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汕头云澳丁氏家族10余代人与教育结缘 [复制链接]

1#
世界丁氏宗亲总会
  在美丽的南澳岛,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余年前,一群外来族人风尘仆仆,来到云澳镇南台村落地生根。他们姓丁,是南宋潮州刺史——仙田开基祖丁允元的后裔。多少年来,丁家10余代人接力相传,秉承先祖的良好家风,崇文重教,遵行孝悌,敦亲睦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族人脱颖而出,其中以文化教育最为见长,从事教育工作的就有三四十人。他们还扶贫济困,奖学助学,热心公益,备受当地人尊敬。“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家训,是这个家族繁衍生息的根,让家族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道德风尚。


  在云澳,说起丁氏家族,乡里人都大加称赞,称“丁厝出贤人”。崇文重教是丁家自古的优良传统。解放前的云澳,尽管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但丝毫没有影响丁家对下一代的教育与培养,他们有的入私塾、进学校,有的自学成才,造就了不少颇有影响力的文化人,为族人树立了好榜样。如丁敦通为教戏师,司鼓手,精通器乐,被汕头潮剧戏班聘任为编导;丁衡章读书刻苦,精通医术易经,在云澳开了首家书店;丁毓章学有所成,被委任为振云小学校长,桃李芬芳,参与了年版《南澳县志》的编撰,书法也有一定造诣;丁仲义工书画、擅雕塑,工艺出众,在当地小有名气……解放后,丁家几乎每户都有孩子考上大中专学校深造,还有的出国留学,成为学业佼佼者。


  工书法和文学也是云澳丁家颇有特色的的文化传承。在岛内特别是云澳镇的大小庵庙,多有丁家人的字迹,每年春节丁家人还会免费写春联送亲朋好友,报刊杂志或书籍中经常能见到丁家人的散文、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丁家人的书法、文学作品也多次参展获奖。


  丁氏族人对教育的重视,不仅催生了不少文化人,也有许多族人由此与教育结缘。自解放至今,丁家共有三四十人先后在幼儿园、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其中有3人曾任多年校长,为云澳教育作出了贡献;有20多人曾获全国、省、市教育先进个人称号。目前族内最为年长、现年85岁的丁庆端先后在饶平、南澳等地从事教学工作长达45年之久,历任学校教导主任、校长之职。


  位于云澳镇南台村南村路63号的丁氏家族老厝,居住过7代丁家人。走进老厝,随处都可感受到丁氏这个诗礼之家的儒雅气息。大门、前厅、后厅等多处均铭刻着丁氏书法,后厅墙上,挂有丁氏20世至51世辈序诗:“文行克敦,章身有度,华实纯茂,国典是崇。诗可风世,礼宜陶宗,传心精一,家修廷献。”他们说,辈序诗8句冠首连起来便是丁氏家族的家训: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如今很多族人都已不在老厝居住,但老厝仍给丁家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家里每一处都有浓浓的家风注解。今年72岁的丁祖武回忆到,大伯丁衡章十分注重后代的教育,在丁祖武五六岁时,大伯每天晚上吃完饭,便坐在老厝前厅一个角落里,召集全家十几名小孩围坐一圈,花一个小时向孩子们讲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大伯教育我们,人要勤快、听话,不能有贪念,吃东西不能浪费。”丁祖武等后辈一直谨记教诲,勤俭持家,如今全家人还保留着不随便扔掉吃剩粮食的习惯。


  受良好家风、严谨家教影响,丁氏家族重孝悌、讲礼仪,子女无不孝父母、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是大家最为引以为豪的事情。丁庆端告诉记者,每逢春节,晚辈举家向长者拜年;宗亲生病住院,大家立即前往慰问,纷纷捐资相助;族宗丧事,全族成年男女全都出动帮忙。年,云澳丁氏宗亲会成立,下设理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理事会,每年正月初三召开全族宗亲大会。宗亲会成立后,开展了不少帮扶济困、奖学助学、联谊宗亲等活动。为鼓励后代刻苦学习,宗亲会设立了奖学制度,对学业优秀者给予至不等的奖学金,大大激励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丁氏家族共有48户、人,大部分仍居住在南台村,一部分迁居澳洲、香港、台湾及广州、深圳、东莞、厦门、温州等地。丁氏家族先祖家训代接薪传,丁氏子孙在潮汕、全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均建功立业。

赞赏码

小编整理不易,

支持丁家,多少随心!

感谢您的赞赏!

支持丁家,敬请打赏

(您的捐助将全部用于丁家平台建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丁氏家族活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