作无疑会加重她们的病情,降低其生活质量。
同时,平民女性没有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和专业的医疗团队,所以她们患肺结核、伤寒等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果不幸患上了这些疾病,那她们的求医之路与治愈的可能性基本等同于前文所述的平民男性。如果更不幸,穿越者遇上了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那么她可能连民间医生的救治也很难获得,因为在唐代的史料中经常出现对医人贪婪的描写。如果穿越者的家人重财轻情,那她们也只能默默忍受病痛的折磨,静静地等待死亡降临了。
五
娼妓
如果女性穿越者穿越成为唐朝的娼妓,那她们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则更加复杂。唐代的妓女也分三六九等,为朝廷服务的称为宫妓,为道、州官员服务的称为官妓,一些贵族大臣有家妓。这三类妓女大多有特殊才艺技能,专门为特定人员服务,也会与帝王、官员发生性关系。但对她们来说主要不是以发生肉体关系而获得利益,而是以歌舞音声或者弹奏乐器作为谋生的手段。如果穿越者身怀才艺,那么她的生活会稍微幸福一些。妓女中等级最低的就是活跃于城市中,既卖身又卖艺的市妓。这些性从业者中还有男性存在,但鉴于笔者所能搜集到的史料和自身的能力有限,所以在此先不讨论。
妓女最大的健康问题就是失去生育能力,成为男性发泄性欲的工具。虽然唐代对两性关系比较宽容,但妓女仍属于社会的底层,人身安全常常得不到保障。唐五代笔记《北梦琐言》就有关于打胎药的记载:“人之家道,切要防闲。嫠妇、少婢、仆、处子不正之偶,往往有焉。有妪号白牡丹,蓄下胎药。”据南宋人张齐贤的记载,唐时期的衡阳人周令,后妻特别凶妒,但他仍对女性有着爱好。周令使家中的二婢女怀孕,后妻知道后,就没事找事用鞭子打她们。而周令也不在乎这两个婢女腹中的孩子,就叫后妻打她们的腹部,想把胎儿打下来,“二婢竟以鞭捶堕胎而死”。底层女性生存的艰辛与不易,着实令人心酸。
同时,唐代的女性流落风尘,大多是为生活所迫,因此她们会被迫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例如,《北梦琐言》中就记载了一种可以增加性欲的催情药。妓女有时还会遇到非常变态的客人,这必然会给穿越者造成身体与精神上双重折磨。例如,五代十国时期的*权之一南汉国,其某任君主刘鋹就“好观人交,选恶少年配以雏宫人,皆妖俊美健者,就后禠衣,使露而偶,扶媚猪延行览玩,号曰‘大体双’”。刘鋹不仅自身淫荡纵欲,还喜欢看他人性交。这种变态的性癖好,想来大多数女性穿越者是无法忍受的。
那么,如果穿越者才貌双全,同时自带影视剧女主光环,有没有机会成为大唐名妓,从而走上人生巅峰呢?这种情节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太大。唐玄宗时期的名娼娇陈在京师名气很大,因为“姿艺俱美”,所以最终嫁给了士人柳齐物。玄宗上台后,就把她召入宫内,想要一睹芳容。娇陈入宫见到玄宗,“因涕泣,称痼疾且老”,玄宗知道她“不欲背柳氏,乃许其归”。这一方面说明,即使是成功嫁给当时知识分子的名妓,她们的人生也并不安稳。在唐代,地位高的男性夺人妻妾的行为是时常发生的。另一方面,娇陈自述有“痼疾”,这说明之前的从业生活给她的身体带来了无可挽回的伤害。因为打胎药一般是比较名贵的中草药,市妓无法承担,所以在民间,有多种偏方可让女子避孕和打胎。这些偏方包括但不限于在妓女们喝的茶水或日常食物中放入少量水银、用*酒冲泡柿子蒂以及服用少量砒霜或马钱子碱。这些偏方虽然会对女性的身体产生伤害,但毕竟是比较温和的。如果遇上粗暴且残忍的老鸨,则会派人用木棍捶打妓女的腹部,直接造成子宫创伤。所以,希望穿越者们不要被穿越剧迷惑了双眼,认清形势,放弃幻想,努力穿越为贵族才是最好的选择。
六
儿童
如果穿越者成为唐代的新生儿,那他(她)在人间停留的时间可能不会过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新生命诞生与延续的过程都会面临种种意外的威胁,更不用说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恶劣的古代了。当时的新生儿没有机会注射各种的成熟疫苗,因而死亡率极高。在唐代的诗文和墓志中,记载了大量孩童自然夭折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医疗水平较差。
就算顺利出生,穿越者也可能会因为迷信思想而被遗弃,甚至被淹死。例如,在唐朝,五月是民间信仰中的恶月,五月五日是恶月中的恶日,在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大多要被溺死。又如,《太平御览》曾记载“不举并生三子。俗说生子至于三,似六畜,言其妨父母,故不举之也。”唐代视三胞胎为不祥的征兆,认为这样的孩子会妨碍父母。因此,如果穿越者不幸成为三胞胎中的一员,想来也逃脱不了被溺死或扔掉的命运。所幸的是,因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丢弃新生儿的事例集中在唐代以后,以宋朝居多。因此,比起穿越到宋朝,女性穿越者在唐朝的存活几率还是要高一些的。
穿越成为皇室子孙,自然可以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享受当时最好的医疗条件。如果不幸成为宫廷中的下层儿童,那他们的命运就坎坷许多。《新唐书·刑法志》规定,“凡役,男子入蔬圃;女子入于厨。”三岁以下的幼儿可暂时跟随母亲,之后就会分别被安排劳作,甚至被当做礼物随意赏赐给他人。而入宫的男童,在唐代也是要被净身的。至于净身后会不会因此染病,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料与救治,参照前文所述的唐代医学发展状况与医疗体系,穿越者还是自求多福吧。
综上所述,笔者从医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以及身份的穿越者在穿越成功后所面临的各种医学上的困境。唐朝虽然被称为“盛世”,但其生产力与医学的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当今社会,医疗体系也不够完备。因此,穿越者一定要小心保护自己,坚持锻炼、饮食均衡、注重个人卫生、洁身自好,最好穿越为贵族男性,以降低自己的生存难度。穿越有风险,且穿且珍惜,过好当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荷)高罗佩(VanGulik,R.H.)著;李零等译.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1.
[2]陈邦资著.中国医学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10.
[3]于赓哲著.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
[4]冯国超著.中国古代性学报告[M].北京:华夏出版社,.10.
[5]冯静,陈寒非.清代的男风、性与司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0.
[6]森林鹿著.唐朝定居指南新版[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08.
(二)论文
[1]任海燕.论唐代妇女生育的影响因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1):29-32.
[2]赵芳*.唐代社会医疗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3]李巧玲.唐代儿童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
[4]牛琳,王茵.唐代对于产后易发病症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第3期).
[5]张剑光.唐五代的婚外两性关系和社会认同——以宋人笔记为核心的考察[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05):-.
文案:杨扬
排版:金诗琪
责编:王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