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刚田我来忽悠傅山一把 [复制链接]

1#
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书法本是世间万类中小到不能再小的事,

然而也在世风日变中将忽悠之术表演得淋漓尽致。

各种使人晕眩的作品形式,

各类披着学术外衣的、吓死羲献的理念与主义,

接踵不断、令人疲惫不堪的各类展览,

堆积如山、包装豪华又无处丢弃的各类作品集,

大小山头、各类组织、各色官帽,林林总总,热热闹闹。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去,此类忽悠术大多为小儿科,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移时则烟消云散,

不复在历史上留下蛛丝马迹。

此类小忽悠无法与傅山四百年不衰的大忽悠相比。

『忽悠』一语,源出于东北地区平民百姓的俗语,借中央电视台『春晚』播出的赵本山小品《卖拐》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在十三亿中国人中可谓妇孺皆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甚高,但在学术研究中尚未见用之者。今试以『忽悠』一语入书学研究,以易中天、于丹《百家讲坛》的手法论书法中的人与事,借『忽悠』一语,以忽悠古今书坛,以谐为庄,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岂不快哉!

『忽悠』一语,遍查《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皆未见之。忽想起《庄子》中有这样一段:『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倏与忽主观上实在不想忽悠浑沌,而客观上却把浑沌给忽悠死了。『倏忽』指快跑。『忽悠』与『倏忽』只差一点点。悠与倏皆从攸,应为转注字,都有长、远之意,向上推去,这两个字当为一个『攸』字。而『忽』字既有迅速之意,又有恍惚之意。老子:『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些意思都与今日『忽悠』一语的意思密切相关。

如果今之『忽悠』为由古之『倏忽』演变而来,则今之忽悠真可谓是源远流长的国粹。忽悠一语的准确含义语焉不清,以赵本山小品度之,据生活中使用情境发挥之,其意有欺骗、糊弄、戏弄、愚弄、设局下套、让人自己被卖了还帮助数钱之类。但它又不全是贬义的。忽悠是手段,如其目的是杀人越货、骗财骗色,当然属恶行,但有时忽悠也并无太大恶意,只是戏弄调侃,或假如簧巧舌糊弄听者,有获利之意而无害人之心,则对此可不必过于责备,当一笑了之。忽悠一语在当今民众中使用范围之广、使用频率之高,历来未见,忽悠一语已成为时尚语,可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无可无不可。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三国》中便处处是忽悠,刘备的眼泪是忽悠,草船借箭、空城计、蒋干盗书都是忽悠或被忽悠。『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其中的『误』是美好的忽悠,而『顾』则是周郎幸福的被忽悠。阿Q临死前还后悔画押的圈没画圆,着实被鲁迅忽悠了一把。久而久之,这『忽悠』已成为某些人的生存习惯方式,成为某些人的风格,名振文苑书坛、朝野上下的傅山便属此类。然而傅山之忽悠,是一种安身立命、成名成家的手段,利己而不害人,当属善行忽悠。这善行忽悠的智慧与机巧多有可爱处,久而久之,傅山之忽悠便被历史披上了传奇的外衣,使人津津乐道而不辨也不想辨其虚实真伪了。

这里举出几幅书法作品,你觉得写得好吗?我想你会说:『这也叫书法吗?这样的所谓作品能过如今国展评委的法眼吗?肯定过不了初评!』且慢,因为你不知道是谁写的,知道是谁写的,吓死你也不敢说写得不好!如果你仍说写得不好,别人会说你没文化,会说你完全没有艺术才情,会说你不配评书法。你知道这是谁写的吗?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的传世之作!

你不敢说了吧?你被忽悠了吧?这是皇帝的新衣,谁都看到皇上老子是光着腚眼子的,而谁都说这身衣服可真漂亮!

