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败*巾
如果说十七岁的孙坚,独立驱除海贼团,是初露锋芒,那么,经历了*巾之乱的孙坚,就真正成熟了起来。不到三十的孙坚,已经成为名动天下的优秀青年将领。
汉末诸多英雄的出现,都要感谢*巾之乱。*巾之乱源自桓灵时期的官场腐败。一方面是十常侍乱国,任用私人,收受贿赂;一方面是地方豪强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一些心怀不平的野心家比如张角,趁机起事。张角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有文化有思想并且有手腕,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张角出身微贱,在汉末那个注重门第和声望的时代,是注定了无法从正常途径出仕的。于是张角选择了背叛。他利用自己掌握的道教知识,到处传播“太平道”,宣称只要相信自己太平道,就可以迎来太平。加上张角懂得一些医术,了解一些幻术,很多的民众,甚至是一些官员都被笼络。甚至是朝廷中,最核心的势力中常侍之中,也有了张角的人马。可是,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张角的弟子背叛了张角,将起事的秘密告诉了官府,于是张角被迫提前起义。
张角起义,波及全国,撼动了古老的汉王朝。为了扑灭起义之火,汉灵帝下令,允许各地州县自行招募*队。各路豪杰为了自己的梦想,纷纷起兵,参与到汉末的角逐之中。孙坚也不例外。
孙坚的出道,和朱儁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没有朱儁,就没有孙坚。
朱儁是汉末名将,是汉末扫平*巾的两大功臣之一。朱儁为什么欣赏孙坚呢?一个是因为孙坚智勇双全,智退海贼的故事朱儁早有耳闻;更主要的孙坚忠心为国,这一点,是孙坚和其他汉末诸侯最大的不同。
朱儁本人也是一个忠臣。后来,因为平定*巾有功,朱儁担任了车骑将*。董卓入京之后,对共同参加指挥了*巾之战的朱儁非常忌惮。表面上看起来,董卓对朱儁很好,可心底一直提防着,不过,董卓又想借重朱儁的名声为自己办事。于是董卓主动表示,希望由朱儁来担任副相国。可是朱儁严词拒绝。当时董卓已经和关东诸侯闹翻,许多人起兵讨伐,董卓就考虑迁都长安。朱儁建议说,迁都不合适,必定会让天下人更加失望,让关东诸侯势力更大,如此一来,朝廷就会失去对天下的控制。
董卓就有点恼火了,就代替皇帝写了一份诏书斥责朱儁。诏书说,朝廷下诏任命你做副相国,你拒绝了。现在没有问你迁都的意见,你又来多嘴。这是为什么呢?朱儁说,副相国这个重担,我确实承担不起,迁都也确实不是长远之计。对于那些危机江山社稷的大事,我又怎能闭口不言?朝廷公卿知道后都非常佩服朱儁。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因为朱儁推崇忠义,于是就选拔了孙坚作为自己的副将,孙坚也得以在汉末之乱中取得一席之地。
孙坚的兴起,除了有*巾之乱的大背景,朱儁的赏识之外,更有自身的努力。
孙坚很早就注意到成大事必定要有自己的人马。于是,当朱儁推荐孙坚担任佐*司马帮助剿灭*巾时,孙坚就充分利用可以独立招募*队的权力,把从自己担任县尉的时候开始追随自己的一批骨干编入*队,成为自己*中的主要*官。这些人在当年剿灭会稽郡的阳明皇帝许昌的时候,阵亡了一些,可是剩下的经过了几年的训练,都成了*中精锐。孙坚带着自己招募来的一千精兵,加入了征讨*巾的洪流。
兵贵精不贵多,只有一千人马的孙坚,多次接受突击任务,冲锋在前,所向无敌。
当时,最顽强的*巾*盘踞在汝南颖州地区一部,孙坚担任先锋,多次发动进攻,后来更是冒着箭雨,率先登上城楼。手下部将也个个争先,冒死追随,在宛城大破*巾。于是,朱儁表奏朝廷,孙坚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孙坚此人,打仗勇猛,深通兵法。这是他在汉末群雄中鹤立鸡群的一个重要原因。各路诸侯擅长内斗的多,懂得*事的少,比如袁绍、袁术、刘表之流,更不要说什么三四流的诸侯像韩馥、刘岱、王匡、孔伷之流了。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他更是成为最让董卓头疼的将领。
不过,孙坚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急躁冒进。
有一次,孙坚在大胜之后,乘胜追击,追到西华地区的时候,遭遇伏击,受伤落马。当时孙坚的部队远远地落在后面,部下到处寻找孙坚没找到。孙坚腿脚受伤,躺在草丛中一个晚上。直到孙坚的马自己跑回大营,然后带着部下寻找到孙坚,孙坚才得救。
如果不是孙坚有识途的老马,估计就死在野外了。后来孙坚被刘表部下伏击,也和这一次受伤相仿。幸运之神不会两次降临,此言不虚。
最近的广告点击有点少,恳请朋友们多帮忙,一天1次就好!
叶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