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乙金华宗旨,在国外的传奇经历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医院哪些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一、前言

《太乙金华宗旨》一书是吕祖降乩的作品,是纯阳真人所神授。金华功法共有十三章,步步证验可参可考可验,虽只讲到成仙层次阶段,实为修真实修验证无上心髓法本,可称为“验证第一仙经”。版本众多,多采用《道藏辑要》闵一得订正梓本。

二、国外学者得经传奇

在19世纪末期,从德国来了个基督新教的传教士卫理贤。当时这老卫只信只弘基督,把其他中国的尤其道家文化当做迷信,未开化愚昧之土文化。

当其传教到崂山太清宫时,观里老道可不服气,说你洋教有什么了不起。给老卫看点东西,于是便拿出了《太乙金华宗旨》并给其讲解,并让他看了些修行的功夫。这老卫当时就服气了,一门心思跟着全真的老道开始学习丹道。

老卫在中国一学就是21年,变成著名的汉学家。回德国后,他就把《太乙金华宗旨》这部道经译成德文和英文,介绍给西方世界。

英文名《thesecretofgoldenflower》,汉译为《金色之花的奥义》,即《金花的秘密》。此后这部经还被翻译成了法文、意文、日文、韩文等多种文字。

三、书名的演义

书名之所以叫金色之花的奥义。老卫在书中提到修炼有成者能看见眼前出现一幅幅奇妙的、闪光的金光图案,并把奇妙光图称做曼陀罗。

其实这种现象是,修炼人的静定眼前天目穴处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奇妙的光图,尤其通过书中吕祖∴字秘诀法开天目术,修行有一定程度能见到自己的曼陀罗,当然这其中有真有假,幻像重重。

后来有人把这种修炼中看到的曼陀罗画了下来,称为丹青曼陀罗,在书中老卫列出出了一些他收集到的曼陀罗图案。炼出了曼陀罗意味着人开始见到了自己的性光,明点内照,是内炼有所成之显,如书中讲回光而有“金华乍吐”、“金华正放”、“金华大凝”的各种不同层次证验。

更由于西方最早接触的是佛教《大日经》等密宗典籍中的一些教义,所以将其称为曼陀罗,更让能西方人明白。当然这其中不能执幻为真,都当幻,知幻即离,离而觉明。

四、道家文化的东学西渐

《金花的秘密》最早经由卫礼贤介绍给荣格,打开了正处于迷茫时期的荣格的视野。《金花的秘密》在欧洲受欢迎的程度令人异想不到,在西方世界用多种语言再版多次,广为流传。

而直到80多年后的今天,即21世纪,我们中国人自己才又去翻译了《金华的秘密》,把早已风靡欧洲的《太乙金华宗旨》给带了回来。

在这近百年间,中国的本土道家文化,遭受了一次次破坏性的灾难,从清朝的抑制、抗日战争焚毁,到十年动乱,再到西学东进。长期以来,本地道家文化被我们自己视为封建迷信而大受歧视和贬低、误解。

偏偏《金花的秘密》这本书,在海外开花结果,出人意料地在国际上吸引培养了一批道家文化的研习者。

有人讲或许我们中国人一直守着全人类最珍贵的生命财富,但却不自知。

五、《金花的秘密》研究价值

《金花的秘密》研究价值,不仅对西方生命文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对东方文明有很好的启发和深思。

当大家排斥道家文化当中的神秘现象的时候,反倒是西方的学者荣格能够从中站出来,从比较理性的方面进行解析,并承认丹道学的价值。

荣格是近现代史上一位十分伟大的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大师。

有一段时间,荣格被鬼魅缠身,精神常幻觉,以致生命垂危。刚好这时他的好友老卫回国,并帮其除了鬼魅,正了神智。

荣格很好奇,老卫就把很多道家文化介绍给荣格,并特别提到太乙金华宗旨。荣格苦研这本书,并从中收益,向心理学界进行推介,使之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荣格说:“我要强调的是,《太乙金华宗旨》使我第一次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在中世纪的炼丹术中,我找到了诺斯替和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联性,并可以在当代人的心理观察中得到印证。”(荣格:《太乙金华宗旨》德文本第二版序言)

正因为如此,荣格才说:“卫礼贤做的可不是一件小事,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包容一切、色彩斑斓的中国文化画卷。更重要的是,他传授给我们能够改变我们人生观的中国文化精髓。”(荣格:《悼念卫礼贤》)

荣格还说:“中国人的洞察力来自于一种最大意义上完整与真诚的生活方式,它根植于中国古老的文化。这一文化从未被打断过,我们对它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并凝聚了双方学术上的共识,这种共识成了各自学科发展的新起点。

六、结语

吕祖的性命双修清修丹道,不仅有《太乙金华宗旨》一书,而是一个主流修道体系,了命了性,契于道合,符应尘世所需,不久的将来必大兴于世。

吕祖常在人间,隐渡有缘群伦。故大善之人鬼神辅佑,合道而天命真仙必提挈。共勉!作诗于《纯阳赞》:

道覆人间性命踪,德擎三界闾阎渡。

金华宗旨自觉他,量丈诸天一黎珠。

作者简介:

