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学实在易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4.html

语音

张雷

陈修园是清代的医学大家,他的著述值得阅读。他的书语言简练,易读易懂,而且,切合临床需要。

《医学实在易》是清代医家陈修园“集先秦以至元明诸大家之说”,返博为约,立足浅易,撰成的一部医学著述。在十多年前我曾精读过此书,自觉其中颇有利于中医人临床进步,因此愿意撰文推荐此书。

一、书名

陈修园为什么要把书名定为《医学实在易》呢?他自己说:“以为医家、病家畏难而不能深入堂室者,敞开了方便之门”。全书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读之朗朗上口,颇觉浅易。

他认为,中医并不难。如果能有一个门径,还是比较容易的。我的体会是,他的这本书名符其实,不失为不错的中医临床门径之书。建议初上临床以及临床多年的中医人都可以细读此书,其中颇有见的,能广思路,开眼界,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二、中医易学还是难学?

常有人问,中医难学吗?中医好学吗?我学习中医三十年,我的体会是,中医既难学,又好学。说难学,因为中医不仅是治病的医术,还有精微奥妙的理论,非下十数年功夫不能有所小成。说好学,因为中医符合天地之道,如果能先掌握《内经》的基本理念,包括天人合一、取类比象、整体观念、形神兼顾、辨证论治等等,再进入临床,则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亦不觉甚难。

陈修园的观点是,中医易学。他是临床大家,他的理论与临床功底非常深厚,他能用非常浅显的道理和文字来描述学习中医的门径。我认为,今时我们学习中医,完全可以参考他的观点。

多年来我一直培养着纯中医学生。某日来一学生欲学中医,我说既然你完全不了解中医,不妨先跟着我们上几天临床,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学习中医。过了几天,这位学生放弃了。他的理由是,一直以为中医很简单,没想到要学这么多的东西!

我认为,中医好学,条件是相信中医,对中医有兴趣,愿意静下心来花几年的功夫深入中医,即使坐冷板凳也无怨无悔。有这样的心态,中医肯定好学。反之,若心太浮躁,稍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或对中医没有信心,那么,肯定难学。

三、陈修园的学术特点

陈修园是清代一大名医,其谙熟经典,中医理论与临床兼通,善于按表里、寒热、虚实证分类辨治内科疾病,而且还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中医科普学家,他的所有著述都是非常浅显易懂的。以《医学实在易》为例,虽然书很薄,只有11万余字,却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书中既包含基础理论,论述脏腑经络、四诊、运气,亦有表里、寒热、虚实各证以及各种疾病的详细分析,还有各证之临床常用方药,并兼备诸方及妇人科。书虽然不大,却是一部中医全科著述。

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中医全科的著述,但我认为,唯有陈修园的这本书最易读。我的体会是,只有陈修园这样的临床大家才做的到。一则,他有推广中医的信念;二则,他有能力把中医从理论到临床讲的如此清晰晓畅;三则,他有极好的文学功底,曾苦攻经史,并中举,亦曾主讲泉州清源书院。

陈修园曾经苦读中医十数年。他发明了一种“六面”读《伤寒论》的方法。他要求《伤寒论》的每一句话,务必要从《内经》中找到源头,这叫溯源,他称之为“上面”。还需认识到每个条文的终极用法,深入研究到它的实质,这叫“底面”。还有读正面文字,需想到反面,甚至要联系到侧面、旁面。这种读书法极为严苛,其结果是,他的医术迅速进步,且高于泛泛而读之辈绝非一星半点。陈修园从《内经》和《伤寒论》的高峰往下看,觉得张景岳那些人也不过尔尔。

陈修园治疗杂病擅长温补脾肾,不喜用寒凉滋阴。如他自己所说:“寒凉之药不可久服,人人俱知也,唯滋阴降火及不凉不温之品,最是误人。余素不喜寒凉,姑以寒凉方之不可弃者列”。他虽然承认滋肾丸、四生丸、清燥救肺汤等寒凉方剂能培补生气,是治疗“痨门”不可少之方,但也只能暂用。而对保元方、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归脾汤、附子理中汤等温性方剂则大赞其“补虚退热,进食除疾”、“益精气,扶元气”的功效,有“补火以致水之妙”。

