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总结历年真题文化素养题目四中国传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往期总结:

大总结!历年真题文化素养题目(一)中国文明

大总结!历年真题文化素养题目(二)世界历史

大总结!历年真题文化素养题目(三)古代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复习建议:出现次数较多,难度一般,建议掌握真题

成语

3.有的成语与历史人物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与“狡兔三窟”相关的历史人物是()。(18下小)

A.管仲与齐桓公B.毛遂与平原君

C.冯谖与孟尝君D.曹刿与鲁庄公

C

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战国时,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出谋划策,为孟尝君办了三件大事,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

3.“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15上幼)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

C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牧羊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A文姬归汉:曹操接蔡文姬回汉的故事。B霸王别姬:项羽与虞姬战后生死别离的故事。D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故选C。

17.下列选项中,与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有关的一项是()。(1下幼、中)

A.吕布B.张飞

C.吕蒙D.司马懿

C

典故比喻即使三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进步很大。故选C。

19.下列人物中,与“乌江自刎”密切相关的是()(1上中)

A.陈胜B.项羽

C.刘备D.秦始皇

B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由此可知,与“乌江自刎”密切相关的是项羽。故选B。

18.下列成语中,源于赵匡胤陈桥事变故事的是()(14上中)

A.*袍加身B.祸起萧墙

C.破釜沉舟D.闻鸡起舞

A

A*袍加身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袍,拥立为天子。由此可知*袍加身源于赵匡胤陈桥兵变故事。

B祸起萧墙出自《论语·季氏》;C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D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故选A。

18.下列成语中,源于荆轲刺秦王的是()。(14下中)

A.四面楚歌B.投笔从戎

C.图穷匕见D.完璧归赵

C

图穷匕见出自荆轲刺秦王。《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意思为:秦王对荆轲说:“你上来,叫舞阳把地图给你。”荆轲从舞阳手里取过地图献给秦王。荆轲把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部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故选C。A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B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D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0.下列名医中,与“刮骨疗伤”这一故事有关的是()。(16上中)

A.张仲景B.李时珍C.华佗D.扁鹊

C

“刮骨疗伤”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之后,再次进攻樊城,却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的故事。故选C。

17.下列历史故事,与秦始皇有关的是()。(16下中)

A.图穷匕见B.指鹿为马C.望梅止渴D.三顾茅庐

A

A图穷匕见:出自《战国策》。意思是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故事: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B指鹿为马:出自《世纪·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在位,赵高专权。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C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故事: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D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由此可知,与秦始皇相关的是图穷匕见。故选A。

17.下列历史故事,与曹操有关的是()。(17上中)

A.破釜沉舟B.望梅止渴

C.三顾茅庐D.草木皆兵

B

A破釜沉舟:釜,锅。项羽让士兵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的锅砸个粉碎,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B望梅止渴: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曹操带兵攻打宛城时,部队行*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C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D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用计围攻苻坚的秦*,秦*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八公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17.下列成语,不是来源于项羽事迹的是(
  )。(1下小)

A.胯下受辱B.无颜见江东父老

C.霸王别姬D.破釜沉舟

A

胯下之辱是韩信的故事。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故选A。

B无颜见江东父老: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乌江,他的属下劝他乘船渡江回属地楚国,项羽不肯,说:“难得江东父老可怜我,爱戴我,推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C霸王别姬:垓下之战时,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逼到垓下时,与宠妃虞姬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也自刎身亡。

D破釜沉舟:巨鹿之战时,项羽的起义*与秦*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项兵威震诸侯。

3.“鸿雁传书”这一典故源自()。(15上小)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D.楚汉之争

C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牧羊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A文姬归汉:曹操接蔡文姬回汉的故事。B霸王别姬:项羽与虞姬战后生死别离的故事。D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故选C。

天干地支

复习建议:只出了一次题,多年未考,建议作简单了解

1.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年是农历丙辰年,那么年应该是()(1上中)

A.农历丁巳年B.农历戊午年

C.农历丙寅年D.农历辛亥年

A

干支纪年是采用天干和地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丙后为丁,辰后为巳,所以丙辰年之后应该为丁巳。故选A。

节日

复习建议:出题频率高,难度不大

3.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1下幼)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

D

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习俗: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由题目中的“菊花*”和“登高望乡”可以推断出节日为重阳节。故选D。

4.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昏后”中,“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16上小)

A.元旦B.元宵C.端午D.中秋

B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传统习俗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吃元宵等。由“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也可得知这是元宵节的习俗。所以“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故选B。

.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1上中)

A.清明节B.重阳节

C.端午节D.元宵节

C

A清明节习俗为清明扫墓祭祖。B重阳节习俗为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C端午节习俗为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酒,佩香囊。D元宵节习俗为夜晚放灯,品尝美味的元宵。故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端午节,答案为C。

