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靠医术风靡七零作者铭哥全文免费 [复制链接]

1#

保生灵光——摄影人在真人古地石门村拍佛光

医神保生大帝,万民敬仰!

保生大帝又称称吴真人、吴公真仙、大道公、孚惠妙道真君、慈济医灵妙道真君等,全称恩主昊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中国闽南、潮汕地区及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俗名吴夲,(公元—年),字华基,祖籍泉州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李光地《吴真人祠记》说:“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曾任宋代首席御医,后悬壶济世,医德高尚,深受人们敬仰。生前为济世良医,受其恩惠者无数,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遐迩,民间称其为吴真人,尊为“神医”。去世后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神。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

在保生大帝出生地石门村,“真人古地”石刻。

供奉真人的玉湖殿,地形属风水极佳的“蜈蚣吐珠”

吴夲(音tao),字华基,号云衝,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清溪县(今安溪)常乐里石门人,由贡举授御史。其父吴通,母*月华自北宋间由安溪入居白礁(今漳州龙海)。吴夲自17岁起,云游四方,拜各地名医为师,苦学医术成灵医。宋仁宗时,医帝后愈,炼丹救世,恩惠泽及一方。景祐丙子(年)五月初二,择地显化漳州白礁。自宋至明,敕封十五次,为无极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大道公、吴公真仙、真人仙师、花桥公等,原名吴夲,生前作为北宋时期闽南地区的一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灵医,死后演变为在闽台地区最有影响的医神。现在不仅在闽南地区各地均有奉祀吴真人的慈济宫,而且在台湾已知的吴真人庙宇也有多座。

在真人古地逢农历三月十五日乡民信众拜真人

此为石门一世祖厝

“公生三月三五日

人祝千秋千万秋”

是古厝门前的老对联

乡人信众逢三月三五日真人圣诞献猪拜祭

今年三月十四日龙涓厚山堂前来石门割火,共派车四百条部人员千余,浩浩汤汤。

光礼炮车多达六十部

图片提供:吴承接

真人传说

1、在闽南一带的民间流传着许多吴真人为民治病、救人急难、起死回生的神奇故事。相传北宋天圣八年(公元年)吴夲外出行医,路上碰到一个年轻人被盗贼打伤,头破血流,腿骨断裂,昏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吴夲急忙先把他受伤的伤口包扎一下,背他回家抢救,终于救活了。景祐三年(公元年),有一天吴夲在乡间散步,看见乡里面有人送葬,抬着的棺材里有鲜血流下来。他感觉棺材里的人还没有死,急忙叫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一问才知道,棺材里的死者是一个产妇,因难产流血过多而死。他急忙说:“还可以救活,千万不要埋葬。”连忙让人把棺材抬回来。吴夲打开棺材,仔细地给产妇检查了一番,就开始给产妇调和药方,药配好后,又迅速给产妇灌了下去。几个小时过后,产妇慢慢有了气息,不久呼吸渐渐转趋正常,产妇的生命终于救过来了。

2、在民间流传更广泛的是他揭皇榜、救治太后的故事。

那是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年),宋仁宗的母亲患了大病,所有的太医都前往诊治,药罐子熬破了一个又一个,太后的病不但治不好,反而日见加重。如今已是奄奄一息,生命危在旦夕。

说起太后的病,确实是个难治之症。原来,她乳房上长了一个恶瘤,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乳癌。起初,发现乳部有一个小疙瘩,*豆粒似的,不痒不疼,她也没十分在意。生在这个部位,有些羞于开口请人医治。可是,后来越长越大,像颗小核桃,这才引起她的注意。但请来了太医,只告诉一些病情,又不肯让人诊视。因此,虽然喝了许多汤药,还是控制不住,终于拖到了晚期,化了脓,疼痛难当。

太后患重病,太医又医治不好,大家都十分焦虑,宋仁宗更是废寝忘餐,坐立不安。他百般无奈,只好派人全国上下都贴出*榜,寻求良医。谁能治好太后的病,就赐金封官。可是,这样的病,没有真本事,谁敢来揭榜?眼看太后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满朝文武百官,也个个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这一日,从福建到京城汴梁云游的乡间医生吴夲看了*榜,走上前去,伸手一把就揭了下来。这消息顿时轰动了整个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给皇太后治病,如果治好了,当然封官许愿,恩赐不尽;如果治不好病,那可要当心脑袋。一时,京城里议论纷纷,不知道揭皇榜的人有没有本领治好太后的病。

