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的外科手术有多牛,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古代存在「外科手术」吗?

01肠道损伤修复

答主:陈子杨Dr.outsid(+赞同,普外科医师)

我是一个普外科医生。

普外科最长打交道的,就是病人的肠道。

自从去年拜读了中医

天灵no盖总结关于古代中医外科的的文章。

我的膝盖,又献给了中医。

其中一篇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

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纳)之。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常服钱屑散。

这个时代,文章可以作假,文物可以作假,什么都有可能是假的,但思想不会。

《诸病源候论·金创肠断候》中古人对于战伤导致肠道损伤所做的研究,质朴中透露出一丝先进,即使在沐浴多年现在外科的我看来,也颇为吃惊。

第一句

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

这句话讲的和现在课本很像,肠道损伤看病情轻重,有的会死有的能活下来。跟现在有些吹「万病皆可治」根本不是一回事。

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

如果闭合性腹部损伤,出现腹痛,气短,大肠(结直肠)损伤,活一天半,小肠损伤(空肠回肠)活三天。

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大肠血液供应没有小肠好,损伤后不易修复,且大肠是人体最大的菌库,细菌极多,细菌进入无菌的腹腔后,很快因为感染而死。

而小肠血供好,细菌存量和大肠比要少,采用保守治疗,有可能自行痊愈,别说三天,活到老都有。

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纳)之。

这句讲的是开放性损伤,可以看到两侧肠道断端,可以用针线缝上。

用鸡血涂,这一句,我特么佩服的五体投地,缝合不难,但受限于古代技术,缝合难免不整齐,可能会出现肠瘘,一个眼和一个洞差别不大,等于手术白做了。

而用鸡血涂在吻合部位,鸡血会快去凝固形成血凝块,相当于加固了吻合端。

除了牛、之外我想不到其他词汇。

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

肠子出来了,却没有断开,用无菌水清洗还纳。(评论区朋友指出也有利用高渗透压作用让肠道水肿减轻。)

冥冥之中又有了无菌概念。

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

这段话,术后护理和饮食指导都出来了,

先喝稀饭,

无症状后再吃食糜,

百天后正常吃饭。

这段话,在外人看来寥寥数语,但实际上,这样一段文字,那必然是经过千百例伤者总结而来的。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看到古人对肠道损伤有如此高的认知,不得不说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02白内障手术

答主:心内科阳地*(+赞同,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

可能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认为白内障是现代医学发展之后才逐步认识并能够治疗的疾病。

实则不然,早在唐朝时,中国的医家就已经对白内障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手术疗法——金针拨障术。

一、金针拨障术的源起

由汉朝起而至唐朝,伴随着佛教由印度传入,大量的印度医学典籍也伴随着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形成了中印医学相互交融的局面。印度医学对中国传统医学影响最大的学科莫过于眼科,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天宝十一年(公元年)由王焘编著的中医学书《外台秘要》(40卷,门,余方)一书中就已有全面论述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的内容,而且细致描述了当时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拨障术」。

白内障的症状,《外台秘要》记载为:

……(患眼)忽然膜膜,不痛不痒,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遂致失明,令观容状,眼形不异,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如此之者,名作脑流青盲眼。

这段描述可以说与现代医学对白内障症状的描述十分接近了。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外台秘要》则记载为

……宜用金蓖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如见白日。

所谓「金蓖决」即是金针拨障术。其基本原理就是用金针将浑浊的晶状体拨入后方的玻璃体腔内,使光线能顺利的到达视网膜,从而达到治疗白内障的目的。

至《龙树菩萨眼论》(原书已佚),现存从《医方类聚》中辑出之本,则首次将「金蓖决」命名为「金针拨障术」。

书中对金针拨障术的适应症做了如下描述:

若翳状已成,非汤药所及,徒施千方,亦无一效,唯用金针拨之,如拨云见日。

该书还介绍了金针投障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并以品珠的神色形态、瞳仁的展缩变化,对日、月、光的辨别别能力等作为是否施行手术的依据。

金篦是在佛经中经常出现的词,《玄应音义》卷二曰:篦实弥切。金中精钢者为篦,又做金筹,是针拨白内障的器械。

其制备方法为金针用上赤不脆金,抽作金丝,粗如缝布鞋底的钢针,长约3寸,敲作针形,以小巧光滑铁锤在镦上缓缓磋之,令尖圆若绣针状,亦不可太细,太细则易折,如觉柔软再磋令坚,不可锤击,恐脆则易断,用时发生事故。

以坚细中空慈竹作柄,则轻便易转,且不滑指。留锋寸余,针根用银镶好,不使动摇,针锋以银管护之。

先用木贼草擦令圆锐,更以幼滑的石磨令滑泽,穿腹不疼,则入目不痛,方可应用。

在正式为病人手术前,往往先以动物眼如羊、猪眼等进行针刺手法练习,待手法纯熟后才能进行人体治疗,古人曾有「羊头初试,得其轻重」之说。

以上三条记载为中国有关金针拨障术治疗白内障的最早记录。

伴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的普及,古老的「金针拨障术」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万般灵药皆无效,金针一拨日当空。」作为现代人,还是不由得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传统医学为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作出的贡献由衷赞叹。

03牙齿治疗

答主:中华遗产杂志(+赞同)

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做不了,窝沟封闭、镶牙种牙的小cas还是能应对自如。

窝沟封闭了解一下

现代人知道,预防龋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含氟牙膏刷牙。如果牙疼病到了揩齿、漱口、服药都不管用的地步,浅龋变深龋,深龋伤及牙髓,怎么办?

