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走进一名临安“医坛名师”——王卫国。
王卫国,主任医师。现任杭州医院第13内科党支部书记,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主任。
王卫国,擅长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及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尽心尽责,一腔赤诚写担当
王卫国作为科室主任,率先垂范,不断加强科室规范化建设。组织教学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定期邀请省内和国内专家进行教学查房、讲课、开展手术指导,进一医院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白天深入科室了解情况,晚上还要回到办公室翻阅文件、查看资料,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氛围。
他曾先后到浙江大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并在国家一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篇,二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省市级课题4项,主持完成杭州市级课题《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管理的研究》。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所在的科室已成为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心衰中心联盟,并在临安地区率先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及IVUS、FFR、IABP、CRT-D等治疗技术,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其中经希氏束和左束支起搏项目还医院的技术空白。他所在的科室也多次获得科研教学奖、新技术新项目奖、学科发展奖、优质服务奖和安全医疗奖等荣誉。
医者仁心,用仁爱之心守护患者
在王卫国的心中患者一直是最重要的,他视“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为己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放在最紧要的位置。
年6月27日,一名64岁女性因突发胸痛就医,而后突发昏迷。王卫国立即诊断其为急性“下壁、右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排除主动脉夹层及其它溶栓禁忌症后,果断启动溶栓治疗,5分钟,10分钟,1小时……终于,患者胸痛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各项生命指标逐渐趋于平稳。在整个溶栓过程中,王卫国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房,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他说,病人溶栓随时可能发生并发症,溶栓后两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这些都可能随时让患者失去生命,所以他必须亲自守护在病房,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细微的病情变化。因为,在王卫国的眼里,病人就如同亲人,是需要用一颗真心,一份坚持去对待的人。
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病人心中的好医生
王卫国几十年如一日认真细致地为病人服务,是病人交口称赞的好医生。
“你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新生,这样的恩情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在王卫国处就诊了12年的老病号徐女士这样说道。这位患者家住杭州,一家三口都身患疾病且都是王卫国的病人。80岁的老父亲病情尤为严重,患有严重的心力衰竭。当时,徐女士四处奔波求医,病情不但没有改善,反而逐步恶化。在一次严重的心力衰竭后,医院已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在家人万念俱灰之际,经朋友推荐医院,找到了王卫国。接诊后,王卫国对患者的药物进行了调整,并进行严格的容量管控,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而且徐女士自身也患有冠心病,病情反复发作的同时还患有抑郁症,王卫国给予徐女士治疗的同时,还不断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心情逐渐趋于平缓,积极地配合治疗。现在,徐女士一家都成了王卫国的“铁杆粉”。
王卫国还有很多像徐女士这样的“铁杆粉”患者,正是因为他认真负责,一心为患者的态度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他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青睐和好评。
倾情帮扶将医术送到“千里”之外
近年来,医院一直对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王卫国是对口帮扶的专家之一。在湖北开展帮扶期间,王卫国以传、帮、带、教的方式,医院开展学科建设,指导疾病诊疗,引领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全面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曾有一位年轻的患者因“心前区疼痛20分钟”医院就诊。当时,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倒地,随后四肢抽搐,面色发绀。王卫国临危不乱,及时诊断其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阿斯综合征,经过维持生命体征、溶栓等紧张有序的抢救,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及自主呼吸,紫绀消失,生命体征平稳。
帮扶期间,王卫国共治疗了10位心肌梗死患者,每位患者的溶栓治疗他都全程守护,有时直到凌晨4点他还守护在病人的床前。在他看来,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自己的辛苦和疲惫不值一提。
医生是从死神手里抢人的职业,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和致命性,因此心血管内科更是“抢人”队伍中的主力军。王卫国常说:“心脏是人类最关键的器官,一定要牢牢把握黄金八分钟,守住患者的最后一线生机,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实实在在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这是王卫国的从医箴言。从医30余年的他,始终将使命和责任放于心头,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用担当和汗水,仁爱和医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担当。
资料:医院
#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