吴夲揭了榜,很快就被卫士带入宫中。宋仁宗亲自召见了他。只见他头戴道士帽,身穿蓝色长袍,脚着布袜草鞋,风尘仆仆,见面声如洪钟,不拘朝廷礼节。宋仁宗不禁有些怀疑,心想,这分明是个地地道道的乡间庸医,难道他能治好母后的病?但又一想,母后的病已经没人能够医治了,他既然敢揭榜,姑且让他试试看吧。就这样,吴夲被带到了后宫。太后躺在里间的床上,太监从里面拉出一条红丝线,让他在那上面号脉,这叫“悬丝切脉”。原来,古时候男女授受不亲,医生不能直接按在太后的手上号脉,只能凭一条系在病人脉搏上的红丝线,诊出沉、浮、缓、急来,没有过硬的本领,是无法准确地诊断出病情的。吴夲却并不感到为难,从容地将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红丝线上,侧着脑袋,细眯双眼,认认真真地诊了一会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没治了,没治了,太后的脉搏已经停了。”说罢站起来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众人大吃一惊。原来他们为了试探吴夲的医术,故意将红丝线绑在床上,没想到他一下就诊断出没有脉搏跳动来,看来这个乡下土医生还真有两下子,决不是平庸之辈。众人见他要走,忙上前劝阻道:“大夫慢走,请再为太后诊一次脉。”吴夲无奈,只好重坐案前,又伸出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红丝线上。他聚精会神地号了一会脉,低头沉思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但过一会儿又道:“没治了,没治了。太后的脉搏跳得像猫一样急。”说罢又站起来要往外走。原来,这次是故意把红丝线绑在猫脚上,想再试试他,结果又被他识破了。这时大家才相信他确实有本领,因此赶快挽留他再号一次脉。吴夲万般无奈,只好又坐下来号脉。他又伸出三个指头,按在红丝线上。垂头侧耳,专心致志地把寸脉、关脉、尺脉都细细地辨认了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要来笔、墨、纸、砚,“刷刷刷”地开了处方。吴夲还为太后隔幔灸艾柱,钢针刺背脊,又用丹药内服,经过了一番医治,果然那肿块渐渐不疼了。

宋仁宗无限欢喜,把他当作上宾招待。太后的病,经过吴夲的一番调理,那疙瘩一日日变小,最后竟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太后恢复了健康,满朝文武都很高兴。太后和宋仁宗更是喜出望外,十分感激。为了表示感谢,宋仁宗除了赠送许多金银财宝外,还要封他为御史太医,想不到吴夲却婉言谢绝。他起身告辞道:“我不想要什么荣华富贵,我的志向是拯救天下苍生。”宋仁宗再三挽留,无奈吴夲要回民间医治百姓的疾苦之心已决,只好封他为“妙道真人”,亲自送他出宫。这一来,吴夲更是名扬四海了。

吴夲治好太后的病后,就带着他的徒弟,身背药箱,云游四海。每到一处,都为当地的老百姓诊治各种奇病怪疾。他一生以济世救人为念,不取病人的钱,深深得到老百姓的爱戴。

3、这一日来到一个县城,找到一家客栈安歇下来。这时已经是掌灯时分,师徒忙着洗漱,不料店小二来报:“县太爷刘大人亲自上门求见。”吴夲穿罢衣衫出来,县官刘太爷马上高拱双手上前道:“卑职不知御史太医到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贫道本是一个浪迹江湖的医生,萍踪浮云,来去无定,刘大人公务繁忙,何罪之有?”两人寒喧过后,刘太爷说道:“卑职今有一事相求,不知御史太医肯不肯相助?”吴夲笑道:“贫道除了行医治病之外,别无所能。刘大人不知何事相求,只怕晚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太爷忙上前施礼道:“正是求御史太医治病哩!小女今年十八岁,前几日却得了个怪病,先是胃痛了好几天,后来吃什么就呕吐什么,如今已经三四天滴水不进,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恳请御史太医救小女一命,卑职感激不尽。”吴夲想了一想说:“医治病人本是贫道的责任,理当尽职。据你说的病情,怕是患了膈食病,待我号了脉再说。”刘知县忙备了轿子,连夜把吴夲师徒迎进县衙内,并留他们在县衙的客房里住宿,用上宾的礼节招待他们。刘知县的千金小姐长得如花似玉,正当青春年少,却患了这场大病,好几天粒米不进,已饿得形容枯槁。她这病正是膈食病,吴夲对症下药,先开了一剂汤药,果然,这药服下就不再呕吐了。又经过一番诊治,慢慢有了好转。

