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复制链接]

1#

慈怀君说

他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后人称之为药圣。

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科学遗产。

他就是一代名医李时珍,一个会写诗的医中传奇。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天资聪颖承希冀,科举落第志行医

年,在我国的荆楚大地之上,冉冉升起了一颗耀眼的医药之星。

一代名医李时珍诞生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湖北蕲春县的小城镇里。

他出生于医药世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的名医。

在这样良好的医学家庭环境,他的学医之路本该顺畅无比,但事与愿违。

明朝年间,四书五经被奉为主流学问,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较高,但医术却被视为杂学,被人瞧不起。

自幼聪颖的李时珍,让父亲看到了希望。

像所有望子*望女成凤的父母那样,他的父亲希望他能考取一个功名,走仕途正道。

不负众望的李时珍在十四岁那年中了秀才,于是一家人把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但有些东西冥冥之中便是注定好的,哪怕强行更改也会绕一圈再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看着一家人希冀的眼神,他的内心是极度挣扎的,他自小便热爱医术,对花鸟虫鱼充满了极大的兴趣。

他虽然对古板的八股文很是反感,但为了家人的期待,仍是集中精力、昼夜研习四书五经,认真练习八股文。

前两次乡试接连失败,嘉靖十九年,李时珍抱着极大的期望,在父亲的陪伴下前去参加乡试。

但不幸的是第三次参加乡试仍名落孙山,多年来的进士梦彻底被磨灭了。

他为了父亲的期望已经走了太多的弯路了,现在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于是李时珍思索再三向父亲提出了学医的想法。

这时父亲指着远处的帆船语重心长的说道:

如今这年代学医就像这艘船一样,是逆流而上,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前进,会很艰难。

听了父亲的话,李时珍望着滚滚江水中奋力前进的帆船,坚定了一生要学医救人的信念。

生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此时的他尚且不知未来有怎样的难题等着他去克服,更不会知道这一决定为后世带来了怎样的福祉。

如果热爱一件事,那么就坚持向前行吧,虽说不能一帆风顺,但亦可以乘风破浪。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名不虚传立宏愿,入职太医愤辞官

在决定从事医学后,李时珍开始阅读大量医学书籍。

因父亲是仕宦顾家的门客,所以李时珍得到了自由阅读顾家大量书籍的机会。

具备了这样的契机,他便重点内容做笔记,疑难之处写心得,并且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经过十年的苦读深研,李时珍的视野大为开阔,尤其是历代的诸家本草,他已经做到了如指掌了。

李时珍平生治学严谨,酷爱读书,在走上医学道路后,一直警当良医。

且他虽熟读医术,但从不死啃书本,而是在实践中比较、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比如,巴豆是一种泻药,但李时珍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巴豆的药效是因剂量所决定的。

剂量多了就会引起腹泻,但若是剂量适当,则会治疗腹泻。

因此李时珍用控制剂量的方法治好了一个患了五年慢性腹泻病的患者。

生活中的许多事亦是如此,有时过于干涉,往往会适得其反。

他总是在原有记载的基础上打破固有的观念,优化理论,得出新的知识。

大胆创新和实践就是李时珍精于医道的法宝。

李时珍就凭着这股子钻研的劲头,治好了许多的疑难杂症,他医术高明的事,很快传遍了荆楚一带。

在行医期间,李时珍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古代的药物学著作对于很多药物的记载并非正确。

因此医生们容易张冠李戴,将错就错,使得病人的病情加重。

想到这样的错误如果不搞清楚就会遗害无穷,李时珍倍感忧虑,一番思考,他立志重修本草。

但这样的决定刚做了没多久,李时珍就被楚王招进了府里为世子治病,而后将他留在府中聘为奉祠正。

嘉靖三十五年,医院工作。

但是嘉靖皇帝是一位迷信道教的皇帝,不理朝*只想着炼丹成仙,上行下效,各地都开始大设坛醮。

太医院中的众人更是一帮顽固迂腐的乌合之众,只知道迎合皇上追求长生不老,丝毫不在意黎明百姓的死活。

对于迷信邪说和炼丹术的危害,李时珍大胆指出并加以抨击,但无人听从他的说法,依旧一如既往。

当人们都屈服于世俗的控制,清流便成了人们眼里的不伦不类。

医院,仅任职一年,李时珍便毅然辞职回乡。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不入俗流修本草,行万里程亲实践

