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惜奇堂艺海求真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专场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点击海报图片,即可进入专场]

XIQITANG

惜奇堂——缔造新的流传有序

惜奇堂拍卖从征集环节开始进行新老严选,力争做到不老不征集,对征集后的拍品会进一步进行品质严选,做到品质择优上拍,在预展期间也会邀请业内专业行家专家的监督,一旦发现有问题的拍品,会坚决做撤拍处理,我们还对瓷器类拍品,提供牛津或中科热释光检测服务,进一步切实做到比一线大拍还严格的品质把控,我们这么做的目标是缔造新的流传有序!让您的收藏更安心!

惜奇堂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专场将于年9月25日晚8点正式于惜奇堂APP开启线上拍卖,此次拍品均为来源可靠、流转有序、品质精良的古代艺术品,类别包含瓷器、金铜佛像、玉器杂项等共计24件。其中不仅有古代定窑、钧窑、龙泉窑等名窑、官窑系列瓷器拍品,更有法相金身,慈悲肃穆的清代金铜佛像,还不乏造型精致的明清玉质配饰和文房雅器。更多信息请参见下方拍品详情。Lot1雍正狮子滚绣球粉彩盘

直径18cm

粉彩是在五彩发展的基础上,借鉴珐琅彩的制作方法创制成功的釉上彩瓷品种。初创于康熙晚年,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延烧至晚清。官、民窑都有生产,传品良多。清末陈浏(寂园)《陶雅》曰:“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彩也。”

该器物的形体线条流畅,盘撇口,弧壁,圈足。胎体轻薄,地白如雪。折沿处色地彩绘杂宝纹饰,盘心白地彩绘纹饰为狮子滚绣球,呈现两只大狮子争抢一个绣球的画面,右下角还绘有一只生动俏皮的小狮子,这个题材是汉族传统吉祥图案,蕴含有好事将临,去除灾难的祥瑞团圆之意。纹饰构图紧凑,四周留白;线条秀丽雅致,釉上线和没骨画法相结合,实属难得;用色粉润柔和,多处运用撞色搭配,且色地彩绘与白地彩绘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极富装饰美感。盘子造型整体比例协调,造型端庄,符合雍正瓷器造型特点。盘外壁无纹饰,底白釉无款。

来源:伦敦邦翰斯年11月4日编号

Lot2明白釉刻花碗

直径18cm

斗笠形碗,侈口小足,壁深斜,小圆底,矮圈足,足端无釉,内底圆形凹陷,内壁有对称环莲纹划花装饰,寓意吉祥。胎体轻薄,釉色匀洁,属收藏佳品。

Lot3道光青花缠枝莲梵文高足杯

高10.9cm

此式高足杯创烧于乾隆御窑,后朝继之成官窑定式。本件形制端正规整,敞口,斜直腹,高柄圈足,足底外撇,高足内壁书青花篆字单行“大清道光年制”款。胎体细腻轻薄,通体施釉平滑,釉质莹润。腹壁绘青花缠枝莲纹,间书梵文六字真言。足柄饰青花花卉纹、如意璎珞纹等,青花发色明快,点染得宜,此类高足杯在雍正至道光年间均有烧造,两岸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均有同类品种收藏,实属道光官窑典型佳器。

来源:伦敦佳士得年11月6日编号84

参阅:纽约苏富比年3月24日编号成交USD47,Lot4清紫檀镶嵌云石笔筒

高15cm直径13cm

六边形笔筒,以紫檀木和六块云石组合而成,晋代太傅崔豹所著的《古今注》有记载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紫檀木色呈深紫,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珍爱,价格昂贵,居各木之首,被称为"王者之木"。筒壁镶嵌云石,与端州砚石、信宜玉石、英德英石并成为广东四大名石,更因其瑰丽多姿的天然纹理能呈现"磷磷石屏上,浓淡树中分"如诗画般交相辉映的景色,趣味神韵兼具,为书房增添更多文人意趣。来源:资深木器古玩藏家旧藏