4、这一天,刘知县正坐在公堂审理案子,吴夲无事经过公堂,见堂上跪着一位身着孝服的少妇,泪如泉涌地大叫冤枉。吴夲不禁驻足听了一会儿。这时只见刘知县拍打着惊堂木,厉声喝道:“大胆刁妇,明明是你毒死亲夫,还不快快从实招来!免得本官动刑。”那少妇喊冤叫屈:“大人明察,想我们夫妻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吵过架,从来没有红过脸,怎么会有毒死亲夫的道理呢?”“大胆!你没有下毒,他平白无故是怎么死的?你还敢狡辩?”“大人哪!民妇每天中午送饭到田头给丈夫吃,不想那日他回家就叫肚痛难当,还没请医生就不行了,民妇也不知他为什么死的。民妇真真没有下毒,恳求大人明察……”“啪!”刘知县又是惊堂木一拍,“来人!不动重刑,你是不会老实招的。快,拿拶子夹她十指。”那少妇经不起重刑,一时昏了过去。刘知县叫人用水喷醒她。醒过来后,少妇害怕知县再用刑,只好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毒死亲夫。“来呀!让她画押,关进死牢。”刘知县威风凛凛地喝道。吴夲感到这事人命关天,不应该这样草草判决,便找刘知县询问案情。

原来,这少妇姓朱名玉凤,嫁了丈夫吴昌荣,家住后溪乡,以农为业。小俩口平时倒也和和睦睦地过日子,自己耕种二亩薄地。小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平时午饭总是由朱玉凤煮好送到田头给吴昌荣吃的。那日,朱玉凤还特意煎了两个香喷喷的荷包蛋给丈夫下饭。饭送去之后,吴昌荣正忙着耕田,朱玉凤把饭菜放在田头就赶回家来喂猪了,不料吴昌荣忙完活后,吃完饭菜,就渐渐感到肚子疼,回家后当天晚上就死了。吴夲听罢笑道:“那少妇口口声声叫冤,还为丈夫披麻戴孝。小俩口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敢问刘大人,她为何一定要毒死亲夫呢?”“这……”刘知县一时答不上来,迟疑了一会儿才说,“披麻戴孝,人之常情嘛!毒死亲夫,必有奸情。”“可有奸夫为证?”吴夲追问道。“奸夫倒未查出是谁。”“这样看来,其中必有蹊跷,刘大人定她死罪,又无真凭实据,怕欠妥吧?”“依御史太医之见?”刘知县反问道。“依贫道之见……”吴夲在刘知县耳边说了一阵话,刘知县听了连连点头。

第二天中午,吴夲吩咐人照样煎了两个喷喷香的荷包蛋,送到吴昌荣耕地的田头,然后站在远处观察。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只见从田埂的一个小洞里爬出一只大蜈蚣来,把香喷喷的鸡蛋美美地吃了一顿,又在蛋上爬来爬去,然后才爬回洞里。吴夲让人把那盘鸡蛋端回来给狗吃,当晚,那只狗就嗥叫起来,躺在地上打滚,不久就四脚一挺死了。刘知县这才恍然大悟。

