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强力白蚀消 http://m.39.net/pf/a_4612159.html重塑
REBUILT
NEWCOLLECTIONAUTUMN
从一个废打字机,
一台破电脑,
一个缝纫机,
一台老旧投影仪,
到一件艺术作品,
我们究竟在做什么?
这是一门在疫情期间开设的课程,特殊的隔离时期、特殊的网络授课条件,并没有阻挡上音数媒师生们的上课热情。视觉艺术基础教研室的老师们根据学生居家隔离的实际情况,针对网络授课的特性,积极调整授课方式,努力为数媒学子们打造高品质基础课程。
今天,就请跟随数媒小编一起走进蒋安琪老师指导的级多媒体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课,通过解析授课过程与创作思路来领略一下数媒学子的作品风采。
#01
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级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
主题:重塑(Rebuilt)
从一个工业物件,到一个视觉空间的创作,需要几步?
蒋老师带领19级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通过四个步骤来探索答案:
1、观察物体,勾勒空间大构图;
2、回归物体,选取局部零部件;
3、通过归纳、变形、重复、堆叠、整合等方式有线索地去改造原本的部件,使之变化为大构图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4、对变化完的形态进行整理、组合,以大构图为基本框架,重塑一个基于原型又不同于原型的创新空间样貌。
形
变
过
程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收获了些什么?
从造型表达上来讲,大家完成了:从一个实体的老旧机械,到一个视觉化、个性化的虚拟空间的形态建造,培养空间思维的意识。让同学们实践视觉语言表达的方法、体验视觉语言的创作魅力。
从课程体系上来讲,这门课是一年级多媒体同学在视觉化“创意思维”引导方面通向二年级进阶创作的一座桥梁,引导同学们“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创作”,从生活中发现主题,创作作品。
#02
课程感想收获
对这门课程大家有什么感想或记忆深刻的事情?
蒋安琪老师:“整个课程的创作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几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刚开始方案好不好、构图精不精彩就直接决定了最后有没有可能重塑出一个有意思的空间。这也是这门课好玩的地方,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前期的方案和草图上,这是一年级同学以往接触不到的形式。最后大家都发现前期工作越周到,后期创作也就越顺利。所以说这门课也算是带领着同学们体会了一把相对完整的作品创作过程。大家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但具体该怎么做?如何思考?从何处入手?相信这门课程应该能带给同学们一些新的思考。”
IMAGINE
CREATE
#03
优秀作品欣赏
陈璇子《清除计划》
尹雯《异境重叠》
《阁楼》
徐熙凯
《浮云楼》
徐熙凯
徐熙凯同学:“这次的创作已经告一段落,不管结果如何,过程都是珍贵的。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习和进步。这次作业让我明白了题材与构思对于创作的重要性。经过构思、小稿、定稿再到最后的成型、细节完善,整个创作过程都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确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须勇于探索适合于自己的风格。”
右:来凯雯《苶然》
左:王若航《自由主宰》
王若航同学:“这次的创作过程让我们又一次跳出了舒适区,打破了平常固化的思维模式,从灵感来源到作品呈现,我们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创意思维路径。整个设计从构图安排到色彩搭配都做了反复细致的调整。步骤严谨有序,整体紧密相连,这门课让我认识到整体化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在创作的进程中我也在不断地突破自己,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呈现
吴笑舟《原子塔》
吴笑舟同学:“在制作模型的时候,正好赶上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材料和工具的定做和运送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刚刚开始的时候只能使用手工具和砂皮纸来进行加工,大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进程,但是后来在家人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左:涂焱晰《天空之城》
右:陶艺旸《城市潜水》
《迪斯科协奏曲》
孙钰滋
孙钰滋同学:“疫情期间沉闷又压抑,整个世界都随着源源不断的坏消息变得晦暗。通过这次主题创作,我非常急切地想通过我的视觉语言来一扫周围的阴霾,所以我以朋克音乐为灵感,尝试了硬镭射的质感与飘渺的糖果色做结合,用最直接的音浪、色彩和视觉效果来唤醒人们的活力。”
#04
结语
因疫情原因,师生们共同努力的教学成果的展示一改以往线下展览的方式,以更具实用价值的台式院历形式进行展呈。除了优秀作品的展示与简介外,还贴心地为大家标注出教学周的周次。
册页展示
more+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希望这些作品和创作思路可以带给同学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期待同学们未来能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
摄影:唐一文
编辑:王若航
供稿:上音数媒视觉艺术基础教研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