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睁开眼,起床刷牙洗个脸,吃完早餐去上学,这是我们雷打不动的日常操作。但是,小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没有牙刷和牙膏的古人,他们是怎么刷牙的呢?难道就不刷了吗?当然不是。
古人的爱牙之心从来不容小觑,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古人的刷牙小妙招吧。
Part.1
漱口与揩齿没法刷牙怎么办?那就漱口吧。对于古人来说,漱口是最简单快捷的口腔清洁方法。当时的人们常用清水、茶水、盐水来漱口,“咕噜咕噜”几下,又是美好的新一天。早在西周时期,《礼记·内侧》就记载:“鸡初鸣,咸盥漱。”早晨听到公鸡报晓,人们就要起床盥(guàn)洗、漱口了。先秦时期,人们不仅起床后漱口,而且连饭后也开始漱起口来,《礼记·曲礼上》云:“主人未辩,客不虚口。”“虚口”是古代饮宴的一种礼仪,其中,人们不仅会用水漱口(“漱”),还可以用酒漱口哦(“酳”(yìn))。(来人,把我公元前8年的拉菲端上来,给客人漱漱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至东汉,古人甚至已经意识到晚上刷牙的重要性,认为晚上刷牙可以清除一天的食物残渣,防止蛀牙。《金丹全书》载:“饮食之毒,积于牙缝,于当夜晚洗刷,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莫高窟第窟的揩齿图而除了漱口,“揩齿”是古代清洁牙齿的常见操作,主要是用手指沾点盐或药粉来摩擦牙齿。敦煌壁画里有不少古人的揩(kāi)齿图,唐宋时期的揩齿图至少14幅,可见于莫高窟的第、、窟等。▲黛玉洗漱(《红楼梦》版剧照)除了用手指揩齿,古人还会用到“揩齿巾”,宋代医书《圣济总录》载:“取杨柳枝咬枝头令软,摭药揩齿,瞬水漱,复以棉揩,令净。”意思是用杨柳枝揩齿之后漱口,再用棉布擦一遍牙齿。古人们真的是精致到牙齿了呢。
Part.
齿木与牙刷
在牙刷发明之前,人们仍然有很多保护牙齿的小妙招,其中之一就是嚼杨树枝。(我没听错吧?)在古代,这些树枝被称为“齿木”。人们平时屯些小树枝,使用时就将枝条的一端用牙齿慢慢嚼开,咬成小刷子的形状,然后蘸点药粉摩擦牙齿。唐代医书《外台秘要》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即用齿木揩牙,能让牙齿变得又白又香。▲齿木那么,齿木一定要用杨树枝吗?当然不是啦。槐树枝、桃树枝、葛藤等和杨树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都可以做成齿木。(你们非得和自己过不去是吗?净挑些又苦又辣的口味。)另外,齿木都是一次性的,用过即可丢弃,但必须先把齿木上的口水弹干净,再悄悄丢到隐秘的小角落里。然而,到了唐代,聪明的唐人开始制作用马尾制成的植毛牙刷,名曰刷牙子,类似于现代牙刷的雏形。▲唐代骨柄牙刷至南宋,牙刷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甚至出现了牙刷专卖店。据《梦粱录》载:“狮子巷口徐家纸札铺、凌家刷牙铺……金子巷口陈花脚面食店、傅官人刷牙铺。”▲宋代灰坑出土的牙刷残品与宋钱根据考古,辽代的牙刷被认为是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牙刷。年被发掘的辽驸马卫国王古墓(公元年)中,随葬品里就有两把骨制的牙刷柄,旁边还有一个白瓷盆和鎏金龙纹的银碗。你以为陪葬品里全是金银珠宝,实际上可能还有锅碗瓢盆和牙刷。
Part.3
牙病治不好由于没有像样的牙刷牙膏,漱口的清洁力度又低,所以古人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牙病。《史记·仓公列传》里就有齐中大夫病龋齿的蛀牙记录。甚至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齿”、“龋”等关于牙齿、牙病的字。由于甲骨文是象形文字,“龋”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口烂牙龋齿的模样。▲甲骨文“龋”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古人患牙病的情况非常普遍,如蛀牙、牙疼、掉牙等,而且没有好的治疗措施。唐代大诗人韩愈写《落齿》诗时才三十二岁,口中的牙齿已是七零八落: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我去年掉了一个牙齿,今年又掉了一个,不久便连续掉了六七个,而且看样子还会继续掉下去。更甚者,还有晋代名臣温峤。《晋书·温峤传》曰:“峤先有牙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因为无法再忍受牙病的痛苦,温峤在没有任何卫生措施的情况下一狠心把坏牙拔了,结果因破伤风而死,死时才四十二岁,真的非常可惜。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我们医疗发达,对于大多数牙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方法,人们越来越注重牙齿健康,补牙、牙齿矫正的人也不在少数。毕竟,拥有一口好牙,是我们快乐吃饭的重要前提。因此,小朋友们一定要记得早晚两次,认真刷牙哦。作者:夝责编:乌桐监制:凌老师、应老师参考文献:[1]赵双战,赵林娟.中国古代健齿与牙刷发展[J].文博,(03):84-88.[]宋红.中国人使用牙刷考[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1(03):43-48.-往期精彩-撸猫简史:古人是怎么“吸猫”的?男人可以当妈妈吗?可以的!是美男还是罪犯,就看你有没有胡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