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医疗 http://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医学是什么?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难以框定的问题。前不久,全国*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的讲座中,围绕“医学是什么”这个主题进行了演讲。他从医学的缘起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谈起,不仅为听众清晰描述了医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脉络,而且借由古今中外医史的丰厚内涵详述了医学的科学属性、人文属性和社会属性。
针对当前的医学现状,韩启德院士认为
“人们对当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她的衰落,而是因为她的昌盛;不是因为她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她不知何时为止”。他说,“我们常常忘记医学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缺乏对医学的目的和要到哪里去的思考”。本期周末讲坛,我们从韩启德院士的演讲中节选了部分内容予以刊登,正如韩启德院士所期待的那样,希望借此引起大家的讨论。毕竟,回答好“医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深刻认识医学的本质,建设健康中国,将有着深刻的启示。
从远古到今天,
医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医生从诞生起就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要身份高贵的人才能从事,且须具备极高的美德
有生必有死,有人必有病,有病就有医。早在轴心时代以前,人类已有医术,但并没有医学。那个时候看病主要是靠算命、占卜、巫术等方式,结合宗教信仰的仪式,依赖于占卜师、巫师等,通过宗教信仰仪式使病人心安,有所寄托。
当然,那个时代也有一些医疗行为。考古发现,当时世界很多地方已经有断肢固定、脱臼复位、外伤包扎等那样的医术。更不用说先民利用各种草药来治病的丰富实践,还有中国古代道教的炼丹术。但是这些医疗行为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所以我认为那个时候没有医学。
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后,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在古希腊和中国,同时产生了医学理论。医疗行为脱离了对神的依赖,是人自己去观察、思考,通过符合逻辑的方法,形成一个体系。在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黏液、胆汁、黑胆汁四个部分组成的,它们各有功能,相互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他主张用自然的、合理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这种平衡。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最早规定了医生的道德。
从那时开始,医生被公认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是由高贵的人来从事的,并形成传统。所以一般认为,从希波克拉底开始有了医学。同一时期,中华大地上也产生了类似的传统医学。从先秦到汉代,经过数百年不断整理、完善,完成了《*帝内经》。《*帝内经》在*老道家的理论基础上,以阴阳五行为纲,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脉象、辨证施治等,形成了一整套以整体论为特征的中医理论体系。罗马时代,西方出现了盖伦,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整体的、注重观察的、符合哲学逻辑的医学理论体系,而且能够通过类似切脉、观察尿液等方法来诊断疾病。他有很多治疗方法,发现了很多药物、制剂,其中盖氏制剂一直沿用至今。
同一时期,中国东汉出现了医圣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是《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是中医学院必修的经典。与张仲景齐名的华佗,用茵陈蒿治疗*疸,发明麻沸散用于麻醉手术,编制一套五禽戏锻炼身体。在那个时期,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传统医学都在继续不断发展。
然而,从公元四五世纪以后,西方和中国(包括东方的其他一些地方)的传统医学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末年的瘟疫、战争和饥荒,导致了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基督教的救赎观和人道主义关怀俘获了人们的信任。公元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它认为疾病是神的造访,所以医生治疗病人,无异于干涉神的意志,是有罪的。这样,信仰疗法占据了统治地位,传统医学衰落了。此后一千多年里,基督教徒更多通过信仰和一些仪式来解除病痛,所以这段时期西方传统医学处于停滞状态。
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传统医学在儒释道文化基础上持续发展,知识精英当中“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观念蔚然成风,一般读书人都会看病。尤其是儒家以“人”为核心的人格修养对中医伦理学和优秀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向来崇尚养生,构成中国传统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也被儒家文化渗透、汉化。
另外,从轴心时代开始,以《*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医学水平,远远高于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医学水平,面对严重传染病流行时也有所作为,取得公众的信任。所以,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15世纪后,西方现代科学的出现,催生出现代医学,并在之后迎来了飞速发展:18世纪,病理学建立起来;19世纪出现微生物学;接下来,20世纪迎来了遗传学的发展,年美国宣布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到了年,30亿个碱基对测序圆满完成;而预防医学的发展是从传染病的调查和研究开始的,后来又发展到流行病学,把统计学、社会学等综合起来。今天,预防医学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综上所述,西方医学科学在文艺复兴以后进展迅猛,到19世纪中叶,医学理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直到此时,临床医学和药学仍然严重滞后,临床上并没什么方法治病,只有通过出汗、放血、通便等落后的办法来治疗病患,基本上没有化学合成药物。虽有草药,但远远没有中国那么发达。医生常常只有一种药物,就是氯化亚汞。所以那个时候医生看病主要不是靠药物,而是靠安慰。
而像骨折复位,对感染病灶切开排脓,甚至于开刀取膀胱结石等外科手术,人们认为是匠人干的事情,并不是真正的医学。实际上直到年,法国才同意把外科医生从理发师的行业协会里分离出来。而到19世纪中后期外科手术才拥有麻醉和消毒技术。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医学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从此临床医学取得爆发性进展。今天几乎所有用到的药物和医学技术,都是在20世纪才发展起来的。
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工业从磺胺药、青霉素研制成功开始飞速发展。麻醉和消毒问题解决后,外科学不断取得突破。体外循环方法心脏直视手术、显微外科、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相继产生并普遍开展。生物工程则是工程学和医学的结合,有一系列的广泛应用,比如说人工心脏瓣膜、肾脏的血液透析。现在,人类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殖,连传宗接代的事情也被医学改变。19医院属于慈善机构,其功能主要不是治疗病人,而是用来收容、济贫、庇护、隔离。19世纪后期,由于外科手术的推广,以及各种各样大型医疗设备的发明使用,医院了,由此20医院大发展,成了人们看病治病的主要场所。