Lot5明白釉盖罐

高12cm直径11cm

此白釉盖罐胎白质细,盖部形制饱满,口沿微上翻;器身造型圆润,侈口,短颈圆唇,鼓腹圈足,罐身饰莲瓣纹。釉色莹润,风雅朴素,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参阅:香港佳士得年7月9日编号

Lot6清琥珀朝珠

此琥珀朝珠由颗琥珀珠子贯穿而成,主材质地坚密,颜色呈*红色,透明度较高,属名贵上品。佛头为松石材质,高雅端庄,背云、记捻等处均使用水晶点缀,制作考究。琥珀不仅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在古代帝王眼中,琥珀更有特殊的礼仪性功能,据记载"皇帝朝珠杂饰为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可见需根据不同的场合戴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朝珠,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朝珠分别寓意天、地、日、月。朝珠由佛念珠衍化而来,是清代官服特有的配饰。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朝珠象征着四季,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72候,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三串绿松石记捻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总和为30天。该朝珠不仅用材精美,更具一定历史文化内涵,有极大收藏意义和研究价值。

Lot7清白玉镶嵌砚屏

高25cm宽20cm

砚屏主体为红木镂空制作,中部镶嵌椭圆形大雁白玉雕件,表面镂雕装饰飞翔状大雁,云莲纹遍布周身,与主体在雕刻纹饰上相互呼应。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雁有仁心,在雁阵当中,壮年大雁会照顾老弱病残之辈;雁更有情义,对伴侣从一而终;雁阵飞行时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这是其礼让恭谦之意;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雁之信,则是指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如此寓意吉祥的雕刻主题更是增强了赏玩意味,传砚屏始于苏东坡,*庭坚二人,因日光或烛光投射墨汁之余光甚伤目,故制砚屏以挡之,随时代发展,其功能性逐渐演变为陈设性、欣赏性。该砚屏整体造型古朴大气,雕刻工艺精湛,属文房雅玩之精品。

Lot8明蓝釉碗

直径19.6cm此碗造型简约流畅、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釉层肥厚丰腴,缀以天然窑变玫瑰紫斑为饰,色泽瑰丽。自古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诗句形容钧窑窑变现象的艺术魅力。窑变釉是一种艺术釉,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也最复杂。钧窑的釉色基调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紫色来,而这种颜色变化无穷。在长期实践中,瓷工首先运用铜红工艺进行铜元素的还原技术,这是瓷艺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钧窑不仅开创了我国窑变釉瓷器的先河,而且钧窑器物的成型和高超的烧窑技术,一直为后世赞叹不已。钧瓷色彩天成,变幻无穷,世上绝无相同之两件钧瓷,所谓"钧无双"也。加之钧瓷烧制极难,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珍品,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双"之意。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以钧瓷为首,谓瓷之君也。故有"*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钧窑的历史地位和收藏价值可见一斑。

参阅:纽约苏富比年9月16日编号4成交价US,

Lot9康熙铜鎏金燃灯佛

高24cm

此件康熙时期铜鎏金燃灯佛头饰螺发,高肉髻,面相端庄,五官舒朗,线条柔和,眉形精致,眼睑内敛,鼻梁平直挺拔,嘴角两侧微微上扬,面庞方正,开脸极为优美神态慈祥。其颈部以三条弦纹装饰,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属于佛教造像中的经典纹样。双手于胸前施转法轮印,象征说法。双腿结跏趺坐,肢体的刻画柔软细腻,造型端庄大方,金水饱满而明亮,其袈裟上簪刻缠枝花卉,底座宽大厚重,造像整体协调地融合了藏式造像精致细腻的铸造工艺和汉传造像祥和儒雅之感,为康熙时期宫廷造像难得一见的精品。燃灯佛是佛教中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世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佛经记载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或"锭光佛"。此尊燃灯佛采用薄铸工艺,鎏金色彩扎实而明亮,造像开脸极佳,躯体及莲花台座比例协调大气,是难得的精美之作。

