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轼一句quot此心安处是吾乡qu [复制链接]

1#
文/丁丁“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这句诗词,是不是令你很温暖,很感动?它不仅安慰了当年苏轼自己,千百年来,也安慰了后世的许许多多人,尤其那些远离家乡,那些身处逆境的人。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定风波》,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是苏轼说的,但其实说这句话的人,并不是苏轼本人,而是出自一个女人——苏轼好友的爱妾之口。北宋时期的一个女子,一个小妾,随口说的一句话,竟然出现在大文豪苏轼的诗词中,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苏轼有一个好友,名叫王巩,字定国,两人志趣相投,私交甚好。宋神宗元丰二年(年),生性旷达、不合时宜的苏轼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捕,差点丢了性命,最终,被贬官到黄州。他的许多好友都因此受到了牵连,其中,王巩是受责罚最重的一个,他被贬到了最远的岭南宾州(今广西宾阳)去监督盐酒税务,苏轼对此内疚不已。当年的岭南是蛮荒之地,气候恶劣,路途遥远,当王巩定案之后,人人避之不及,包括他的妻妾,没有人愿意随行。唯独有一个叫宇文柔奴的小妾,却在王巩落难之时,不顾一切,毅然跟随他前去赴任、生活。四年之后,元丰六年(公元年),王巩奉旨北归,官复原职,他决定转道黄州看望四年未见的苏轼。苏轼亲自下厨,设宴款待,席间,王巩让小妾柔奴为苏轼敬酒、唱歌。苏轼看夫妻二人从穷乡僻壤的地方归来,不仅没有想象中的意志消沉、沧桑憔悴,看起来却红光满面、更加年轻。尤其柔奴,不仅笑容依旧,而且愈发美丽,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宾州该是他们的伤心地才对啊!于是,苏轼带着疑惑问了她一个问题:“岭南的生活应该不那么好过吧?”柔奴莞尔一笑,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个回答,让苏轼大感意外,也大为钦佩。想那柔奴,不过纤纤弱女子一枚,但对于命运强加于身的苦难,却如此坦然、豁达,短短八个字,足以令内疚的苏轼宽慰不已。如此有情有义的女子,世间能有几人?王巩得此佳人,夫复何求?于是,感触颇深的苏轼挥毫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词中“天应乞与点酥娘”的点酥娘,指的就是宇文柔奴,她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她用一生的淡然诠释了什么叫做“此心安处是吾乡”。01、父母早亡,潜心学艺宇文柔奴出生洛阳,父亲原是是宫中御医,小时候家境也算优渥,从小识文断字,饱读诗书,琴棋书画皆略知一二。不幸的是,柔奴的父亲不小心被冤枉入狱,死于狱中,她的母亲因不能忍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病倒在床,不久撒手人寰。可怜的柔奴,小小年纪,双亲离世,家道中落地的她被狠心的叔叔卖到了京城的行院(行院卖艺不卖身),成为了一名以艺娱人的艺伎。面对这从天而降的灾难,短暂的伤心之后,柔奴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既然以艺娱人,那就好好学艺。柔奴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资聪颖,清丽可人,行院的老鸨很喜欢她,不惜花血本精心培养。柔奴不负所望,在十几岁的时候,不仅出落得亭亭玉立,且琴棋书画更声名远播,成为行院的头牌,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生活得很好。但柔奴总觉得行院毕竟不是长久息身之地,她要寻找机会,过正常人的生活。一次,有个姐妹生病了,柔奴陪她去一名姓陈的太医那里治病。好巧不巧,这名陈太医是柔奴父亲多年的朋友!当年陈太医听闻柔娘的叔叔将她卖到行院,万分焦急,曾多方寻找,却一直未果。没想到如今她就在京城的行院里,且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陈太医立即托人打点银两,将柔奴赎出了行院。从此,她便跟随陈太医行医,帮他打下手。柔奴从小受御医父亲的耳濡目染,再加上她聪慧过人,且勤奋好学,她将父亲留下来的药方仔细研究,如今陈太医又亲自指导,很快,她就能独自诊治一些常见疾病了。生活的变故并没有令这个美丽的少女自暴自弃,而是坦然面对并接受,不管是在行院,还是在陈太医的医馆,她都安心把它当作自己的家,默默潜心学习。只为将来有一天,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逆境中寻求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打下基础。02、夫君有难,不离不弃当年在行院的时候,柔奴就认识了文人王巩。彼时的王巩英俊潇洒,风头十足。艺术上,他是个多产的作家、画家,传世的作品有很多;政坛上,他正值春风得意,位居高官。王巩本人对柔奴爱慕已久。哪个少女不怀春?柔奴也被王巩的满腹才华和正直品格深深吸引。一个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一个青春妙龄,多才多艺,真可谓郎才女貌。