他的这个学术观点我完全接受。我的理解是,人的生命是一团火气。养阳远比养阴更重要。况且,今时伤损阳气的行为很多,包括空调、冰箱的普及,寒凉饮食的泛滥,更有抗生素等西药的滥用,以及熬夜、久坐等等,都伤人阳气。养生,就是要养阳。治病,亦当以阳气健旺为本。当然,我也非火神派,我重阳,但亦用熟地、麦冬等阴药,我的观点,有其证则用其药。今时三阴证多见,亦不得不用阳药。

四、《医学实在易》的特点

我曾研读此书,颇觉有获。现结合临床来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则,深入浅出。

陈修园的著作非常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简练,浅显易懂。他在撰著《医学实在易》时,即本着“人人可以共晓”的精神,采集《内经》等十数种“书之精华”,以及元明诸家时贤著作之“纯粹者”,巧妙而恰当地“约千百言于尺幅之中,而又以时俗浅近之语出之”。这样返博为约,深入浅出,读起来简而不繁,使人乐于习诵。

这样的著述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学习陈修园的精神,我在写作中医文章里,亦努力把自己的所学所得用尽量浅显的文字表达出来。虽然我没有陈修园的文字功力,但我愿意学习他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医理念的精神。陈修园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人生楷模。

二则,用方灵活。

陈修园精研经方和时方,而且并无偏颇。他的经方用的好,时方也用的好。他曾著有《长沙方歌括》,讲解经方;也曾著有《时方歌括》,推广时方。我曾细读他的《时方歌括》,其中所列诸方几乎全部被今时的《方剂学》课本所采用。可见他极有眼光,他所选择的时方多属历代中的经典,是临床真正常用的方子。

在《医学实在易》一书中所列之方,既有经方,也有时方。陈修园用方追求有效,经方时方皆随手取用。而且,其用方多有自己的加减经验,这些加减法最值得效法。

比如,书中论腰痛,提出,“外感也,以五积散主之……内虚也,以六味地*丸、桂附八味丸加牛膝、杜仲、淫羊藿、鹿茸、补骨脂主之……痛如针刺者为瘀血,以鹿角为末,又以肉桂、牛膝、乳香、没药、元胡、桃仁、红花酒煎送下;痛而重着为湿气,宜肾着汤;痛而游走,或作止不定者为痰积,宜二陈汤加理气化痰之品。”还有验方: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他药,一服如神。还可以用外治法,陈修园引载《太平圣惠方》经验:治风冷、寒痹、腰痛,用川草乌3个,生捣为末,少加盐水,摊于纸上,贴痛处即愈。

我学习他的经验,常在辨证方中重用白术30-90克,治疗脾虚湿盛的腰痛,疗效甚好。

我的体会是,读《医学实在易》的同时,可结合陈修园的另一本著述《医学从众录》,相互参照,更有收获。

三则,用方用药重在脾胃。

有人详细统计过《医学实在易》一书中的内服方,共列有首。在这些药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几味中药分别是:甘草、茯苓、人参、白术、生姜、当归等,这充分体现了陈修园注重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思想。

据分析,这些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以下几个:①人参+甘草;②白术+甘草;③甘草+茯苓;④人参+甘草等,这些药对组合根本就是四君子汤。这也说明陈修园治疗杂病不离脾胃,体现了他临床重视益气、健脾、和胃的治病思路。

陈修园的这个用方思路我非常赞同。我学习他的思路,在临床上治疗杂病亦常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其实也是重视脾胃。

四则,博采众长。

我临床常用《医学实在易》的药方。为什么?一则,此书的道理浅显易明,颇切临床实用;二则,此书融汇百家,博采众长,言简意赅。全书虽仅十万余字,但引荐圣贤名医40多家,所录成方约首,井然有序,一目了然。前人有谓:“执此一书可括百书,熟此一家可通百家”。诚哉,斯言。

比如,以本书中论“消渴”为例,短短余字,汇撮数家精华,引析方剂近十首,将消渴剖解得透彻明了,淋漓尽致,而且书中还有陈修园自己的临床见解,可谓入木三分,颇有卓识。综观全书,篇幅虽小,而涉及甚广,人颂“诸贤精髓之汇集”,这是恰如其分的。

小结

陈修园是一位极有影响力的医家,至今仍名声不减。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曾说:“文章报国,尚需挟时命而行。而能为良医者,随在可以活人”。我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有清名医,陈氏修园。道贯古今,术精伤寒。我推荐中医人不妨多多阅读他的著述,一在“浅”、“易”,二在“精”、“效”。我自己的感觉是,陈修园的书都可以读读,越读越觉韵味无穷。

选择中医

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