来源:资深藏家旧藏

参阅:

《ARTANDFAITHATTHECROSSROADSTIBETO-CHINESEBUDDHISTIMAGESANDRITUALIMPLEMENTSFROMTHE12THTOTHE15THCENTURY》ROBERTR.BIGLER

中贸圣佳年4月29日编号成交价RMB33,,

Lot10晚清翡翠鹦鹉竹节佩

长6.2cm宽4.5cm厚5mm

该翡翠雕件颜色娇绿,光泽鲜明,透明度高,色调均匀,无裂纹、斑点,整体呈水滴形,双面镂雕。上方镂雕蝙蝠且对称装饰灵芝纹饰,表达幸福、长寿、事事顺意的愿景。外圈为环形竹节状,中间镂雕一鹦鹉栖枝图,竹节有高升之意;鹦鹉寓意英武灵秀,家庭和睦。鹦鹉以“s”形构图,造型灵动,嘴巴微张,双爪紧抓枝叶,周围花叶环绕,英明神武,生动传神。整器镂雕工艺细致精湛,抛光精美,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Lot11明龙泉窑莲瓣壶

直径12cm高14cm

此壶小口,薄胎。折肩鼓腹,腹身起棱,莲瓣纹装饰,肩部起流,自然弯曲,后有曲柄和两系。窄圈足,器口、底圈足处理规整。器表里、底均施带米*釉,圈足内施釉。参阅:《大器宋·龙泉窑青瓷》季盛和陈小波编著中华出版社

Lot12明钧窑琴炉

高6cm直径7.3cm

该器物造型古朴,束口、鼓腹,三足,通体施天蓝釉,是传统在文房用具不能缺少的重要物件。中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其中蓝色呈现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不论抚琴助兴或观赏把玩都令人赏心悦目。参阅:《关氏所藏历代陶瓷》香港艺术馆P-编号42苏富比成交价USD47,

伦敦苏富比年5月11日编号26成交价GBP,

Lot13明黑釉盏

高6.4cm直径12.3cm

此黑釉兔毫盏是常见的黑釉茶具,束口包镶,状如斗笠,圈足露胎,胎色坚质灰黑,胎釉结合致密,风格厚重粗朴。因产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带),故又称“建盏”。据有关文献记载,建州的黑瓷生产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在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有"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的说法。建盏之所以又称兔毫盏,是因为建州的黑瓷茶具的釉面里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者*色丝缕,状如兔毫。宋蔡襄奉旨督造贡茶时,撰写《茶录》一书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原炎加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建盏的盛行与当时斗茶之风相得益彰,成为贵族文人的主流茶器。此件器物胎质厚实坚硬,釉面古朴,黑釉金毫丝丝垂流,纹理变幻多样,层次丰富,且此类釉面纹理具有唯一性,不仅为茶具上品,更具收藏价值。

来源:日本奈良古龙会

参阅:

中贸圣佳年11月24日编号

《宋金茶盏》艾丹著,中国青年出版社P43

Lot14明白釉壶

高12cm宽14cm

该器物为注壶,壶顶部向内圆折,近口部向下内敛,形成一个很小的圆口,口上横搭叶状泥片,矮圈足,足端无釉,露白胎,质坚韧,釉色匀润。壶身整体珠圆玉润,接近瓜形,有瓜棱压槽,底部为挖修规整的较大玉环形圈足,足内侧有少量沾沙。上腹部一侧自然弯曲的短曲流,另一侧接编成麻花形仿瓜藤的曲柄,末端分出细小藤蔓,用贴塑工艺连结三片三角形印花叶并列垂于壶顶之上,使壶的整体造型恰似一只瓜瓞。在《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瓞,小瓜也,意为连绵不断的藤上结出许多瓜,引此为祝家门昌盛,绵延不绝,后又衍生出仕途运达,夫妻和睦等吉祥意义。此白釉壶通体纯白,匀净素雅,致密细腻,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