3.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荡菊花*,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1下中)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

D

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习俗: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由题目中的“菊花*”和“登高望乡”可以推断出节日为重阳节。故选D。

二十四节气

复习建议:重点掌握,出题频率高

1.初伏日在夏至第三庚,意思是三伏中入伏第一天是在夏至后的第三天的第三个庚日,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距离初伏最近的是()。(19下小)

A.大暑B.立秋C.处暑D.秋分

A

初伏固定为10天,是从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因为每年的夏至时间都在6月1日前后,第三个庚日一般要0天左右,所以,就到了7月份。大暑在7月3日左右,BCD均在7月之后。4个选项中距离初伏最近的是大暑。选A。

1.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下列节气中,白昼最长的是(
  )。(18下中)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B

6月1日左右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选B。

1月日左右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

1.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各节气分别冠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18上小)

A.清明谷雨B.立夏小满C.中秋重阳D.冬至小寒

C

中秋和重阳是节日不是节气。

3.在我国既是农历节日又是节气的是()。(15上中)

A.清明B.谷雨C.中秋D.重阳

A

二十四节气为: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A清明是节气,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B谷雨是节气。C中秋和D重阳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故选A。

3.下列节气不在春季的是()(14上中)

A.谷雨B.惊蛰C.清明D.白露

D

二十四节气为: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由此可知,白露在秋季。故选D。

3.下列节气不在夏季的是()。(14下中)

A.惊蛰B.芒种C.夏至D.小满

A

二十四节气为: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由此可知,惊蛰在春季。故选A。二十四节气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语称谓

复习建议:出题频率不高,难度一般,建议对《综合素质》中此部分作简单了解

0.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1上幼)

A.吉、凶、*、宾、嘉B.温、良、恭、俭、让

C.恭、宽、信、敏、惠D.天、地、君、亲、师

A

古代汉族礼仪总称。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旅之事为*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故选A。

1.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更”的时段是()。(17上小)

A.19:00——1:00时B.1:00——3:00时

C.3:00——(次日)1:00时D.(次日)1:00——3:00时

C

中国古代民间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称为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更:19—1点;二更:1—3点;三更:3—1点;四更:1—3点;五更:3—5点。属于三更的是3—1点,故选C。此外,3—1点还是子时。

4.“韦编三绝今知命,*娟初裁好著书”是一副贺寿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是()。(16下小)

A.30B.40C.50D.60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年龄的表述方式,出自《论语·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题目中,贺寿主“知命”,可知“知命”为50,故选C。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指的是()(14上小)

A.教育界B.医学界C.文学界D.艺术界

B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故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故选B。

4.古人有称名、称字、称官职、称籍贯以及称谥号等习惯。有些诗文中称岳飞为“岳武穆”,“武穆”是()。(17上中)

A.籍贯B.表字C.谥号D.官职

C

岳飞,字鹏举,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谥号武穆,后又追谥忠武。由此可知,武穆为其谥号。故选C。

引申:在中国古代,称呼人有很多种方式。

(1)直呼其名:一般自称或者介绍的时候才会用,一般人直呼其名基本上就等于骂人,很不礼貌。()称呼表字:直呼其名显得不礼貌,古人在成年之后都会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如孔丘字仲尼,毛泽东字润之等。(3)称号:一般名字是由父母长辈起的,表字和号可以由自己起,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情感,会取一个号。称呼一个人的号也是对对方的尊敬。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4)称呼籍贯:以一个人的籍贯来称呼一个人,通常用来指代一些名人,比如唐代诗人孟浩然被称为孟襄阳,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等。(5)称呼官名,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王羲之被称为王右*等。(6)谥号:人死之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的一个中肯的称号,一般是大名人才配有谥号。如汉朝刘彻谥为“武”,刘启为“景”,还有东汉的“献”帝,都是好辞。也有例外,如隋“炀”帝,陈后主也被谥为“炀”。

4.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14下中)

A.“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花甲”指六十岁D.“古稀”指七十岁

A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不正确的为A。

4.小王对小李说“令尊常对我说,学在世上,最为重要的是清清白白的做人”,“令尊”所指的是()(15下中)

A.小王的父亲B.小王的母亲

C.小李的父亲D.小李的母亲

C

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称对方的女儿。“令”是对对方的尊称。小王对小李说“令尊”,可知是小李的父亲。故选C。

1.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是()。(16上中)

A.女士优先B.亲疏有别C.慎终追远D.礼尚往来

A

“女士优先”的英文表示法:LADiesfirst,是西方一种观念,在西方国家被看作是一种绅士风度。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男尊女卑”的思想。故选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