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可以称得上中国古代的第一位“神医”,传说他生活在战国时期,曾经在齐国、赵国、魏国、秦国等地活动,他还为传统医学开创了“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法。
不过,扁鹊最出色的技能,还是要数“针法”,也就是“针灸”的“针”。此后,精通“针法”成为中国古代神医的标配。
《宋史》记载,有一次,宋仁宗身体不舒服,名医许希用高超的针法治愈了仁宗。仁宗非常高兴,对许希大加赏赐。许希拜谢仁宗后,忽然又向西拜去。仁宗询问原因,许希说他不敢忘本,在遥拜扁鹊。
扁鹊真有高超的“针法”吗?为什么“针法”会成为历代神医的标配呢?
中国许多文献都记载了扁鹊的事迹,《韩非子》记载,扁鹊曾经在春秋初期,为蔡国国君蔡桓侯提供诊疗建议;而另据《战国策》记载,扁鹊在战国中期,担任过秦国国君秦武王的医师。这两则事件发生时间前后差了三百多年。
所以可以大胆断定,如果这些事迹是真的,那么扁鹊的事迹可能综合了多个人的故事。
我们再看“针法”。相比较于“针法”,你可能对“针灸”这个词更熟悉一些。
“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两种民间治疗手段的合称。这两种治疗手段针对的都是人体的穴位。
“针法”是通过针刺穴位;灸法是通过点燃艾叶等植物熏烤人的穴位。
由于灸法易于操作,原材料廉价易得,灸法在民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而针法对技术有较高要求,风险大,曲高和寡,虽然历代宫廷医师一直在钻研,直到唐代,很多人仍然对“针法”持消极态度,认为“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
不过,反过来看就不大一样了。如果听说,谁能通过难度系数较高的“针法”治好患者,那这个人必然就是神医。况且,古代的治疗手段,自愈性疾病除了喝药,就是针or灸,其他病反正也治不好,正因为这些缘故,针法成为历代神医的标配。
由于雕版印刷在宋代变得普及,医师可以拿到人体穴位图,无论是治疗患者,或是搞教学,都更加方便。
而且,使用亮闪闪的金属针具,看起来要比烧艾叶更高级、更专业。因此,宋代以后,针法似乎变得比灸法更受欢迎。
其实,针法还算是普通的,说到古代医学的巅峰,外科手术不得不提,一同被谈起的,还有神医华佗。
不过,奇怪的是,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既然东汉时期进行外科手术已经成为可能,那为什么之后的中国历史却少有外科手术的记录呢?
华佗的行医事迹,以关羽“刮骨疗毒”最为脍炙人口,我们对这个故事都不陌生。话说关羽跟曹操麾下将领曹仁交战时被毒箭射伤,神医华佗便施展高超医术,将关羽手臂上入骨的剧毒用刀刮除。
细细一想,这大概是瞎说,但实际上,这是真实事件,“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也有关羽手臂中箭,刮骨疗毒的记载。
只不过,当时华佗早已被曹操所杀,为关羽操刀的人是另外一名*医。这个华佗也像上面的扁鹊一样,是;
至于华佗是怎么死的:曹操有头痛的老毛病,华佗提出,要为他做开颅手术,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一代神医华佗扔进大牢,拷打至死。
第三位神医——孙思邈。他除了给后人留下了《千金方》,将疾病分门别类,收录了几千种药方,孙思邈还有一个身份,我们今天习惯把他称作化学家,在唐宋时期,人们认为他是得道高人。
孙思邈主张将道家理论和医学结合,在炼丹、服食,追求长生不老方面积极探索。
我们现在经常用到一个成语——“炉火纯青”,这个词就出自孙思邈的一首四言诗,它原本描述的是炼丹的过程,大意是:
炼丹时,将铅汞放入鼎中,点燃炉火。丹药快要炼好的时候,黑烟消失,炉中的红光烈火会变成纯正的青色,这就是所谓的“炉火纯青”。
医师社会价值的高低有一个基本判断标准,那就是,是否可以消除患者病症、减轻患者痛苦。
古代医师经历过多个发展阶段。春秋以前,医师的角色由巫师兼任,巫师既要统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负责减轻人们的病痛。
因为病痛和命运相关,命运是上天决定的,而巫师可以与上天对话。秦始皇惧怕死亡,因此着了方士们的道,这就有了徐福东渡和秦始皇坑儒的故事。
东汉以后,神仙方士逐渐演化为民间盛行的道教,道士承担起医师的工作。
我们回头看前面提到的三位神医,他们都出现在宋代以前,而且都被或多或少地神化,又或者是多人的或真实或虚假的故事合集;
时间越久远,神化越严重
那为什么古代中国的医学发展越来越往巫医这个方向前进了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资源的匮乏。
上层社会才有机会享受稀有的医疗资源。这就导致,很多民众为了生存,会养成自救的习惯;
前面提到,针灸的盛行就是一个证据,当然也包括了民众会自己去抓不要钱或者短期内吃不死的野草,附会含义与仪式感,用于治疗自己;
古代中国在卫生防控方面有所成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牢记“禁忌”和“习俗”,虽然民众搞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但这些往往都是生存经验。
比如,中国人最喜欢所谓的去湿气,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潮湿环境,易生蚊虫、导致传染病这个道理,却因为严守习俗,远离了疟疾病源。
你看,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科学体系,却因为生活习惯和文化,形成许多散落、机动的卫生机制,减少了瘟疫的流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