怎奈王巩家中已有妻室,可柔奴决定了,遇到真爱,哪怕做他的歌女、小妾,她也愿意。但是进入王府不久,王巩就受到“乌台诗案”的主角苏轼的牵连,被贬官到了文中开头所说的岭南以南的宾州。岭南是穷乡僻壤的蛮夷之地,路途遥远,生活艰辛,瘴疠横行,如此艰苦的条件吓退了所有人,包括家人。唯独宇文柔奴不离不弃,执意相随。她陪伴他走不毛之地,度过人生中最凄苦的时光。宾州的生活比想象中的更艰难,气候潮热,物质匮乏,条件恶劣,精神压力巨大,同时王巩“一子死于谪所,一子死于家”,他自己也差点染上瘴气死在异乡。刚到宾州的王巩难免沮丧悲愤,人生陷入了最低谷。柔奴对此却毫无怨言,用她特有的温柔温暖着王巩:每天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用歌声陪伴他,用道理开导他,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为他治疗调养身体。在柔奴的细心陪伴、慰藉下,王巩终于振作起来,身体也渐渐康复,开始了新的生活。工作之余,王巩吟诗作赋,看书写作,写出了十卷有独立思想见地的《论语注》;他还多次写信劝慰苏轼不必因为连累到自己而愧疚,因为自己因祸得福,终于有时间多读书多创作,甚至寻师访道;他还把自己在岭南所作的诗词寄给苏轼,苏轼读后,感到非常宽慰和感动,惊叹这些诗作“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性格也越来越旷达。苏东坡对王巩被牵连一事一直很内疚,总感觉愧对王巩,两人经常书信往来,相互交流一些诗词字画方面的知识,而柔奴也对苏东坡很熟悉,经常与之交流一些医疗保健的话题。就这样,宾州的生活无论多么艰辛,夫妇二人相依相伴,照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压垮他们的意志,反而让他们的情更比金坚。其实柔奴只是王巩的小妾,当初王巩被贬之时,如果她和其他人一样选择留在繁华的长安,那么,她凭借自己的才艺,依然可以过着优渥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人会责备她。但她毅然跟随,外在的艰苦条件并不能影响她分毫,只要能与心爱之人患难与共,只要内心保持安宁平静,不管身处何地,都如同在故乡。对于柔奴来说,王巩便是她的心安之处。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含一丝幽怨之意,爱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柔奴以她的从容与坦然,诠释着这个朴素的道理,也诠释着岁月静好的爱情。03、身处逆境,随遇而安如果说,柔奴的心安,仅仅表现在照顾王巩、沉浸在自己的小家庭上面,那么我们未免太小看了这位名叫宇文柔奴的女子。柔奴外表柔弱、实则内心强大,无论上苍安排给她什么样的命运,她都坦然接受,并跟随自己的内心,把路走好。她除了悉心照料王巩的生活,还积极融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之中,同时利用她高超的医术为岭南百姓看病。当地气候恶劣,瘴疠横行,老百姓缺医少药,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生了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柔奴心地善良,早年的家庭变故让她尝尽人间辛酸,她深深同情社会底层弱者,在宾州的四年时间里,她经常亲自上山采药,为老百姓把脉治病。她医术高超,救人无数,颇受百姓爱戴,在岭南一带有口皆碑,被老百姓们誉为“神医”。一个女人,一个普通的歌女,用她的淡然豁达,在困境里坚韧不拔,从容面对生活的磨难,这种坦然应对生活的变故,积极入世的精神也深深感染并影响着王巩。这种心安,超脱了世俗,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并改变人生的困境,是大爱,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后来柔奴随王巩回到长安,随着苏轼的诗词,夫妇二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感动大家的,不仅仅是她对命运的坦然、对爱情的坚贞,还有她对岭南百姓的真心付出。04、“此心安处是吾乡”,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包含着柔奴千帆过尽之后的淡然心境,这句话,和杨绛先生说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实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心安之处,便是心灵寄托之所,心灵有所寄托,自是心安。追根究底,心不心安,这是一个安全感的问题。当人们身处陌生、困顿的境遇时,就会感到恐惧或者难以心安。这个时候,想想柔奴这句话,只要内心保持安宁平静,坦然豁达地去面对,不屈从于命运,积极入世,珍惜心里最宝贵的情感坚持,再大的困苦都能从容应对。谢谢柔奴,以她的淡然微笑和人生智慧,安慰了逆境中的王巩,也安慰了逆境中的苏轼,更安慰了千百年来的许许多多的后来人。————END————(图片来自网络)作者:丁丁,普通女子一枚。喜欢旅游,喜欢亲手做美食、烹茶。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写自己的慢时光。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