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友士她的花期太短,一个医生最无力的事莫 [复制链接]

1#

花粉们好!今天发红楼四医系列之最后一篇《张友士》,希望你喜欢。疫情肆虐,这个清明节,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只希望各位安康平和,静待转机。我们一起相守相伴,尽可能让自己的日子平稳推进,坚持住就有希望。爱你们。BY百合

一般人都没注意到吧?红楼梦里有个很帅很飒的男子,名叫冯紫英。

这人又豪气又懂机变,论能耐比宝玉他们可强多了。如果说宝玉是温室里的盆景,人家就是参天针叶松,一看就是栋梁之才,做大事的,每天脑子里琢磨的东西跟宝玉们完全不在一个境界,他曾有句话这样评价宝玉薛蟠:“你们令表兄弟倒都心实......”因为这俩货傻乎乎不识眼色,啥也瞎打听。

这要展开来说,将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有兴趣的点击这里《红楼梦里最有男子气的男子》。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冯紫英是神武将*冯唐之子。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自幼给了不一般的教育。

不同于贾*给宝玉找个秀才,冯唐给儿子找的启蒙老师很特别,是个高人。“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此人姓张,名友士,听起来是诸葛卧龙一样的人才。

人家不是专业行医,冯紫英出师以后他也不住京里,这次来京住在冯紫英家将*府上,是来给儿子捐官的——这侧面说明他不差资源,更不差钱。

冯紫英一向和贾府走动很勤,听贾珍说起儿媳秦可卿的病总也治不好,一帮大夫连是喜是病都分不清。

秦可卿的病太有迷惑性,她表现出来的诸多症状,比如乏力倦怠、不思饮食、停经等,都指向怀孕。但是脉象又不是孕妇的“滑脉”。滑脉,指号脉时大夫指上的感觉,医书上称为“如珠滚玉盘”,大白话说就是脉搏滚来滚去按不住。

症状和脉象不符时,该以哪个为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代没有验孕技术,既不能验尿也没有B超,全靠大夫的经验。

秦可卿又不像冷炕上躺着的偏房尤二姐,系宁国府长房嫡孙媳妇,再加上身世扑朔迷离似乎很有来头,身份非同一般,到底有孕与否,太医们都不敢随便出诊断。

想想老剧《大宅门》里,白老太爷给詹王府没出阁的格格诊病,诊出对方怀孕,且如实说出,结果给家族引来一场腥风血雨。这些在豪门之间行走的太医们,尤其谨小慎微,有争议的事情绝不给准话,以免惹来麻烦甚至杀身之祸。

于是,用尤氏的话说,这些个大夫便“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别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

因为怕担责任,所以干脆人云亦云,就算错了也是法不责众。大家再会诊一下,保守治疗吧,用些温吞吞的药,就像王道士给人配疗妒汤一样,既不对症也不要命,慢慢耗着呗。

太尊贵了未必是好事。尤二姐有尤二姐的可怜,秦可卿有秦可卿的悲哀,同人不同命,却原来殊途同归。

曹公写出了一个血淋淋的现象:古代的宫廷豪门里,有多少身份高贵者的性命就是被这样耽搁的?

冯紫英估计知道这些太医的尿性,才推荐了自己的老师张友士。

张友士到了之后,患者家属贾蓉想按惯例介绍一下患病情况,也好让大夫作参考,没想到张友士却制止了他:别剧透,我自己诊。

这是对医术多自信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只见他先自行调息,再先右后左,两手凝神细诊,一共用去一刻钟的时间,如老僧入定。一刻即十五分钟,时间委实不短。

怪不得,头一天请他来的时候,他说自己忙了一整天,精神不济,没法诊脉了。想要诊准,须得摒弃杂念、全神贯注地去探究研判,真的是一件耗心力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充满仪式感、短暂而漫长的一刻钟里,不管是患者还是家属,都会对医生渐渐生出虔敬信赖之心。

再对比胡庸医,高下立现。后者看个病总是一惊一乍地走神,给晴雯诊脉,先注意到人家手上三寸长的红指甲,唬得先回过头来;去给尤二姐诊病,一看人家的脸,马上魂飞魄散——这样心神不稳的大夫,怎么能信任地把命交到他手上呢?

只有认真尊重自己职业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他。

贾蓉问张友士:我媳妇的病还能治么?

张友士给他如此解释,下面这一段对中医有兴趣的可以读读,懒得读的可以跳过,我来解释。

“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

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

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

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

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诊脉要诊“寸关尺”,左三右三共六处,对应人体各个脏腑。左寸对心,左关对肝,右寸对肺,右关对脾,根据脉象来看,秦氏相对应的心肝脾肺均需调治。

从脉象看脏器,从脏器看症状。张友士推断出了秦可卿的十条症状:经期不调,月信过期,夜间不寐,肋下疼胀,心中发热,头目眩晕,盗汗,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条条说中,秦可卿身边伺候的婆子表示跪了:“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

张友士明确诊断:这不是孕,是病!得治!

而且,他毫不客气的cue了先前那帮太医:被这帮拿钱不办事的家伙给耽搁了。

他还推断出了秦可卿的个性:“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之事常有;不如意之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这算是犀利指出了秦可卿病因。

身体的病与情绪息息相关,情绪又是个性这棵树上结出的果。想要彻底去根儿,真正需要改的是三观,心理学上叫“不合理信念”,吃药只能是治标。

红楼四医里,胡君荣是擅用虎狼药的庸医,王济仁是讲求慎独的专家,王一帖是不靠谱的江湖骗子,张友士则是杂学旁收的高人,他拥有非常强的学科交叉能力,看病只是他的副业。除了看病,还会算命——洞悉你的性格,便也预知了你的命数。

张友士给出的方子是“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一共十四味药,两种药引。

红学家刘心武曾经说这方子里有几种药名暗藏玄机,理由是这个方子的前五味药: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连缀起来是一句话:人参白术云,令熟地归身。这是在向秦可卿传达命令,叫她就地自杀!

所以,秦可卿后来就听话地上吊了。

这真是一种开脑洞的解读方法。我猜他不懂医。

其实,此方主方是用于治疗气血两虚的成方八珍汤,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疏肝理气的香附米、醋柴胡和延胡索,补气的*芪、补肾的怀山药及补血的真阿胶。

更妙的是阿胶特别注明用“蛤粉炒”,而蛤粉是用来收敛肺气的,现在的医生已不多用了。

就方子而言十分周全,是个好方子。就病论病,这些药一样样看来,倒是十分对症。药物配伍浑然一体,没有任何相反相克之处。脉相、症状、用药完全吻合,环环相扣,并不牵强。

张友士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得的了,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

听起来高深,其实就是说“心病难医”。

秦可卿也深知这一点,她自己说:哪怕是神仙来了,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两个聪明人没说一句话,就达成了共识。

但他真的没叫她去死,作为一个医者,他尽己所能挽留患者生命,并提出了美好愿景:“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为什么是春分?

春分者,昼夜均,寒暑平。从这天往后,阳光暖,风和软,春水上涨,草长莺飞,空气清新温润,漫天花雨缤纷。生病的人对时令和气候特别敏感,在舒适怡人的季节里,心情会好,身体自然会恢复得更快。

可惜,她不争气,没能迈过冬天的门槛。至于真实死因是病死还是自缢,倒不是讨论的重点。重点是,张友士一开始就清醒地预见到,这样的女子注定花期太短,凭他一己之力,恐怕很难挡住她凋谢萎落的速度。

纵有妙手,终难回春。一个医生最无力的事莫过于此。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作家签名版)

作者百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