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安医学发展简史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愈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新安医学肇始于两晋,形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以其多年的悠久历史、多位医家、多部医书而著称于世[1]。我国著名医史学家余瀛鳌先生曾说过,新安医籍“在以地区命名之中医学派中可谓首富”[2]。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有如此众多的世传医家撰编出如此众多的医著,并在徽州这块一府六邑的弹丸之地上传承近千年而不绝,在医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实乃世所罕见。[3]著名新安医家有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吴正伦、吴昆,清代的程正通、程林、汪昂、吴谦、郑梅涧、汪文琦、程杏轩等。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大医学之一。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程杏轩的《医述》等,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代医著。新安医学包括内、外、妇、儿、喉、眼、伤、疡、针灸、推拿各科,内容丰富的理论系统。明嘉靖以后,新安医学重视临床实践,去伪存真,甘于破旧创新。汪机提出“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医学思想,开创了新安医学的“培元派”先河。方有执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垂世远久,当有错简,竭20余年之精力,寻求端绪,撰成《伤寒论条辨》,称为“错简派”之组。喉科名医郑梅涧父子用养阴清润之法,治疗白喉,开创了喉科医学史上的“养阴清润派”。徐春甫发起组织的“一体堂宅仁医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这些成就在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中,都起了很大作用。新安医学专科齐全,世代相传,形成很多的“家族链”,很多至今不息。如始于南宋的“医博”*孝通的“*氏妇科”,至今已有二十五世,代不乏人,延续至今的还有明代余午亭和吴正伦创办的“内科”,清代王学健创始的《新安王氏医学》、郑于丰、郑于蕃创始的“南园喉科”、“西园喉科”等。这些专科,内容丰富,经验独特,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新安医著的外传,还对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的医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3]具体来说,新安医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


  一、兴起时期。唐代,吴人杨玄操任歙县操任歙县县国事吴太医令吕广注解《难经》的继起者。又歙西七里头圣僧庵慧明,精研医学,时称“圣僧”。从宋神宗原丰年年间至宋末(---年),新安有名医14人,有2人写了3部医学著作。歙县张扩(---年?),从学于湖北蕲水庞安时,随后又到四川向王朴学习脉诀,于是医名大振。他享年四十九岁,从事医学活动约在—年间。张扩之学传弟张挥,又传子张师孟。张挥再传于子张彦仁,继传于孙张杲,仰承俯授达多年,成为新安第一代名医世家。

张杲以儒医著称于世,究心医学五十余年,于南宋淳熙十六年(年)写出了新安第一部医学著作——《医说》10卷。此书博采宋以前古代医书案而成,记叙了从三皇到唐代名医多人的临床治验,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明天启三年(年)再版时,田启亮誉之为“医林之珍海”。此后,婺源名医程汝清(著《医方图说》),歙县御赐“医博“*孝通,休宁吴源,婺源江永,程约、马荀仲等相继涌现,为新安医学的兴起揭开了序幕。到了元代(~),共有名医12人,有4人写了6部医学著作。歙县翰林鲍同仁撰《通元旨要》、《二赋注》、《经验针法》、吴以凝撰《去病简要》27卷,婺源太医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卷(现均为四库珍本)。此外,休宁太医提举程深甫,郡医学提领范天锡,医学教授马萧、张良卿和祁门名医徐存诚等均相继驰名于时。明初至正德末年(~年),共有名医24人,其中有11人写了14部医学著作。歙县程宏宾有《伤寒翼》,汪源有《保婴全书》、许宁有《医学伦理》等。休宁程充辑成《丹溪心法》五卷,使丹溪学说在新安发生了很大影响。歙县程颉撰有《松崖医径》、《医论集粹》、《脉法指明》,其兄部医学著作。歙县程宏宾有《伤寒翼》,汪源有《保婴全书》、许宁有《医学伦理》等。休宁程充辑成《丹溪心法》五卷,使丹溪学说在新安发生了很大影响。歙县程玠撰有《松崖医经》、《医论集粹》、《脉法指明》,其兄程琎撰有《太素脉决》、《经验方》,太医陆彦功于弘治十年()撰写《伤寒便览》十一卷,新安刘锡于正德五年(年)撰写《活幼便览》,休宁吴显忠则撰有《医学权衡》。在这一百五十多年中,新安医学较宋、元时期稍有发展。二、全盛时期。[4]明嘉靖至清末(~),新安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时候医学名家大量涌现,纷纷著书立说。从嘉靖至清末(~年),即有名医人,有47人撰写了部医学著作。祁门汪机以毕生精力研究医学,写出了《石山医案》、《读素问钞》、《医学原理》、《外科理例》、《针灸问对》等著作13部76卷、歙县江瓘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名医类案》12卷,吴昆之老师余午亭撰写了《诸症析疑》、《余午亭医案》。此外还有:休宁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祁门汪宦的《医学质疑》,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卷(),休宁孙一奎的《医旨绪余》、《赤水玄珠》、《孙文垣医案》,歙县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8卷(),吴昆的《素问吴注》24卷()和《脉语》、《医纂》、《医方考》,以及婺源江时途的《医学原理》30卷、《丹溪发明》5卷等。大量的医学著作问世,使新安医学为之一振。从清代来看(~年),新安医家进一步开展了学术争鸣。在这年中,涌现出名医人,有人撰写了部医学著作。著名的医家有程敬通、程应旄、郑重光、程云来、汪昂、程国彭、郑梅涧、程杏轩、汪绂、许豫和等人。许多医学著作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其内容有医学经典的注释,理论的发挥,诊断、方药、运气等方面的学说,而且内、外、妇、儿、伤、后、眼、针灸、推拿等各科,无不俱备,在新安医学史上出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


  祁门汪机提出的“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医学思想,开创了新安医学的“培元派”先河。方有执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垂世远久,当有错简,竭20余年之精力,寻求端绪,撰成《伤寒论条辨》,称为“错简派”之组。喉科名医郑梅涧父子用养阴清润之法,治疗白喉,开创了喉科医学史上的“养阴清润派”。祁门人徐春甫发起组织的“一体堂宅仁医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这些成就在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中,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辉:《名蜚杏林的新安医学》,《中医药临床杂志》年第4期,第页。

[2] 余瀛鳌:《新安医籍丛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第1-4页。

[3]姜东海 * 辉王君敏:《尚礼崇文——新安医学家门化传承的文化内核》,《中医药文化》年12月第13卷第6期,第66—71页。

[4] 张玉才:《新安医学纵横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年第2期,第16-19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