吴夲破了蜈蚣案,救下了那少妇的一条命,那少妇感恩不尽。吴夲又彻底治好了刘小姐的膈食病后,才告辞刘知县又带着徒弟上路了。

5、一天晚上,吴夲和他的徒弟李东昌到外村看完一个危急病人,正乘着朦胧的月色往回赶路。他们经过一条羊肠小道时,发现远处闪着两盏绿莹莹的灯光。开头他们还不在意,只顾一个劲地往前走,不料那绿光越来越近,越来越显眼。“师傅!不好了,有老虎!”徒弟李东昌大叫一声,转身就跑。吴夲原先只顾埋头走路,心里还在琢磨着刚才那个病人的病情,被李东昌突然一喊,猛地惊醒过来,借着月光一瞧,果然有只花纹斑斓的猛虎,张着血盆大口迎面走来。他正想转身跑开,却见那只猛虎双腿跪了下来。“师傅,快跑!”李东昌见吴夲毫无躲避的意思,急得忙扭回头来拉着吴夲的胳膊。“且慢!”吴夲把胳膊一甩,镇定地说。“世上哪有不吃人的老虎,你慢它可不慢。咱们还是快跑吧!”李东昌哀求道。“等等,你看这只老虎有些不同,它跪在那里干什么?”这时吴夲一把拉住李东昌的胳膊不放。李东昌无奈,回头一看,真怪,那只老虎确是双腿跪地,还频频地点头,像在哀求什么似的。吴夲镇定地向前迈了几步,细一端详,发现那虎口里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地泛着白光。他回头对徒弟说:“你看那虎口,什么东西在闪闪发亮?”“对,真是怪事。”李东昌这时也看真切了,那只老虎仍然跪着,还在不断地点头。吴夲心想,禽兽有时也会通人性,这老虎肯定有求于我,我不妨上前看看。吴夲一步步向老虎走去,只见那老虎的双眼流下两行泪来,这更坚定了他的想法。他慢慢靠近老虎细细一瞧,这才发现原来是一支银钗卡住老虎的嘴巴,使它不能张合,痛苦万分。吴夲轻轻摸一下老虎的脑袋,示意它别乱动。又叫李东昌从背搭里取出一颗草药丸,先放进老虎口里;然后把手伸进虎口里,用力拔掉那支银钗。虎口的银钗被拔出来了,老虎顿觉浑身轻松了许多,感激地连连点头示意。

原来这只老虎昨天看见两个妇人路过山林,便向其中一个的脑袋猛扑过去,不料那妇人脑袋一缩,老虎没咬住她的头,却被她头发上的银钗卡住嘴巴,不能张合。老虎知道吴夲是个“妙道真人”,所以来求他医治。吴夲救了老虎一条命,老虎感恩地跑到吴夲前面为他们师徒带路。走了不久,老虎看到远处蹲着两只饿狼,正在伺机扑食过往行人,就冲向前去把它们赶跑。老虎一直护送吴夲师徒到村口,这才长啸一声向他们告别,自己跑回山林里去了。

后来,吴夲回到故里,在海沧青礁的岐山、东鸣岭、龙湫坑之间凿井取泉,采药炼丹,为贫苦病人送医送药,慈惠济世。不久,闽南一带瘟疫流行,田园荒芜,遍地凄凉,哀声四起。为了拯救民众,吴夲带着徒弟跋涉于高山峻岭之间。不料那日他在文圃山的悬崖绝壁上采药,不幸跌落山崖,抬回来已无法救治,在家中逝世了。噩耗传来,闽南的老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争着找画匠画出吴夲的肖像来供奉他。后来为了感念这位神医的恩德,人们就在龙湫他生前治病救人的地方,自动筹款建了龙湫庵,并雕神像敬祀,奉他为“医灵真人”以为纪念。人们祈望吴真人这样的济世神医能英灵长在,死后还能为世人消灾解祸。所以吴真人去世后,人们把他奉为神明,不断把他神化。官方和民间都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不断显圣的神奇传说。

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圣诞,礼拜不受金爵而惟愿济世的医神

一、保生大帝是何方神圣,竟得两岸如此虔诚供奉?

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年)岁次已卯,圣母将要分娩时,恍惚看见长素道人(即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斗星君,护送一位仙童到她的房门口,说:“这是上界的紫微星君,前来投胎降世的。”他们刚刚说完大帝就降生了。这时候异香满堂,豪光灿烂,又见五老及三台魁星现身来拜贺。屋外上空五彩祥云朵朵覆室,紫气满庭,民众个个啧啧称奇,认为这不是寻常的瑞气。时正是农历三月十五日辰时。