做窝沟封闭。窝沟封闭的原理,就是在坏牙之中,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侵蚀。

古人很早就施展窝沟封闭术了。

战国时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有一个将榆皮、白、美桂的粉末塞入龋齿孔洞,治疗牙疼的医方。「白」字迹难辨,美桂,也不知具体是何种桂木,但榆皮的确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唐代人王焘在《外台秘要》里记载的一种填塞龋洞或齿面缝隙的方法,使用的则是松脂、梧桐泪(即胡杨树分泌物)、乳香等树脂类药物:以烧热的铜箸烙化树脂,将液体树脂滴入龋洞,直至树脂和牙齿合为一体,形成一道坚硬的屏障。

《外台秘要》还集汇了各种窝口封闭的搭配组合:人们可以混入薄荷、梅花脑(即龙脑香)、荆芥等药材,目的是让药物合同作用,不仅阻挠细菌侵入,还兼备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疏散风热的效果,有效地止住疼痛,加快疾病的痊愈。

杀神经也能做

现代口腔医学中常用的「牙髓失活术」,中医也极早就有。所谓「牙髓失活术」,就是民间俗称的「杀神经」,通过封药的方式,把牙髓神经的活力消除,使其发生化学性坏死,临床上,一般采用三氧化二砷或者金属砷。

多年前,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了用砷剂治龋的良方:

以槐树枝裹着棉球或绸布,沾上混在滚热的猪油里的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和葶苈[注音:tínglì]子粉各少许,烧灼后,烙在蚀齿孔洞中。

雄*的熔点较低,燃烧后形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砷。之所以还要加葶苈子(中药名,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葶苈或播娘蒿属植物播娘蒿的种子),是因其苦寒消肿,能够有效地缓解牙龈肿胀的痛苦。

这是世界口腔医学史上第一次被记录的牙髓失活术,比欧洲要早两千年。欧美诸国用砷剂失活牙髓,是美国的斯普纳在年提出的,方法与张仲景类似。

朋友,种牙吗?

关于牙齿的禁忌,各地也都有类似这样的说法:小孩的牙掉了,不可以随便扔,扔牙时,要像站*姿那样双脚并拢。掉的是上牙,就扔坑里或者床底下,落的是下牙,则要扔到屋顶上。不如此,就长不出牙来。

人缺了牙不仅不好看,说话还漏风因此,镶牙成为缺牙者的刚需。在中国,镶牙、种牙的技术,通过医家代代传承,延续至今。

种牙有义齿,也有牙齿再植,这两者是不同的。

宋《圣济总录》载有「牙齿摇落、复安令着」的再植法:

如果牙齿才掉不久,没有严重损伤,则可以将落齿再次植入。方法是以熟铜等为末,热粘入牙槽之中,再贴药在牙齿上,五天即定,但是要求一个月内不能咬硬东西。也有拔下痛牙,清洗过后,再植入口腔的。通常再植的同时,会用药物对牙龈的病患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原理和之前所述的没有太大区别。

而假牙,同义子一样,原本不出自某人,而又填充入某人门下,如同亲子。义齿通常是以竹木、金属或者陶瓷制成的,《唐本草》中有银膏种牙的记载:用锡和银箔及水银凝炼后的银脆,「补牙齿缺落」。

诗人陆游在《岁晚幽典》中写道:「卜冢治棺输我快,染须种齿笑人痴。」

又注曰:「近闻有医,以补种堕齿为业者。」

陆游年老,牙脱发白,这两句诗并不是说他要镶牙,要染发。相反的,对这些东西,他是持否定态度的,故而「笑人痴」。在《一年老一年》中,他又说「生平常笑愚公愚,欲栽堕齿染白须」,足见他是顺应天命派,反对社会上的老年人将白发染黑,将落齿补种。

陆游先生活了八十六岁,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眼神和牙口都不错。年过七十,依然可以在油灯下看几万字的小字书。

七十七岁,才有一颗牙出现松动,但「一齿屡摇犹决肉」,一点不影响他吃肉。

八十多岁牙掉得多了,才体会到「齿豁头童尽耐嘲,即今烂饭用匙抄」的困扰。

因此,他对待种牙的态度,旁人也就参考参考罢了。

文章来源:知乎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小编(zgxcsixi)删除。

孕妇效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