大凡书画家出名,一靠官位,如王羲之,如欧、虞、褚、薛,如赵孟頫、董其昌、王铎;二靠市场,如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如吴昌硕、蒲华、任伯年、齐白石。当然书画作品要好,然而作品好而缺失官与商的支撑者,有史以来不知被淹没了多少。而傅山一辈子没有当过官,一辈子也没把书画市场当回事,不靠官不靠商,一介布衣贫民在世时能名振朝野,死后四百年香火不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以奇制胜,用如今的话说,就是大忽悠,这傅大忽悠一直忽悠了四百年,而且将继续忽悠下去。

傅山有奇才,当时人说他『来历奇、行事奇、诗文书画奇』。所谓『来历奇』,就是把自己的身世弄得云山雾罩,让人吃不透、摸不准;所谓『行事奇』,就是行为异于常人,以吸引人的眼球;所谓『诗文书画奇』,这里举出的几幅字选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傅山书法全集》,看一下就明白他的『奇』是什么具体形态了。『奇』是什么?就是不正,也就是歪。傅山善于出歪招,歪打正着,出奇制胜,引人注目,招徕看客。傅山的哥哥傅庚说他:『弟有寒骨,于世热闹事无问。』其实不然,傅山最爱热闹,爱出风头、管闲事,爱掺乎*治,决不是那种清静淡泊、独善其身的读书人。傅山少时才盛,背书过目不忘,有此才,自知即可,偏偏与人比背书,当然同学们都比不过他,他大出了风头,从这件小事即可看出傅山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数九寒冬,傅山到汾河上凿冰运回家中,以怪树根为形象,做成冰灯,自己则僵卧于满室冰块中作《冰灯诗》十五首。此事本无意义,只是自己玩个痛快,但传播开来,以此奇端异行引起世人瞩目,以此小事足以看出一介布衣穷鬼竟然能出大名的忽悠手段。再举一例,《书林纪事》记傅山的一件事:『尝走平定山中,为人视疾,失足堕崩崖,仆夫惊哭曰:「死矣!」先生彷徨回顾,见有风峪甚深,中通天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则北齐所书佛经也。摩挲视之,终日而出,欣然忘食,盖其嗜奇如此。』什么怪事都让傅山给碰上了,失足跌下悬崖,死活尚不知,却说看到了一百二十六根石柱(谁数过?),读了一天刻在石头上的佛经,高高兴兴而且忘了吃饭!这般奇事谁可证明?这一百二十六根刻有佛经的石柱后来谁又见到过?一切都出自傅山一人之口,是真是假,是实话或是忽悠,天知道!

傅山饱读诗书,一肚子学问,却不肯守规矩,奇行特立,虽不入官场,仍能出类拔萃于众多腐儒之中。但傅山决不是隐逸者,不是真有『寒骨』,而是热心于世事、闹中取胜者。他的老师、山西按察司提学佥事袁继咸被下大牢,眼看就要被杀头,傅山联络一百多名同学,变卖家产,步行入京打官司告状,『伏阙讼冤』,到处散发传单、小字报,其文皆出于傅山之手,竟然硬生生把这一案子给扳了回来。老师无罪释放,平反了冤假错案,依旧去当官做老爷;傅山带领同学一行浩浩荡荡凯旋归里,从此傅山出了大名。就事说事来看,这件事确是仗义之举;就事说人来看,这傅山最初的出名不是靠千古文章、妙墨丹青,也不是靠做林泉高士、隐逸神仙,才三十岁的傅山,靠打这场官司忽悠了人气,成了名人。

甲申清兵入关,傅山表现出民族气节,写下『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日夕直盼死,涕零吊屈时』的诗句,然而傅山最终还是走了『栖栖不死』的路,说什么『梦天帝赐之*冠』,于是出家做了道士,身穿红袍,自号朱衣道人,以暗喻为朱明王朝守墓的决心,这又是一项十分迎合时人心理、吸引时人眼球的举动。康熙十七年被举荐应试博学鸿词科,傅山说坚决不去,后又半推半就地被官方用轿子抬到北京,在城外他又变了,借口有病不入北京城参加考试,清*府对名人傅山还算大度:由他去吧!傅山虽然不与清*府合作,但又不想把当朝者得罪太过,一方面要给自己留条活路,另一方面得到保持气节的名声,细想这事的过程,虽为傅山秉性情操所致,但亦不无谋略之嫌。谋略者,忽悠之术也,这一举动又使傅山的知名度上升了几个百分点。一次傅山因参与谋反清*府的活动而被打入死牢,结果一起出事的人都被砍下了脑袋,而傅山却被无罪释放。原来傅山有两手:一方面恨清*府,不与清*府合作,与*府作对;另一方面与清*府的许多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一出事,就会有当官的出来为他说话。