吴真人年少时曾受昆仑山西王母传授法术,后举科举,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礼乐医术,后辞官修道,行医济世。吴真人生前不吃荤、不娶妻,严守戒律,毕生从事医疗活动,在医术上颇有创获,治病效果奇佳。宋·庄夏《慈济宫碑》称,“尝业医,以全活人为心。按病投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沈痼奇恠,亦就痊愈。是以厉者、痬者、癕疽者,扶升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生性纯朴而又慕道求仙的吴真人,并没有把他高明的医术当作追求功名富贵的工具,他的一生,都以能为民众解除病痛为矢志。对于登门求医的病人,一视同仁,“无视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

闽南唐时是“蛮獠之所,瘴疬之地”。到了宋代瘴疬疾病仍甚为流行,目睹处地苍凉、萧索,百姓生命经常受到瘟疫的威胁,深感痛心,倍感责任重大。每当瘟疫流行之际,他总是甘冒生命危险,偕门徒深入疫区,四处采药,义诊施药,济世度人。宋·杨志《慈济宫碑》记载:“侯(指保生大帝,时被敕封为“慈济忠显英惠侯”)弱不好弄,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数数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既没之后,灵异益著,民有疮疡疾疢,不谒诸医,惟侯是求。撮盐盂水,横剑其前,焚香默祝,而沈疴已脱矣。乡之父老私谥为医灵真人,偶其像于龙湫庵。”

后来,真人于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书僮,感动书僮主人知县江仙官与张师爷,即深悟爵禄荣华终是一无所有,追随真人修练道术,施药活人。事后这消息传四方,受教日众,诸门下深明秘法,同成道者,有*医官、程真人、江仙官、邓、何、纪、*仙姑、诸天君元帅等。

宋·绍兴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公元年至年),高宗皇帝诏立祀吴真人庙宇于白礁和青礁两地。孝宗皇帝也于乾道七年(公元年)赐庙额为“慈济宫”。明·成祖永乐皇帝十七年(公元年)又敕封“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二、救灾救劫医灵妙惠真君,显佑扶难祛疫而济世

资料图

每年的农历三月,台湾海峡两岸的数百座慈济宫、吴真人庙便日渐忙碌起来。到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的诞辰日,两岸的慈济宫更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信众们都会祈求保生大帝祛病延生,德泽普照。《保生大帝真经》中有“吾从登天界。犹念尘寰未靖。刀兵水火。瘟灾疠疫。无时或息。故常遣六丁神将。逐日出巡。如遇魔妖滋扰。击杀勿论。盖杀魔杀妖。非杀不慈也。又如大江救驾。退金兵。重光宋室。鄱阳助战。平陈寇。显佑明君。一切救难救苦。救灾救劫之事。皆无乐而不为之。”

保生大帝不仅救难救苦,慈悲济世,还教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保生大帝真经》中有言:“便是神仙之友。凡人业障未净。谋为不遂。举动乖舛。切莫怨天尤人。呵神骂鬼。应知荣枯有数。如万物之春开秋谢。各有时节。当思守命听天。安贫乐道。漫漫长夜。总有达旦之时。若稍图侥幸。取不义财。行不义事。损人利己。胡为乱作。逞尽奸佻。造下冤孽。触怒上苍。立见败灭。凡此种种。务须深戒。以待否去泰来。自有无限生机。无疆好处。近则造福一身。继则遗荫子孙。不违吾训。有难神自护身。钦奉此经。时时诵念。至千万卷而不倦。灾星自远。宅舍光明。合家安泰。疾病不生。”

保生宝诰

志心皈命礼,霞天演教,紫府修真。恢宏玄妙,广度群迷。清心寡欲,心证玄道。济人利物,隐姓埋名于山野;救死扶伤,采药撷草于岩壑。不求闻达,功成而身退,观荣华富贵如浮云;惟愿淡泊,养性而修心,视贫穷民众若父母。医学广博,誓愿宏深。圣恩浩荡,医德崇高。大悲大愿,大德大仁。宣封昊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医神宝诰

志心皈命礼,昊天圣医,昆仑学道。玄机独契,采药亲尝。药到春回,神功徙柳。转死为生,疗痊后病。金爵不受,仙舟运米。以济奇荒,化退洪流。召雷祛疫,荡寇卫乡。大江救驾,重光宋室。鄱阳助战,显佑明君。救苦救灾,驱魔逐怪。以安寰宇,恩泽万民。大慈大悲,救苦济世,普佑真君,昊天御史,医灵妙惠真君,保生大帝,大道天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