医院任职一行李时珍并未受到重视,但也为他的人生带来了很大影响。

这期间,他积极从事药物研究工作,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搜集了大量资料。

更是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了重要基础。

回乡后的李时珍心情异常平静,他发现自己此时才真正的成熟了。

朝廷的腐朽衰败,官吏的苟且偷安,奸佞之徒的得势,现实的社会让他愈发清醒。

古人常说四十不惑,这时的他清晰的明白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才是他该走的路。

若想重修本草,单靠博览群书显而是不够的,因此他决定探访四方,从大自然中寻找药物知识。

蕲州一带的原野和山谷,一次又一次的印上了他的足迹。

近的如缺齿山,远的如丫头山,大的如紫云洞,小的如朱家洞,都成了李时珍探访的对象。

他曾听闻太和山上有一种叫做曼陀罗的植物,用它酿酒,有一些奇特的功效。

据说,如果采花的人是笑着采花,那么酿成酒后喝了可以使人发笑,如果采花的人边采花边手舞足蹈,那喝了酒就会使人手舞足蹈。

虽说李时珍对这样的传闻将信将疑,但他仍决定探寻一番。

他自蕲州到汉阳,又取道襄阳北上,一路历经无数艰险,甚至还旧病复发,终于抵达太和山。

太和山当时是一座未经樵采的深山,森林密布,古树参天,盛产各种名贵中药,俨然是一个天然的药库。

在山中的日子里,白天,李时珍在山中采挖药物,晚间就寄宿在猎户的小屋中,和他们谈论山里的药材情况。

寒来暑往,秋去冬来,再复杂困难的事也终会被慢慢解决。

在这里,李时珍把已经熟悉的药用植物和矿物重新做了辨认和分析,更是发现了很多未见过的药物。

不满足于此的李时珍继续游历,庐山、南京、盛产药物的摄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因此后人称赞他“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李时珍几乎走遍大江南北寻草问药,不辞辛苦,倾心研究,终有所得。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全心全意书医典,矢志不渝成伟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他历经三十余载,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

尝遍了无数的植物药材,搜求了许许多多的民间验方,从一个年轻小伙熬成了白发老头。

最终著成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全书52卷,记载了多种药物的特性,收录了一万多个民间药方,且它还有手绘的插图,其价值不言而喻。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草纲目》里收录了大量质朴、语言清新的诗歌。

李时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如他一般豁达且清新隽永。

他为了刻书,四处奔走,不惜变卖家产,但几经波折未曾面世。

在回家乡路过江边的时候,他又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曾对父亲说过的豪言壮志。

望着滔滔的江水,他的目光里不再是那时青涩的坚定,而是一种历经千难万险的执着。

一直到李时珍去世后的三年,《本草纲目》才得以发行。

一经面世,迅速畅销海外,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至今在中医乃至世界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

为了著成这本书,李时珍付出了毕生心血,放弃了荣华富贵的机会,从一个名医变成了风餐露宿的探索者。

终于历经数十载风霜后闭门写成此书,为了刻书他倾家荡产,四处奔波。

他不为自己,为天下苍生。

他永远怀着的是那一颗行医救世修著本草的赤子之心。

多数人在成功之前往往要经历创伤甚至是磨难,无一例外,无法避免。

但当人生路上遭遇重大挫折时应当勇敢的去面对,及时调整心态,找准方向和自己的位置。

就如李时珍这般,虽一路走来阻碍重重,却仍活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书子,一人一笔,无问西东。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下期人物」

系列

正在连载中

明天,让我们一起来读

孙思邈的故事

记录丰盈人物,品味温暖人间

更多精彩人物好文

推荐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