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影响疗效的四因素 [复制链接]

1#
刘*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17764816994709&wfr=spider&for=pc

点击上方蓝字“汉古经方订阅号”→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影响疗效的四因素“药中肯綮,如鼓应桴”是中医学描述上佳疗效的用语,也是医者孜孜追求的目标。而用药不效咎在医,也几成世所公认。殊不知疗效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间涉及诸多环节与影响因素,有不少因素实是医者难以把握或与医者无明显关联。兹对此加以梳理,以期能客观看待之。医之因毋庸讳言,疗效优劣关键在医。判断一个医者的水平,唯一依据是疗效,良医或名医可以说悉由此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的标准。《千金要方》记述医有三品,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或谓“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或谓“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后世据此又演绎出“上医医心,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论,以及“上医者知病治无病,中医者知病治有病,下医者治病不知病”和“听而知之为上医,见而知之为中医,切而知之为下医”等等说法。为医之难,难在须德业并重并修。于修德者,《孟子·梁惠王上》谓:“医者,是乃仁术也。”明确了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后世对此多有发挥,如《千金要方·论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言医·序》曰:“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物理论·医论》曰:“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也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于修业者,《后汉书·郭玉传》谓:“医之为言,意也。”故而唯有用心体会、悉心感悟、专心用功、虚心以学、恒心以待,才能逐步做到辨证精当、立法适当、选方恰当、用药得当。《医宗必读》对此有悟:“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存存斋医话稿》由此而言:“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关于如何练就卓越的医术,历代医家总结出许多心得之语、中肯之言,如张仲景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杨泉之“贯幽达微,不失细小”,褚澄之“博涉知病,多诊识病,屡用达药”,孙思邈之“探赜索隐,穷幽洞微”“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张景岳之“能洞能烛,知几知微”,吴瑭之“进与病谋,退与心谋”,林佩琴之“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等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对当时业内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抨击,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由是而言,用心不专,用功不够,医术不精,无疑是疗效不佳的主因。患之因影响疗效的另一主因来自患者本身,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表现在心身的方方面面。这种差异除了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还表现为对疾病与就医态度的不同。无数事例证明,患者的就诊态度,如漫不经心、过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