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年灸灸时灸量到,病痛自然消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湿疹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10117/8598816.html

艾灸

要想艾灸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除了正确施灸外,关键在于:有效的灸时和灸量的控制,只有疾病达到艾灸的时间和量,病痛自然痊愈。艾灸治病是一个长期无副作用的中医疗法,不是灸了几次或几天就会好的,坚持很重要。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如何掌握艾灸的量。

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掌握最佳灸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

施灸的量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1

由年龄、体质、性别决定

对于不同的年龄、体质、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艾灸的耐受性不同。古有以年龄定灸量,称随年壮,即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尚应考虑体质情况,并据男女生理、病理之差异而决定艾灸的量的多少。另外,由于种族差异,艾对机体的影响亦也不一。

2

由病情、病性决定

病深痼疾,一般宜多艾灸。另如灸治急症、多数医家主张壮数宜多,如在众多著述中,灸“五十壮”、“百壮”等描述随处可见。而老年或体弱者保健灸,每次宜小灸,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内则宜多。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

对于这些医书和专家所言,建议是病重者多灸,在刚开始灸的一段时间中,要根据身体的排外反应,可以少灸,灸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多灸,并坚持下去。

3

由所取部位决定

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少灸,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如《备急千金要方》云:“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实验也发现,肌肉浅薄之处的大椎、至阴穴,少灸则转胎效果佳,多灸之后效反差。

4

由患者感觉决定

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如隔蒜灸中的铺灸治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5

由天时、地理决定

如冬天宜适当多灸,方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另如北方风寒凛冽,要多灸;南方气候温暖,灸量要少些。

以上所列应根据自身的体质、病症、病情等因素,具体施灸量应综合考虑。古代讲究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现代人来说,经常熬夜、工作繁忙是常有的事。所以按古书所列的灸量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否则难以接受。

感谢阅读!可以将您想要了解的艾灸内容在下方留言哦~

喜欢分享or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