三一道人,佛道文化行者,修道天书院发起人,普渡堂顾问。主修钟吕性命双修丹道和达摩慧能禅法。爱好笛子、书法、太极形意、养生辟谷等。发表文章诗词于香港道教学院《弘道》、江西《道源仙踪》、广东《恒道》、四川《道缘》、《中国楹联家》、《中华国粹网》、《修行圈》等刊网多篇。著有《心经密解》、《清静经述论》、《六字大明咒持修阐幽》、《性命双修鸣道歌》、《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略讲》等等。诗联获奖若干,获得过北京“四海杯”诗词联画邀请赛诗词类金奖、山西蟒河镇茱萸文化节诗联一等奖和“中国优秀诗人”、“新时代杰出文艺家”、“当代作家百强榜”荣誉称号等;多幅楹联()被嵩山少林寺荣誉收藏和入编第一届“六祖杯“诗联征集活动及中联会主编的《中国对联作品集》等。

end

法务法会

天师府书籍募捐倡议书

龙虎山道教协会常住道众(在职)名单及相关事宜公示

天师府庚子年七月十五中元法会

中元法忏、灵宝济炼(超度)、还受生债法会安排

天师府初一、十五诵早课上表祈福活动通知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启建奏授信士(天医、文昌、财神)宝箓醮仪的通告

1、龙虎山道教清规榜

2、年内地初授箓试题(附参考答案)

3、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龙虎山道教新冠疫情防控纪实

4、江西慈爱公益基金会联合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向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龙虎山景区管委会、上清镇*府捐赠防疫物资

5、面对疫情,我们能够从道教经典当中得到哪些启示?

6、从道教立场出发,本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

7、新冠疫情的长期防控,正是个人静修好时机

8、答疑

静坐、站桩的时候无法入静怎么办?

9、道教正一、全真两派之区别

10、正一道士不知“正一”何解可不行

11、如果有人告诉你正一派道士不用持戒,那肯定是在胡说八道

12、宋代天师家的“雷法”

13、嗣汉天师府内“潜伏”的二十八星宿

14、为什么祖天师三百弟子当中只有赵升、王长二位真人得道飞升?

15、中国人能不能过圣诞节?

这本不是问题,问的人多了,也就成了问题

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神仙思想;长生不死,修真成仙,成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炼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视医药和养生之术。本文介绍了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并从服食、辟谷、导引、行气、房中五个方面论述了道教的养生健身之术,辨析了其中的科学因素与虚妄夸诞之说。文章认为,道教在医药和养生方面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以及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应珍视这份文化遗产,加以发掘和整理,剔除其虚妄迷信因素,发扬其科学内容。

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上的重大问题。生必有死,虽是辨证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人的欲望总是希望延年益寿,尤其是剥削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总是希望长期保持富贵荣华、骄奢淫逸的生活,贪婪地追求长生不死。春秋时代,齐景公就说过:“古而不死,其乐若何?”(《左传》昭公二十年)战国时,出现了一批方士,为了迎合王公贵族求长生的心理,于是编造出海上有长生不死之药的谎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齐国的方士徐福等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许多仙人都住在那里,如能到达,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药。公元前年秦始皇派徐福领着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韩终等“求仙人不死之药”。(《史记?秦始皇本纪》)经过几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结果一无所获。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对武帝说用丹砂可以炼出*金,以*金为饮器则益寿,可以见到蓬莱岛上的神仙,于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齐国的方士公孙卿又对汉武帝讲*帝乘龙上天的事,武帝听了深为羡慕说:“吾诚得如*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史记?封禅书》)秦皇汉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继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长生不死,成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炼目的。为了修仙长生,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必要手段。《抱朴子?杂应篇》说:“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所谓“近祸”就是指人们患的各种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汉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将传教与治病结合起来。由于汉末曾有几次传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价的中草药、“符水”给人治病,使一些人获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寿”,,消灾治病”说成道教的业务。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喆说:“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着,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重阳立教十五论?论合药》)这说明学道之人必须通医术,医药有助于宗教的宣传推广,但不能执着,以医为业,甚至借医药来贪取财货。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当然有损阴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来,道教所以重视医药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炼成仙,必须服食炼丹,而医药则是服食炼丹的重要手段。其二,医药可以济世活人,利用医药来治病救人,接近群众,是扩大宗教宣传影响的最好方法之一。

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种种修炼的方术,如服食炼丹、导引行气、辟谷、存神以及房中之术等等,所以葛洪说:“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诀者,则曰导引可以难老;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抱朴子?微旨》)道教的这些修炼方术,虽以修真成仙为目的,具有虚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着古代医药和养生的科学内容。现就这两方面分述如下。

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建设。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态伦理

“中和之道”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

“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道贵中和”的生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态智慧

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是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教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再如,历代道教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教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年贵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道教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太平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中国道教界,正在积极阐发和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践行着“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倡导植树造林,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中国道教协会于年初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计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对民勤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出“生态道观”理念,举办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生态道观就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实现道教所追求的人间仙境。年,第一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前身)召开,通过的《秦岭宣言》提出了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的奋斗目标。年,第二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举行,提出了7项具体任务,如将宫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纳入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之中等。年,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召开,“生态道观”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