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www.wangbawang.com/之前,一部《延禧攻略》赶得很寸,一下子让于正大赚了一把,赚得可谓是沟满壕平。接着于妈又准备乘胜追击,趁着《延禧攻略》的好运气、好的观众粘性,在古装剧市场上再捞一把。所以,几乎是原班人马所拍摄的《皓镧传》再次闪亮登场。所选择的网播平台还是原来的老朋友XX艺。播出策略似乎也没什么变化,还是从前那种猛灌式的播出频率。但是这次于妈和XX艺能如愿吗?
《皓镧传》剧照
在小编看了前几集之后,对于《皓镧传》的前景并不怎么看好。先容小编说一些废话吧。都说历史剧不好拍,特别是上古时期的电视剧,就更不好拍了。好多编剧和导演往往都容易在道具和台词上出现历史性错误。按理说,目前网上的历史资料这么丰富,只要不懒惰,用词时足够警惕,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可是《皓镧传》避免了吗?
《延禧攻略》封面
在这里小编倒是比较推崇《军师联盟》编导和道具们,尽管该剧也是在横店拍的,但是为了尽最还原历史,导演和道具们很少采用横店影视城原有的设施,而是在研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现场搭建了6座影棚(总面积将近平米);设置了多个场景。另外,在武器、生活用品、佩饰等小道具上也都努力还原历史真实。
而《皓镧传》呢,小编看不出于正在道具与台词打磨上的诚意。所以剧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性错误;所以小编要说,于正的历史课是体育老师教的。请往下看吧,有物品上的错误,更有台词上的错误。
一、在该剧的第一集就开始用纸了
大家都知道东汉蔡伦造纸,并且比蔡伦更早的时候就有纸了,但是并没有用来书写。甚至到了三国时期,还一直沿用简牍呢,奢侈一点的可能会用布帛来写字,但很稀少很稀少。在这里小编所说的纸张,那可是在李皓镧之后二、三百年的汉朝的事儿了。
李皓镧正在用纸写信
可是明明汉朝才会有的纸张(当时还无法在上面写字),却被《皓镧传》的编导给提前拿到战国时期去了。读者或网友们完全可以重复看一下第一集3分04~3分18秒之间的视频,以及4分27秒-4分37秒之间的视频。不论脑(ji)残(hui)粉也好,还是普通观众也好,别告诉我说那不是纸张,更别说那是布帛。
那分明就是普通毛边纸看看那封信
二、吕不韦台词上的历史性错误
在第二集的4分39秒处,吕不韦说出这么一句话:“要么变成涅槃的凤凰,要么继续做一条可怜虫。”看到没?这句话错就错在专业术语“涅槃”二字上。“涅槃”是一个佛教术语,是指佛家禅修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这个术语又被《皓镧传》的编导给提前透支了五百多年。
看看吕不韦的台词
大家可以查一下资料,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东汉汉明帝十年(公元67年)。这也就是说“涅槃”这个词汇在东汉才产生,也就是说晚于战国李皓镧多年才产生的词汇,怎么就被《皓镧传》的编剧给提前透支了呢?
涅槃典故出处截图
三、又是一个不易察觉的历史性错误
让小编没想到的是,第二集剧情中,竟然出三个历史性错误。这里所说的是第二集里的第二个历史性错误。具体位置在9分33秒~9分35秒处之间。妹妹岫玉说:“总归是我的长姐,哪怕做了再多的错事,我又怎能落井下石呢?”看到没有?“落井下石”这个成语被《皓镧传》的编剧和导演给提前透支了一千二百多年。
岫玉的错误台词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朝韩愈为故去好友柳宗元写的墓志铭,其中有:“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落井下石典故的出处
四、这又是一个道具上的错误
这是发生在第二集里的第三个历史性错误了。难怪《军师联盟》的剧组不用横店影视城原有的建筑和道具,的确是很容易出错啊。比如这第三个错误——第二集剧情中的29分59秒处,赢异人在街上首次和李皓镧相遇,路边有一个牌匾,上面用篆书写着:杏林百草阁。“杏林”?够搞笑的吧?
看看路边的牌匾
其实,这是一个代表中医界的专有词汇,同时这又是一个被编剧和导演提前透支的词汇。“杏林”典出于三国时期的董奉,他在行医时定下规矩:看病不收钱,但重病者痊愈后需在董奉后院的山坡上种植5株杏树;病轻者种杏树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仅几年时间,后山坡上便出现万株杏林。从此杏林便成了中医学界的代称。
“杏林”典故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