试想,犯下『颠覆国家*权罪』或『叛国罪』,还能通过关系无罪释放,这混世的能量绝非一般人可比。由此看,傅山并不是不长脑子的死硬派,而是安身立命,留有充分余地。

傅山思与行一以贯之的一点,是求与众不同,以奇制胜,以突出一般而特立为要。别人说是白,他就说是黑,别人说向东,他就偏说向西。如说赵孟頫『心术坏而手随之』之类的话,便是他常常发出的惊世骇俗之言。他早年写过一本书叫『性史』,书虽失传,但傅山自评说皆『反常之论』,这反常就是傅山习惯的生活方式与思维原则。如正常,则一介布衣贫士哪能出大名?但这反常又要有度和有方式,过了度或方式不当则身家性命不保,恰到好处的反常才会带来正常者所得不到的名和利,傅山则是把握此『度』的斫轮老手。社会中人分三六九等,古今中外皆如此,大人与小人、圣贤与众生、王侯与百姓自古分之。傅山有着一种叛逆心理,以布衣傲视王侯,视圣贤与众生、王侯与百姓为平等,『不事王侯』则更高于王侯,所谓的大人小人是可以转换的。他说:『若草芥,寇也,则后世之大人矣。』他的这种独立意识与反叛态度为时人以及后人,尤其是为文人所激赏。又如当时在文人中占主导地位的宋明理学思想认为先有『理』后有『气』,傅山则反过来说:『老夫尝谓气在理先,气蒸成者始有理。』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一向被道学家称为『淫奔』的卓文君,在傅山笔下是如此的真挚可爱:『*泉有酒妾当垆,还待郎来作相如,妾得自由好奔汝。』在傅山身上,种种离经叛道之举不胜枚举。如他作诗,只求有诗意而不拘泥于格律;如他为文,只求思想透彻、独立己见而不求词句文雅,写到痛快处,往往骂娘,如『老子抠去他一只眼』,『正是咬齿人脚后根底货,大是死狗扶不上墙也』,『使老夫千古牙痒』,等等,将骂人话夹在议论中(本文作者写本文时也受此文风影响—作者注)。这些不与人同、惊世骇俗之举,虽为本性,虽为他习惯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自然表现,但亦不能完全无视其中的谋略,或者说主观上为独持己见、标新立异,客观上却起到忽悠众生、突出自己的效果。傅山还是个名医,以治妇女病为最,在民间大有俗名,被称之为『神医』,听此名分,便有几分江湖术士的味道。如今一些没有行医资质证书的走江湖的所谓医生,满屋挂的都是写有『妙手回春』、『济世神医』之类内容的锦旗,其风气当从傅山始。这里不能说傅山完全不懂医术,但确是靠医术加忽悠术而得的大名。一些达官贵人家里有了病人请傅山出诊,傅山便拿足了架子,这样一来反而使人更加觉得他的医术高明,甚至深不可测。这虽出于其傲视王侯的心态,却也不乏忽悠的成分。

举一例子。一民妇因劝戒赌而挨了老公一顿老拳,这妇人想不开,得了气鼓病。老公急了,请来傅山,傅山问清病因,就到院子里随便采了一把草,告诉老公:要在妇人面前慢火煎熬,『颜必和,声必下,饭食亲奉外,即煎药是务,日饮十数次』,这是傅山给老公开的药方。如是过了三天,那妇人病便好了。傅山分明是用心理治疗代替了药物治疗,到院子里采的那把草只是幌子,是老公熬草服侍的过程治好了老婆的病,而在蒙昧未开的古代老百姓眼里,傅山就是一个活神仙,殊不知被傅山善意地忽悠了一把。

最著名的还要数傅山提出的书法审美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话成了四百年来影响最大、争议最多、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