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旧事新说心诚则灵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旧事新说-No.

心诚则灵

文图

陈芝苏明聪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莆田湄洲岛,人口虽然仅有四五万,每年却迎来送往了数百万人次的宾客。他们来自不同地区、说不同语言,甚至有不同肤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拜妈祖。

▲湄洲岛妈祖雕像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年)三月廿三诞生,距今正好年。她自幼聪颖伶俐、善良勇敢,且通晓医术,善观天象,熟悉水性,常为出海的渔民预测天气,义务采药治病,拯救遇险渔船。28岁时,因在湄洲海域救人献出了年轻生命。湄洲渔民为纪念她,就在岛上建庙奉其为海神。从此,姑娘林默以平凡之身,成为天后妈祖,以其“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留存于后世。

“妈祖战队”援鄂

多年来,妈祖的生平事迹、传奇故事被一代代后人以文记述,广为流传。人们遇到困难时,常常想起她,试图从中寻到心灵抚慰,汲取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驱散心中彷徨畏惧的阴霾。

南宋时期,莆田进士丁伯桂在浙江倡修妈祖庙时撰写《顺记圣妃庙记》,记载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事件:宋孝宗乾道二年春(年春),兴化郡(今莆田市)发生瘟疫,民众恐慌,齐聚妈祖庙祈愿求助。妈祖“告诉”民众在庙旁的盐碱地掘地取泉,饮之可治瘟病。民众相信妈祖赐言,不懈挖井,一泓清泉喷涌而出。民众竞相饮服泉水,瘟神最终被赶跑。

▲湄洲妈祖庙及天后广场航拍

时至今日,人类依然与疫情不懈抗争,妈祖作为抗疫女神依旧激励着当代。今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各地派出援鄂医疗队,陈*冰就作为福建医疗队的一员,医院从事护理。援鄂的58天里,他和队友们时刻投入抢救,未曾离开患者,最繁忙时,他们需要同时照顾着60名患者。

医生帮助病人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难免眼见生死别离,不仅承受着筋骨之劳,更要顶住巨大心理压力。为了给队友们互相打气,医院(医院)的陈*冰和医疗队里的17名莆田籍乡亲,给队伍起了一个铿锵有力的名字——“妈祖战队”,想借此鼓舞大家愈战愈勇,势必攻克疫情。“‘妈祖战队’的队员们均是主动报名援鄂,一开始面对未知的病毒,谁都会害怕,但我们是离真相最近的专业人员,就应该率先上前。”陈*冰说:“只是本着一颗敬业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他心中,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与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完美契合,多年来引导自己行医从善。而任何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财富。

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

妈祖不单影响了像陈*冰这样的莆田百姓,还辐射到更远的地方。尤其在与福建“一衣带水”的台湾,妈祖敬仰者有多万名,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2/3;妈祖宫庙多座,约是台湾庙宇总数的1/3,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每年赴“妈祖故里”湄洲岛进香谒祖的台胞逾30万人次,创下两岸民间交流的大事记。

▲妈祖金身巡安

妈祖信仰最早来到台湾,是因大陆前往台湾的民众将妈祖像抬至船上祈求保驾护航,也称之为“船仔妈”,上岸后家祀或立庙供奉。早在南宋宗乾道年间,就有大陆移台民众把妈祖作为保护神带到台湾。清代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陆民众开始向台湾大规模迁移。年施琅攻台时,将妈祖作为助战之神加以宣扬。清末沈葆桢经略台湾,奏请废除内地民众入台耕垦的禁令,转而鼓励开发台湾,大量闽粤移民的到来使妈祖信仰得以迅速传播。有史料统计,清代台湾平均1.2万人就有一座妈祖庙,当时已建成座庙宇。

年是妈祖羽化升天年,湄洲妈祖祖庙举办“妈祖千年祭”,近10万名台胞自发取道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来大陆参加活动。年,台湾省宜兰县南天宫组织20条渔船直航湄洲岛,开创两岸隔绝40年后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直航。

后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破冰回暖,两岸民间交流愈加顺畅。年,湄洲祖庙受台湾宫庙邀请,首次奉妈祖赴台湾绕境巡安。有人记得,那年台湾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几个月没落一滴雨,湄洲妈祖金身刚落脚,一场甘霖降了下来。当地人民兴喜之余,自然而然地将妈祖与降雨联想在一块,这次的美好至今还被津津乐道。

▲民俗阵头及众人踩街

妈祖信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台湾民众的意识里存活已久,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动、习惯。他们或多或少都相信,天妃妈祖能够济世救民,庇佑一方风调雨顺。每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其集体记忆,群体依靠这种集体记忆得到凝聚和延续,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虔诚认同,其实早就根植于台胞心中。于是,诸如久旱逢甘露此类在“外人”眼中的小概率气象事件,在台湾就能顺理成章成为亦真亦幻的“神迹”。从两岸文缘相承的角度来看,这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海外华人的精神寄托

妈祖文化的兴起,与古代海洋文化的兴盛密不可分,其贯穿于先民航海乃至海外移民的始终。

宋元时期,官方实施积极的海外贸易*策,鼓励妈祖祭祀和传播,以此推动对外通商。宋朝一度垄断了南海至印度洋的海外贸易,官、商出海均会祈求妈祖庇佑,其间产生了多个妈祖海上救船的传奇,官方为此授予妈祖“顺济”“灵惠”“昭应”等封号有14次之多,奠定了海洋守护神的地位。

▲海祭妈祖大典现场

有海水处就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南宋以后,中国大部分海船上都供妈祖,远航的先民还将随身带来的妈祖神像奉在登陆地点或落户处,久而久之发展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信俗。明代郑和率大型船队七下西洋,途经了现今的越南、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伊朗、索马里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所到之处均兴建妈祖宫庙,感念庇护之恩。

今天遍布世界的华侨华人,同样秉承先民传统,将这一文化延续下去。马尼拉湾畔,一座占地30亩的妈祖文化园正在建设,其中有菲律宾最大的妈祖庙。旅菲侨领许明良在连线中说:“建造这座宫庙,是他对妈祖的感情所系。”

菲律宾是妈祖传入东南亚较早的国家之一,最早的妈祖庙能追溯到年。17世纪,妈祖信俗已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老挝、越南等东南亚乃至东非沿海国家与地区盛行。有关史料记载了古代妈祖宫庙在多国的情况,观察其倡修时间及地理分布,足以窥见中华海洋文明的悠久历史及发展历程。

海洋文明的宝藏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上万座妈祖庙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敬仰者达3亿多人。在千百年的时光中,妈祖文化逐渐成为华侨华人的精神支柱,凝聚着千万海外中华儿女。

▲斯洛伐克驻华大使杜山·贝拉恭请妈祖回使馆

作为中华海洋文明的重要象征,妈祖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髓,在海丝沿线与当地文化融合,成为港口和城市的重要信仰。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与西方传说中的海神不同,妈祖传递着和平与正义,她的“立德、行善、大爱”,古往今来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在这般文化的浸润中,一代又一代人接受着中华美德的教化,获取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希望,这就足以显示其“灵验”了。


  湄洲岛工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

福建侨报

新媒体编辑

韩惠彬

▌本文刊登于年11月6日出版的《福建侨报》7版

★回顾往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