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光华 郭 琦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文化精髓,对于青年人的价值观与个人发展都有着引领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诸多的医学元素与医疗文化内容,在培养医学生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操与坚实的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与医学品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医学教育的意义,阐述传统文化对于医学生教育的影响,并探索传统文化融入医学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医学教育;医学生;文化育人
*的十八大以来,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施做出了具体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与价值导向。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医学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重要一环,要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增强医学生文化自信,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往研究显示,对于青年医学生而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能够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百姓的好医生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1-4]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试阐述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医学教育的意义,并探索其融入的有效途径。
一、在现代医学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挑战
(一)医者精神在传统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而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5],并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和载体彰显出来,融入在各行各业当中。我国自古便有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观点,古代的知识分子们,首要的选择是仕途,他们的最高理想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施以仁*。然而,仕途并不容易。而儒与医在“仁”这一思想上达成了一致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倡导“仁”,提倡“仁者爱人”等思想,医学正是这一思想的完美体现。《孟子·梁惠王上》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这句话被总结为“医乃仁术”,是对我国传统医学中医德文化的高度凝练。于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史中,也出现了许多由儒转医的现象,这些人被后世称为“儒医”。随着“儒医”现象的兴起,“医乃仁术”的思想更是被不断提及与强调,仁学思想的介入,也为医者的职业操行和道德素养提出了近乎于神圣化的要求。进而也在大众意识中形成了对于医德以及医生对病人人文关怀的较高期待。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面临边缘化的境遇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增加。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多地是宽泛地介绍各家学派的理论,浅尝辄止,缺乏与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相联系,无法做到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尤其是在医学教育领域,医学专业性强、学业负担重,而且当前社会对于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