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家住海宁的他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他们终于盼来了这一天!
今天上午,小汤圆的爸爸妈妈结束了为期14天的居家医学观察,他们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医院接孩子们回家。
“我太激动了,终于抱到我的孩子了。”上午10点,医院一楼大厅,王女士把儿子小汤圆紧紧抱在怀里,眼圈逐渐泛红……
“我太兴奋了,我昨晚激动得一整晚没睡着。”一旁,小汤圆的爸爸陈先生激动地说。他把大女儿紧紧抱在怀里。女儿的笑就像一缕阳光,一下子温暖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他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一家人团聚了!
他们已近一个月没见面!
算起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将他们这一大家子阻隔了近一个月……
2月5日,对一家人来说注定是一个艰难的日子。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他们的生活猝不及防地打乱了。那天,陈先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也是海宁首例。之后,他的妻子王女士、三哥、三嫂相继确诊新冠肺炎。
2月8日,在经历剖宫产手术后,王女士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顺利产下一名男宝宝,这个男宝宝就是小汤圆。
“经常流泪,想孩子,每天都惦记,看视频后心里更着急要见到孩子。”王女士说。
医院悉心治疗后,2月19日,小汤圆的爸爸妈妈出院了。
记者了解到,在小汤圆爸爸妈妈居家医学观察的14天里,长安镇人民政府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保障。考虑到王女士是产妇,他们更是每天变着花样给她提供营养餐,有时还会炖鸡汤。
14天隔离观察期间,海宁市卫健局还为他们对接协调到浙大一院进行2次复诊。
“我们所到之处,医生护士以及工作人员对我们像家人一样,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王女士说。
医院过的好吗?
小汤圆长得水灵灵的,特别讨人喜欢。医学观察病房护士长沈力萍介绍,医院居住的这段时间,护士每天为小汤圆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
“昨天小汤圆的体重达到克了,比送来时重了克。”负责照顾小汤圆的育婴师陈美娟告诉记者。“小汤圆平时很乖,每顿能吃80毫升牛奶,一天吃八九次,昨晚小汤圆有点闹夜,可能觉得快要离开这里了。”虽然相处时间只有短短11天,但陈美娟十分舍不得小汤圆。
陈美娟
说舍不得的,医院9位“临时妈妈”,从2月6日开始,小汤圆的姐姐和堂医院医学隔离观察病房。
当时,医院从全院征集志愿者照顾这两个孩子,几个护士轮流照顾,充当起了她们的“临时妈妈”。
照顾这两个孩子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段时间,在隔离病房里,每隔4小时,她们就要给姐妹俩测量一次体温,还要不时地给房间消毒。值班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全副武装”,不能脱防护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
隔离期间,临时妈医院解决,没有回过一次家。
她们都有孩子,可为了照顾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她们舍弃了休息时间,将爱与耐心投入到这两个孩子身上。
这段时间,孩子们学会了手指画,唱儿歌。“这事算是有始有终,结局很美好,能见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很开心。”沈力萍说。
从前天晚上起,“临时妈妈”们开始整理孩子们的行李,“孩子们的东西很多,吃的用的玩的,还有学习用品。”
今天早上,两个孩子早早就起床了,而且很乖,“临时妈妈”给姐妹俩扎了个小辫子。“公主们要漂漂亮亮见爸爸妈妈啦!”
“太谢谢他们了”
上午10点30分,在医院一楼大厅,医院为小汤圆一家举行了简短的团聚仪式。
为了表示感谢,小汤圆一家特地制作了两面锦旗,一面印着“抗击新冠肺炎,情系新海宁人”的锦旗送给长安镇人民政府,一面印着“医术精湛,尽心尽职”的锦旗送给医院、长安镇卫生院。
医院也为这些“临时妈妈”们送上鲜花,感谢她们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
此外,姐妹俩的出院包裹也装了满满10多袋,里面有衣服、玩具、奶粉、零食……“医院买的,也有不少是医护人员们赠送的。”医院党委书记谢世锋说。
育婴师陈美娟所在的月子中心也为小汤圆送了尿不湿、温奶器等各种生活用品。
“感谢你们把他们照顾得这么好!”小汤圆的爸妈由衷感激。“祝几个孩子今后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临时妈妈”们对孩子们也是格外不舍。
记者了解到,“小汤圆”父母已为孩子取名“陈佑一”,寓意天佑中华,万众一心。
29天,个小时,分钟,秒,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今天他们终于迎来一家人真正意义上团圆的日子!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祝福小汤圆一家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