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顺序:胡盛寿*王辰张抒扬赫捷
◎丁思月/整理
高考的停止键刚刚按下,考生们即将面临人生的抉择,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成为最热的话题。在众多选项中,学医、从医是高考学子们追逐已久的梦想,但即将报志愿的他们,心里一定有很多问题。
为此,6月11日,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中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中医院院长赫捷院士与著名媒体人*进行了巅峰对话,分享学医、成医、从医的智慧和感悟。
为何走上医学道路
*:你们当初为什么想学医?
胡盛寿:我学医的原因可能代表很多想要学医的孩子和家长。我邻居阿姨经常在家里咯血,当时年幼的我总觉得很可怕,直到有一天那位阿姨去做了心脏手术,回来以后整个人完全变了,这一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对我上大学选择读什么专业影响很大,最终我选择了心血管相关的专业。
张抒扬:我学医的原因和胡教授有相似之处。我孩童时期好朋友的母亲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立志学医希望将来能帮助人、救治人,让孩子们在幼年时期都没有悲伤和不幸。
赫捷:我学医有点偶然,考大学填写志愿时把医学院作为第三志愿。当我听到被医学院录取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个救死扶伤就是我最初信仰的开始。
王辰:我是遵父母之命走上医学道路的。我的父母都是文科老师,家中没有学医的。但以他们对医学、医生的理解,认为我的秉性适合学医。因为父母觉得我比较有悲悯心,爱帮助人,所以他们建议我学医。
医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我们总希望优秀人才学医,仿佛让他们学医都是为了别人、为了健康、为了社会进步。西方国家常说,“只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君子’,才可能成为最后严格意义上的好医生。”那么,在医学院得到的教育,是不是有助于他成为一个“君子”?
王辰:真正的医者一定是遵从内心所愿,怀悲悯之心,对功名利禄不过度追求。他尊重、等视众生,无论是最高层面的社会人物,还是最基层的社会大众,医者内心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是一样的。
这不但是协和的精神执念,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的医界精神执念。因此,谁想学医,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一定要准备好面对学医路上的艰难、辛苦劳顿。所以我并不想把学医说得多么“阳光灿烂”,我只想告诉大家,学医确实有用——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上世纪60年代,张孝骞在给一个普通的女性看病时,一眼就认出30多年前曾为她诊治过。这一个小细节“寓高贵于朴实之中”。胡院长,在您看来,孩子们该带着什么学医?
胡盛寿:孩子本身要对学医有兴趣,当然这个兴趣有不同的成分构成。我觉得,在世间所有的职业当中,医生这个职业有它独特的支撑作用。人一辈子有两件事,需要有人帮助。
第一个是你碰到了不公平的事情,希望有能力的人替你主持公道,这就是好的律师、法官;第二件事是所有人都会碰到的,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希望有一个很有爱心又有能力的人来帮助你,这个人就是医生。
医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除了要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处理这些疾患,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悲悯之心,体谅患者痛苦的状态,给他以希望,并解除他的痛苦。
*:林巧稚大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句话是,“快!快!产钳!产钳!”弥留之际,她的心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我们也能从中知晓,医学教育和从医经历对她有多么重要。张院长,什么样的学生在医学院学习8医院未来的顶梁柱?
张抒扬:医学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揭示未知。在医学教育过程当中,需要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对这份职业坚持和坚守。
所谓医学,我理解是仁心和仁术。医生是崇高的职业,医生应是仁爱之士。古人言“夫医者,无仁爱之心不可托也”。仁心和仁术集医生于一身,只有在仁心之上承载着医术,才能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以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为例,他们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受协和“三基三严”的教育和影响,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又有很好的英文水平和国际视野。因此他们是“厚积薄发”,具备成大才的素质和素养。
学医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协和医学院的教育历史当中有一个小细节,我印象很深,也是协和的传奇之一。当年林巧稚考协和时,因帮助晕倒的考生没能完成英语考试,监考老师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学校,学校发现她前几科的成绩很好,英文虽然没有成绩,但在她身上体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悲悯情怀。于是,林巧稚当年就被招到了协和医学院。王院士,很多家长会问,把孩子“交给”医学院,8年后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王辰:我们努力使孩子们在学校发生两点变化。第一点,孩子的善良和悲悯之心是自然的、纯朴的,但需要一种专业精神的把握,需要一种更高境界的强化和升华。我们会聚焦于这一点,努力在人文精神和现实行为上培养他。
比如,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和扶助心并在学校得到强化的人,这使她后来成为“万婴之母”。有一个故事——协和医学院的教授谢少文,有一段时间工资停发,生活很困难。有一天,他在扫地时,旁边有一个穿白大衣的人翩然而至、又翩然而去。
之后,他发现兜里多了一个信封,他掏出来一看,发现里面有钱,他正要拿着钱追上还回去,这时发现信封上有一行很俊秀的铅笔字,写着“It’snotmoney,it’sfriendship”——“这不是钱,是友谊”。那个穿白大衣的人就是林巧稚。
林巧稚本性善良,在她接受专业教育后,成为充满大爱的人。
第二点变化就是专业能力和水准。专业水准是能够实现人文情怀很重要的依据。人性的善良程度和专业上深刻不深刻、广博不广博、精到不精到,是他将来能不能成为良医的决定性因素。
学校会教授他们与医学相关的三大基础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在这三大知识体系基础之上,衍生出富有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现代医学。其中,科学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会得到实施和强化。
(根据《学医——*对话协和医学院》访谈整理,略有改动)
原文载于《医学科学报》(-06-17第3版封面)
??戳视频,了解“医生学习的好帮手”
??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