回顾上述历程,医学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在轴心时代产生的传统医学;
二是现代科学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
这两种医学都存在于东西方的历史,但发展的轨迹不同。
西方国家从轴心时代开始形成传统医学,但是到了基督教兴起以后,技术的加入使得临床医学如虎添翼,飞速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传统医学要高明得多,而且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但是到了民国时期,传统医学突然跌落,人们越来越相信现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只有百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急起直追,从速率来看比西方还要快,但总体仍落后于西方。
现代医学尽管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它在某些疾病面前依然是很无能的:艾滋病疫苗至今造不出来;每年都会有两种抗原组合的新类型流感(包括禽流感)流行;癌症病人越来越多,对恶性癌症仍然束手无策;冠心病和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首位的死亡原因;精神性疾病和抑郁症越来越多;阿尔茨海默症,只要你活得足够长,差不多的人都会得……
了解上述医学发展的历史后,再来看什么是医学。医学的属性可以归结为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
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
人体是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有自稳态性、开放性、时态性等,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破解它的有效方法
对于医学的科学性,实际上在上述介绍医学发展历程时已经都讲到了,这里再强调一下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人体是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有自稳态性、开放性、时态性等,现代科学还没有完全破解它的有效方法对于医学的科学性,实际上在上述介绍医学发展历程时已经都讲到了,这里再强调一下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体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具有自组织性:那么多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自动组织成整体,有条不紊地工作;而且它有自稳态性,即使遭受破坏,它也会很快自己取得一个新的平衡;它还是开放性的,其内部的熵可以不随时间而变,需要时还可以降低,因为它可以通过特殊机制从外界获得负熵;它是有时态性的,任何时候我们的机体都在变化。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生命系统,当前主导现代医学研究的还是还原论模式,它有两方面的局限性:第一是还原“路漫漫,何时了”。我们从人体组织还原到细胞,从细胞还原到分子,现在已开始向原子方向还原。下一步呢?需要还原到量子?
再看人体的调节机制,我们先看到神经,后来知道有内分泌,后来了解到,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物质是通过细胞上的受体分子把信号传导给靶细胞,受体分子被激动后,通过细胞内多条路径,几十、上百个信号分子的改变,最后把信号再传达到基因表达系统或蛋白质调节系统,引起细胞反应。这些已经够复杂了,更复杂的是,信号分子间瀑布式传递的、网络化的化学反应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呢?存不存在非物质的信息呢?中医的经络系统是什么呢?还原真是无穷无尽啊!
第二是还原以后几乎不太可能把它整合起来。系统一旦被分割,就会丧失信息,还原程度越高,信息产生的失真越严重。而现代科学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描述整体状态的体系。人体分解以后看得再清楚,也不是人体真实工作状态。
另外,我们的生命具有不确定性,表现为随机性和偶然性。我们能不能通过还原途径做到所谓的精准医学呢?这里有一个理论问题。随还原论模式而来,产生了一个临床实践问题,就是学科分割越来越细。分了外科以后还要分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分了内科以后还要分心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科等等;即使在外科里,还要分肝胆胰、肠胃等等。学科分割过细,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很多问题。
现代医学还碰到了循证医学的困境。看病要有证据,这是现代科学的态度,但是,现代医学即使发展到现在,临床决策依然无法完全依靠现代科学的实证与量化分析,仍然需要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和经验性方法。诚如威廉·奥斯勒所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
我们常常缺乏对医学目的的思考
人们对现代医学的不满,不是因为她的衰落,而是因为她的昌盛;不是因为她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她不知何时为止
我体会医学的人文属性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医学的价值既有客观标准又有主观标准。
客观上说,现代医学的发展延长了人的寿命,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人们主观上对现代医学的价值判断却不完全与此平行。
20世纪以前的医生,对疾病没有多少诊断和治疗的手段,多数时间只是坐下来聆听病人的病痛,给予病人心理支持;而病人呢,也并不期待医生能起死回生,病患双方都非常珍视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
现在诊疗技术大大提高,救治了大量病患,但人们期望更高,对医学反而越来越不满意。正如《剑桥医学史》的作者罗伊·波特所说:“在西方世界,人们从来没有活得那么久,活得那么健康,医学也从来没有这么成就斐然。然而矛盾的是,医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致人们强烈的怀疑和不满。”
此外,在不同的情况下,医学的价值判断和主观偏好都会有所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生活条件越好的人群,对医学的需求与期待越高,对医学的满意度反而越低。不同年龄阶段对健康的理解和对医学的依赖程度不同,对医学的价值体会也不同。尤其重要的是,人们对生活、生命理解的不同,也会对医学价值产生非常不同的标准。如果对生命有深切的领悟,有更多的人文情怀,就不至于对现代医学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也因此会活得潇洒一点。
第二,医生既要治病又要治心。
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当中太重要了。据统计,50%的癌症病人有抑郁性心理障碍,更不要说功能性的疾病,比如癔病等,纯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再深入一些,疾病的根本危害在于伤痛,而伤痛都只是主观感觉,心灵才是我们的归宿,所以病人最需要的永远是关爱和照顾。特鲁多说得好,医生应“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人们对技术的盲目乐观,拉远了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最近提出发展“叙事医学”(narrativemedicine),要求医生看病不仅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